潞安鼓书
流行于晋东南的长治、长子、屯留、潞城、壶关等县。相传,在清乾隆时,由潞安府的高福树首创,他根据当地民间小调哼唱出似说似唱的上下句唱腔,用钢板和平鼓击节说唱故事,晚年收徒魏仁顿,魏开始用三弦伴奏。道光年间,艺人张银娥又把上下两句唱腔发展为四句唱腔。至20世纪40年代,艺人于树田吸收当地民歌、秧歌的曲调又在原四句腔基础上发展为有流水板、花板、提纲板、垛板、悲板等多种板式的唱腔。演唱形式由一人演唱变为多人坐唱,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板胡、低胡、扬琴等。伴奏特点是唱时不奏、奏时不唱。唱词以七字句为主,也有十字和十三字句。传统曲目如《秦琼夜打登州》、《破孟州》、《巧莲珠》、《巧奇缘》等。1949年以后,潞安鼓书吸收了女演员参加,唱腔上又有丰富发展,并编创了大批新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