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潜口民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明、清民宅建筑群。位于安徽省歙县潜口村,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徽派建筑物。这些建筑本来散置在潜口村及其附近村落,1984年方归移在一起,共占地17160平方米。建筑群由6幢民宅,1幢祠堂,1座路亭组成。民居以三合院和四合院两种形式的居多。宅院平面多呈方形,院内辟庭院、天井,房屋以双层的为主,也有三层的。楼上多为“跑马楼”,四角镂刻有精美的图案。建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的“司谏第”即为较典型的一例:现存前厅3间,进深6.6米,面阔7.8米,木构架的许多地方如叉手、斗拱和单步梁等雕有各式图案。这些明、清宅第、祠堂的一个特点是院墙高耸,院门为水磨砖砌成的门罩或门楼,粉墙上用水磨砖或黑色青石雕砌着各种形状的漏窗,阶梯式的山墙高出屋面,潜口民宅居被誉为歙县古建“三绝”之一。1988年,它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居住宅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因增修或改建频繁,早期的民居实例罕见,现存的大多为明、清或近代的遗物。由于自然环境、民族特点、生活习惯等不同,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格调、色彩等也有区别。为保护这些反映我国多民族国家文化特点的民间建筑,许多历史悠久,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较高的民宅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起来。

☚ 安丰塘   许国石坊 ☛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明代民宅群,位于黄山南大门的潜口紫霞峰下,距历史文化名城歙县18公里,距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23公里,是通往黄山的主要交通要道。
古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历史久远,为华夏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至今留下了众多的古建筑。潜口民居占地16000平方米,集中了古徽州明代典型建筑10座,其中文化建筑有石牌坊一座,石拱桥一座,路亭一座,祠堂三幢,生活建筑有不同类型、风格各异的民宅四幢,不愧为一座明代民居建筑博物馆。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龙川胡氏宗祠   花戏楼 ☛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徽州区潜口乡紫霞峰南麓。晋人陶渊明(一名潜),曾隐居于此,昔称“渊明旧里”,地当进入黄山通道之口,故名“潜口”,景色清幽。古有“水香园绿参亭”、“栗亭四顾山房”等建筑,清学者黄宗羲、施闰章、梅庚等曾游憩于此,并留有题咏。1984年后,为集中保护散落在潜口村等乡间的明代典型建筑,逐步按“原拆原建”、“修旧如旧”要求迁建至此,现共有祠堂3座,民居6幢,路亭、石桥、石牌坊各一座,按山庄形式组合成明代民居群落,占地近2万平方米。山庄大门为高檐,三开间门廊,八根棱柱耸拔于正面,气势不凡。原为汪姓众厅六顺堂的残留建筑。门后为单孔石拱桥,以紫红砾岩石砌筑而成,清韵潇洒,诚如其名“荫秀桥”。山道上有善化亭,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系里人许岩保行善所建,平面方形,飞檐脊瓴,花岗岩石柱,是徽州地区现存年代较早的敞亭建筑。方观田宅,为农民住宅,建于明代中期,建筑形制和木架结构都是明代作法,有古越建筑遗风。曹门厅位于山庄最高处,为明嘉靖年间建筑,四面九开间,等级地位极高。正厅中央原有“忠爱”匾额和“文经武纬甲第,忠君爱国人家”楹联。方文泰宅,为富有人家住宅,建于明中叶后期,四合院,装修讲究,楼厅全部油漆,楼上天井弧形栏杆雕有精美图案,并有楼板口盖板等防盗设施。乐善堂,又名耄耋厅,建于明中晚期,系汪氏宗祠,春节及重要节日时本族八十岁以上老人在此聚会,商谈族中大事。吴建华宅,为明代早期民居,典型的砖木结构民用楼房,三开间,初建时3层,明清间改为2层。司谏第,见下列该条目。潜口民宅,俨然是古民居建筑实物博物馆,也是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

☚ 六角楼   司谏第 ☛
000023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