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漏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漏壶 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舍,挈畚以令粮。凡军事,悬壶以序聚𣝔。凡丧,悬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 《周礼·夏官司马·挈壶氏》 【评】漏,就是漏壶。最早的漏壶,在上部有一个提梁,因此称为挈壶。这段《周礼·夏官司马》中的记载,是关于漏壶的、最早的可靠资料。从这条资料可以看出,最初的漏壶大概是一把挈壶,壶底或壶边有小孔以漏水。观察壶里的水流失了多少,就可以知道时间。 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其后因以命官,周礼挈壶氏则其职也。其法,总以百刻,分于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日未出前二刻半而明,既没后二刻半乃昏。减夜五刻,以益昼漏,谓之昏旦。漏刻皆随气增损。冬夏二至之间,昼夜长短,凡差二十刻。每差一刻为一箭。冬至互起其首,凡有四十一箭。昼有朝,有禺,有中,有哺,有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昏旦有星中。每箭各有其数,皆所以分时代守,更其作疫。 《隋书·天文志》 【评】史料表明,很早就已产生漏壶。把漏壶的发明归结为黄帝个人,这是出于宣扬英雄史观而捏造的。但是,由此可以看出,是从漏水而想到造漏壶的,这一点还是符合漏壶发展之逻辑。 浮漏议曰: 播水之壶三,而受水之壶一。曰求壶、废壶,方中皆圆尺有八寸,尺有四寸五分以深,其食二斛,为积分四百六十六万六千四百六十。曰复壶,如求壶之度,中离以为二,元一斛介八斗,而中有达。曰建壶,方尺植三尺有五寸,其食斛有半。求壶之水,复壶之所求也。壶盈则水驶,壶虚则水凝。复壶之胁为枝渠,以为水节。求壶进水暴,则流怒以摇,复以壶,又折以为介。复为枝渠,达其滥溢。枝渠之委,所谓废壶也,以受废水。三壶皆所以播水,为水制也。自复壶之介,以玉权酾于建壶,建壶所以受水为刻者也。建壶一易箭,则发土室以泻之。求、复、建壶之泄,皆欲迫下,水所趣也。玉权下水之概寸矫而上之然后发,则水挠而不躁也。复壶之达半求壶之注,玉权半复壶之达。…… 下漏必用甘泉,恶其垽之为壶眚也。…… 箭一如建壶之长,广寸有五分,三分去二以为之厚,其阳为百刻,为十二辰。博牍二十有一,如箭之长,广五分,去半以为之厚。阳为五更,为二十有五筹;阴刻消长之衰。三分箭之广,其中刻契以容牍。夜算差一刻,则因箭而易牍。 《宋史·天文志》 【评】沈括曾对漏壶作过深刻的研究,著有《浮漏议》,它是历史上难得的全面研究漏壶制造及误差的论文,在漏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段史料主要记载了沈括自己的漏壶制度少误差研究。 …… 其议漏刻也,曰:“日月带食出入,五星晨昏伏见,历家设法悉因晷漏为准。而晷漏则随地势南北,辰极高下为异焉。元人都燕,其授时历七曜出没之早晏,四时昼夜之永短,皆准大都晷漏。国初都金陵,大统历晷漏改从南京,冬夏至相差三刻有奇。今推交食分秒,南北东西等差及五星定伏定见,皆因元人旧法,而独改其漏刻,是以互相舛误也。故新法晷漏,照依元旧。” 《明史·历志》 【评】这段史料记载表明,古代历法家曾“因晷漏为准”,在此基础上制历。 漏壶 漏壶古代计时器。是一种通过滴水以计时的漏壶,多以铜制。《说文》:“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古人计算时刻,用铜壶盛水,底穿一孔滴水,壶中间插上一枝箭(标竿),箭上刻着十二时辰的度数,箭下用箭舟托着,浮于水面,壶里水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也就逐渐显露出来,这样就能看出时间。漏壶历代相传,制法很不相同。西汉为单只漏壶。后来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又出现了补给壶,变成了二级漏壶。唐宋时,漏壶用四只一套,上下叠置,最上者贮水,逐次下滴;第四只中置浮箭,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虬箭司更,银漏与三辰合运。”宋秦观《醉桃源》词:“碧天如水月如眉,城头银漏迟。”李清照《菩萨蛮》词:“角声催晓漏。”晓漏,指黎明的时刻。 ☚ 韛 桔槔 ☛ ![]() ![]() ![]() ![]()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測算部 > 計時用具 > 壺 > 漏壺 漏壺 lòuhú 即壺。 计时器 计时器时计 钟表 钟镖 ☚ 秤 锁、扣 ☛ 漏壶 124 漏壶亦称“刻漏”、“壶漏”。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按计时方法可分:泄水型漏壶,即观察容器内水量减少情况计量时间;受水型漏壶,即观察容器内水量增多情况计量时间。形式上又可分单壶和复壶两种。单壶因只有一个贮水器,为泄水型,水压变化大,精度低,我国与世界各文明古国均使用过,陕西兴平等地曾出土过公元前100年前后使用过的漏壶。复壶为二个以上漏壶组成,为受水型,较晚出现,较稳定,也较精确。元代使用过的复壶有四只铜壶,自上而下,相互迭置,上面三壶皆有小孔。当最上一只装满水后,便逐渐流入以下各壶,最下一只壶内装一直立浮标,上刻时辰。浮标随水面升高而升高,由此可知时辰。《周礼·夏官》有挈壶氏掌管漏刻的记载,可见周代已使用漏壶定时刻。清代以后,钟表、日晷等计时工具普及,漏壶遭废弃。另外,若以沙代水,称“沙漏”,但因易受阻使用不普遍。 ☚ 表 刻漏 ☛ 漏壶 038 漏壶见41035古代计时器。 ☚ 刻漏 沙漏 ☛ 漏壶中国又称“刻漏”。古代以滴水多少计时的计器。分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文明古国多使用过漏壶。《周礼·夏官》的记载表明中国周朝已有漏壶。 漏壶又称“刻漏”、“漏刻”、“壶漏”。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有单壶和复壶两种。以底部留有微孔的壶漏水计时。《周礼·夏官》已有设官以管漏刻的记载。明代以后有了钟表,漏壶才废弃不用。 漏壶lou huclepsydra 漏壶water clock;clepsydr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