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滦京杂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滦京杂咏 滦京杂咏诗别集。一卷。元杨允孚撰。此集后有罗大己跋,明成化罗璟志。集中诗一百零八首,前一百首系当年随元帝赴上京所作,后八首情调迥异,哀惋凄苦,当是元亡之后不久所写。疑作者曾再游塞上,抚今思昔,不禁感慨系之,而有后八首之作。诗本名《滦京百咏》,后改《滦京杂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末几首中“挑灯细说前朝事”、“居庸千载兴亡事”、“试将往事记从头……天上人间今又昔”等句,断“是集作于入明之后”,或误。其中“挑灯细说前朝事”为第九十九首,是写上京寒冷,“土屋人人愁出门”之时,夜坐闲话,用唐人“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之意。另两首都在后八首中。所以后八首实应作为附录,缀于集后。滦京,即上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以滦河流经上都城南,故元时有此称。诗中所记元一代避暑行幸之典,多史所未详,其诗下自注,也颇详细,可资考证。此集有《四库全书》本,一卷;知不足斋刊本,二卷。 ☚ 环谷集 九灵山房集 ☛ 滦京杂咏杨允孚 汲井佳人意若何,辘轳浑似挽天河。我来濯足分馀滴,不及新丰酒较多。 出塞书生瘦马骑,野云片片故相随。冻生耳鼻雪堪理,冷入肝肠酒强支。 买得香梨铁不如,玻璃碗里冻潜苏。书生半醉思南土,一曲灯前唱鹧鸪。 滦京即元代的上都。本蒙古汗国之开平府,中统五年加号上都,治所在今内蒙正蓝旗兆乃曼苏默。因为接近滦河,又称滦京,据罗大已跋云:“杨君以布衣从当世贤大夫游,襆被出门,岁走万里。耳目所及,穷西北之胜,具江山人物之形状,殊产异俗之瑰怪,朝廷礼乐之伟丽,尤喜以咏歌记之。”可知《滦京杂咏》一百首,是杨允孚北游纪行之作。诗多纪途中景物及风土人情,为诗坛增添了一股清冷新鲜的空气。原作过半数有注。“汲井佳人”一首注云:“此地悭水故也”;“出塞书生”一首注云:“凡冻耳鼻,即以雪揉之方回,近火则脱;”“买得香梨”一首注云:“梨子受冻,其坚如铁,以井水浸之,则味回可食。”对于理解原诗大有帮助。 这组诗首先以异域风情动人,诗中所写的都是前人诗中未曾写过的西北蒙族人民的生活情事,这就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开辟了前所未有的题材领域,展开了一幅新的生活画卷。沙漠缺水,所以打井很深。辘轳取水也相当费力费时,在南方人看来简直就和引水于天河差不多——难于上青天。行人要讨水喝也属不易;而还想洗脚,更属奢望了。女房东给水,简直就象斟酒一样,恐怕只够擦擦脚了。可须知当地人是终年难得一洗头面的。漠北天气很冷,暴露在外的耳鼻是最容易冻伤的。耳鼻冻木时,可千万不能急近火烤,谨防烤掉。只能用雪轻轻揉搽,使之慢慢恢复知觉。这些经验之谈,必是请教当地人得到的。生来乍到极远的北国,应该“每事问”呢。这里虽然没有江南的繁花,但梨子还是有的。只不过受冻后其坚如铁,下不得口。这也不要火烤,只须用井水浸泡在玻璃碗内,自然温度回升,生脆可口。诗人就这样津津有味地将他亲历亲见的一桩一桩新奇事儿讲给读者听。不需要作任何夸张,也不需要添枝加叶,读者就被这些生活情事本身给吸引住了。真是大开眼界,大长见识。仅此实录,就是对绝句创作的贡献。 其次就要说到诗句的风趣逗人,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和人情味,这也是组诗成功的要素。本来漠北风沙很大,蒙族妇女皮肤也较江南仕女粗糙,穿戴也较臃肿,加之经常劳动,体格健壮。这形象一般与传统诗歌中的“佳人”不搭界。可诗人偏偏称之为“汲井佳人”。这不完全是嘲戏,而是带有一种友善的口吻,其间也表现出诗人对蒙族女子健美的欣赏。诗人不直接说不习惯不洗脚,也不直接说对方给的水太少,而说“我来濯足分馀滴,不及新丰酒较多”。“新丰美酒斗十千”(李白),得之非易。这就形象而有趣地写出了当地水源的缺乏和用水的甘贵。在写到滦京的苦寒,“冻生耳鼻”、“冷入肝肠”,似乎不堪。但诗人紧接又缀以“雪堪理”,“酒强支”,也还有一点对付的办法。颇有聊胜于无的慰藉。同样,说到“买得香梨铁不如”,是很遗憾的语气。然而“玻璃碗里冻潜苏”,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凡此都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意趣。总之,诗人在北方虽有很多不习惯,很多苦处,但他还是对这里的生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上了它。这从他那不无幽默的笔调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感染了读者。 最后就是出现在这些诗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丰满的、可亲的。他每到一处都随和地接人待物,向牧妇讨水便是一例。他是一个书生,却不喜索居幽栖,骑了一匹瘦马在这北方的原野上和野云相追随。然而和一切游子一样,他也深怀乡土之思。在酒后,“书生半醉思南土,一曲灯前唱鹧鸪”。《鹧鸪曲》是唐时流行的南方思乡曲。据说鹧鸪这种鸟儿“飞必南翥”,其鸣声象是“行不得也哥哥”。《鹧鸪曲》就是效鹧鸪之声的,音情凄惋。郑谷《席上贻歌者》就有“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那还是在内地。而杨允孚本人也是南方人,又处在漠北,当他“一曲灯前唱鹧鸪”时,思乡之情有多强烈,就不待言了。充满乡土之爱,是这组绝句的又一感人之处。 滦京杂咏诗集。元杨允孚撰。一卷。允孚字和吉,吉水(今属江西)人。始末未详。据是集罗大已跋,知其以布衣从士大夫游。岁走万里,耳目所极,穷西北之胜。又考其诗,知其元末曾随顺帝北行。是集最早成于明初。共一百○八首。滦京,即上京,或称上都。位于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故名。诗主要描写元代避暑上都行幸之典及上都地理风俗,物产民情,风格苍凉。《四库总目提要》评其诗所描写者“多史所未详”。有《四库全书》本。 滦京杂咏游记。元杨允孚撰。二卷。允孚字和吉,江西吉水人。以布衣随士大夫游河北、山西及内外蒙古,因作此编。记元代皇帝避暑行幸典礼。全编收诗一百零八首,前二十余首述沿途景观,诸如气候、途程、古迹、山脉、长城及关口等,中四十余首叙滦京(即元上都),故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约二十公里闪电河(即滦河北岸)。举凡道路、街景、歌舞、乐器、宫殿、贡品、饮食等皆有咏述,为考察该都市布局及经济、文化、风土民俗重要资料。最后四十余首滦京四季景物杂咏,尤以咏花草为多。全编俱为七言诗。版本较多,《四库全书》本及《元诗选初集》本均作一卷,乾隆至道光间《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为二卷。 滦京杂咏二卷。元杨允孚撰。允孚字和吉。吉水 (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未详。集后罗大已称:“允孚以布衣补被,岁走万里,穷西北之胜。凡山川、物产、典章、风俗、皆以咏歌记之。”此集载诗一百零八首。题为滦京,因滦河流经上都城南,故上都亦称滦京。《四库全书总目》评曰:“诗中所记之一代避暑行幸之典,多史所未详。其诗下自注,亦皆赅悉。”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清嘉庆十年鲍廷博刻道光元年重修本、影印本)、《丛书集成初稿》本。《四库全书》本共一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