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满足需要的可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满足需要的可比 满足需要的可比任何一个技术方案,它们一般都是以自己的产品数量、品种、质量等指标来满足社会上的某种需要,假若两个方案不能满足相同的需要,它们之间就不能互相代替,所以,也就不能相比,“需要”是以产量、质量和品种等指标来具体体现的,因此,需要的相比也可以转换为产量、质量和品种指标的相比,掌握这一原则可以使乍一看来似乎不可比的方案最后能转化为可比方案。例如,煤炭和天然气不可比,铸铁筒与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管不可比,铁路与轮船不可比……等等,但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上述方案间需要进行经济比较。如生产合成氨,可以用煤做原料,同样也可以用天然气做原料,那么到底使用哪一种原料比较经济合理? 因为这两种方案对于作为合成氨原料来说则是起着相同作用,故而是可比的,可以相互代替的。某些方案从表现看来似乎可比,而实际上却是不可比的。假定,社会需要发电容量10万千瓦,发电量4亿度,现在考虑可能的技术方案有两个:水电建设方案和火电建设方案,两个方案所生产的产品电能质量基本一样。那么,能否根据10万千瓦装机容量和4亿度发电量的水电站建设方案和相同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火电站建设方案去比较呢? 不能,因为从表面上看两个方案相比似乎很合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的话,那么,这两个技术方案并没有符合满足相同社会需要(发电容量和发电量)的可比条件。因为装机容量虽相同,但其自身耗电量不相同,水电站约自用0.1—0.2%,水电站都要用6—8%的发电量。一般水电站的检修备用容量约为工作容量的2%,而火电站约3%。另外水电每千瓦工作容量所需要的事故备用容量大约为工作容量的7%,而火电站约为10%。此外还要考虑水电站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一般距负荷中心远,输电损失一般比火电站大,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之后,为了满足上述4亿度电能的需要,根据综合计算,水电站的方案应安装相当于11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则发电量达4.04亿度以上,而火电站的装机容量约为水电站的1.10倍,发电量为电站的1.06倍,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不同技术方案才能够互相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才符合相同产量的可比条件。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不同技术方案的产品产量或完成工作量的可比,实际上不是指每个技术方案(企业)的额定产量、工作量或出力而言,而是指定的净产量、净完成工作量、净出力而言。所以在实际中,我们一般不能把额定产量、工作量或出力相等的各种技术方案拿来进行经济比较,例如两千马力内燃机车方案和两千马力蒸汽机拿来进行比较,与上例一样,都没有满足产品产量的可比条件。因为马力相同的内燃机车与蒸汽机车由于牵引力不等,速度不同,实际每年所完成的运输工作量(吨公里)并不相等。从以上例中说明,由于各种技术有着不同的技术特性以及所处的不同的运行条件,所以,这些技术方案所采用的机器设备的额定产量或出力与满足实际所必须的机器设备的产量或出力是不等的,它们之间相差一个数量,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G—损耗,K1—产量或出力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不足系统,其值为:K1 = 1 ![]() K2——产量或出力生产流通过程中的附加系数,其值为: ❶在大同建电厂发电后把电力输到北京,与大同用铁路运煤到北京,在北京建电厂发电,两种方案要在净发电功率和发电量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❷大同建煤气厂将煤气化后管道输送到北京与大同运煤到北京后,北京建煤气厂再把煤气化,这两种方案在所提供的煤气含热量相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❸大同运煤到北京,与大同建煤气厂把煤气输到北京,两方案在所提供的热能相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由此例可知,对非结构化问题的系统分析指标进行论证时,一定要重视方案指标的可比性。这个问题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尤其予以注意。 ☚ 系统分析中技术经济比较原理 消耗费用的可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