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潘季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潘季驯1521—1595

明水利专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升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隆庆四年(1570年)黄河在邳州、睢宁决口,他奉命堵塞。万历五年(1577年)黄河决于崔镇,他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代为河漕尚书,筑堤塞决口,起远堤防溃决。又束淮河入黄河,使二水并流,冲刷黄河泥沙,使海口畅顺。两河工成,加太子太保,进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他治理黄河,常亲至各地考察地势。凡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乃至木石材料,均悉心筹理,积劳成病。先后四任总理河道达二十七年,熟悉地形工程,卓有成就,治黄方法是:筑堤防溢,筑坝盛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通运。但思想保守,极力反对开泇河、开胶莱河、通海运等改进航运之工程。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四库全书》著录改名《两河经略》)、《河防一览》等。

潘季驯

中国明代治河专家。浙江省吴兴(今湖州市吴兴区)人,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一日生,万历二十三年(1595)四月十二日卒于吴兴。嘉靖四十四年(1565)至万历二十年(1592)四次出任总理河道,主持治河工作,形成“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理黄河总方略。著有《两河管见》、《两河经略》、《河防一览》等书。

潘季驯

087 潘季驯1521—1595

明水利学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明代后期嘉靖、万历年间,4次出任河道总理,主持治理黄河、运河。在治河中总结了前人对黄河水沙关系的认识,提出 “筑堤束水,束水攻沙”的治河方针,对后代治黄有重要影响。他还认识到,清水挟沙力比浑水高,主张黄河下游应拒绝高含沙量的河流汇入,尽量引入清水河流以提高河流的冲刷能力,即“蓄清刷黄”。所阐明的水流挟沙力概念与近代河流动力学原理一致。著有《河防一览》、《河源考》、《历代河决考》、《河议辨惑》、《河防险要》等,为研究黄河水利史的重要文献。

☚ 罗洪先   徐霞客 ☛

潘季驯

见“工程技术”中的“潘季驯”。


潘季驯1521—1595

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靖进士,水利家。四任总理河道。其治黄方法是: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通运。针对黄河多沙特点,着重治沙。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四库全书》著录改为《两河经略》)、《河防一览》等。参见“历史”中的“潘季驯”。徐贞明(1532—1590) 江西贵溪人。明代倡导华北水利代表人物,著《潞水客谈》等书。

潘季驯1521~1595

明代水利专家。字时良,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靖末至万历年间,4次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运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卓有建树。针对明代前期黄河下游水道紊乱、主流迁徙不定、河患日益加重的境况,潘氏主持治河后,提出并实行了束水攻沙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他一改历代在治河实践中只重治水、不重治沙的片面倾向,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 “以河治河,以水攻沙,”以治沙为核心的治河方略。并身体力行,采取了筑堤固槽、以堤治河、遥堤拦洪、缕堤攻沙、减水坝分泄特大洪水等工程措施,主持修建、加固并接起直隶(今河北)、河南、山东诸省的黄河大堤,使黄河河道基本趋于稳定。尤其是他的 “以水攻沙” 的理论,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介。他的代表著作 《河防一览》 成书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是其治河经验的系统总结。

潘季驯

潘季驯1521—1595

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靖进士。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自嘉靖末至万历共27年间,四任总理河道,负责治理黄河,共计12年。第四次出任时已是70岁老人。他常常亲赴现场调查研究,沿黄河走访老河工、老农。在危急关头与民工一起奋力抢险,多次制服黄河决口泛滥,对黄河下游地段(包括山东在内)的治理作出重大贡献。他治黄方法是: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通运。但他极力反对以改进航运为目的的开泇河、胶莱河以通海运等建议,反映出他的保守态度。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四库全书》著录改名《两河经略》)《河防一览》等。

☚ 潘希曾   燕肃 ☛
潘季驯

潘季驯1521—1595

明水利学家,治黄专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县)人。嘉靖二十九年( 1550 )进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开始治黄生涯。后又在隆庆四年( 1570 )、万历六年(1578)和万历十六年( 1588 )三次担任河官,总理河道事务。主持治黄工程达二十七年,直到万历二十年( 1592 )告老退休。有丰富的治黄理论和实践经验,写有《河防一览》,其中包括详细的治河全图,有关治河的章奏和关于河防险要的论说,是中国古代治黄经验的珍贵记录,是一部难得的水利专著。在治河方面,其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塞旁决以挽正流,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理论。改变过去只靠人力或工具的传统疏浚方法,强调要利用水流自身的力量冲刷积沙。这一理论对以后近四百年的治河方针都有很大影响。平生行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经常涉足民间,吸取人民的经验,发展了中国历代人民在同黄河洪水斗争中建立起来的水利科学。另著有《宸断大工录》、《两河管见》等书。

☚ 宋应星   徐光启 ☛

潘季驯1521—1595

明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嘉靖末到万历间,四任总理河道。针对黄河特点,着重治沙,其治黄方法是:筑堤防溢,建坝盛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通运。但他反对以改进航运为目的的开泇河,开胶莱河,通海运等建议。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 (《四库全书》著录改名《两河经略》)、《河防一览》等。

潘季驯1521—1595

明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浙江湖州)人。嘉靖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迄万历十九年(1571),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官至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其治河之法是: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通运。在职期间,治河卓有成效。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四库全书》著录更名《两河经略》、《河防一览》),并有《留余堂集》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