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满江红 文徵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满江红 文徵明

 漠漠轻阴,正梅子、弄黄时节。最恼是,欲晴还雨,乍寒又热。燕子梨花都过也,小楼无那伤春别。傍阑干、欲语更沉吟,终难说。 一点点,杨花雪。一片片,榆钱荚。渐西垣日隐,晚凉清绝。池面盈盈清浅水,柳梢澹澹黄昏月。是何人、吹彻玉参差,情凄切!
 这首词主要是通过描写春去夏来的景象,来抒写伤春之情。
 上片前四句着意描述了春末初夏黄梅季节的气候特征:天阴云漫,连日不开。这正是梅子变黄的季节啊!最让人苦恼的是,那似乎要放晴,但转眼又下雨的天气,还有那忽儿寒、忽儿热的气温。燕子归,梨花白,这已成为昨日春天的记忆了,我在小楼上,无可奈何地为春天的逍逝而黯然神伤。“漠漠”,轻淡,弥漫也,“漠漠轻阴”描绘了黄梅时节阴晦不开的样子,同时何尝不是作者黯淡心情的折射呢?开篇头一句就给全词定下了感伤基调。“最恼是”以下两句,道出了作者最为此时烦恼的两个原因:一是变化无常的天气,一是春景不再的时节。这里的“欲”、“还”、“乍”、“又”的搭配连用,造成了一种盘旋而又流畅的语势与声情,一吐胸中之烦气。“燕子”、“梨花”为作者从春天里拈出的典型景物,轻盈翻飞的燕子,烂漫如雪的梨花,这些彰显着春天的活力的美好景物却“都过也”,这三字于看似不经意的轻轻一笔中,宕出无限痛惜,为下面的伤春蓄势铺垫。“无那”即无奈,在小楼上,词人无可奈何地为春天的消逝而伤感。就在此时,伤春之情又触动了词人的另一番情怀。他倚栏沉思,心事重重,欲说还休,其难言之隐,如开头所写的气候一样,令人捉摸不定。“欲”、“更”、“终”三字盘屈顿挫,与前面诉说春恨时的盘旋流畅相辅相成,在其抑扬吞吐之间,形成一种蕴藉婉曲之韵。
 下片依然承接上片的意脉发展:点点杨花,随风飘飞,片片榆荚,悄然坠落,这无不显示春天已过。此处词意本于唐韩愈《晚春》一诗的“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然后词人再重点写春末黄昏的景象:太阳渐渐从墙头隐去,让人感到晚上的清寒。“池面”两句属对工整,写景如画,以“盈盈”状水之清澈丰沛,用“澹澹”来写月色之柔和朦胧,水月相映,柳影婆娑。就在这样一个美丽凄迷的夜晚,不知从何处传来一阵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玉箫声,让人听了肝肠为摧!此处词人借他人玉箫,抒自己幽情,将胸中的隐情一并泻出。
 全词以写景为主,将气候景物变化与人物情绪的变化糅合在一起互为映衬。全词意象丰富秀雅,章法盘屈多变,抒情含蓄蕴藉,故陈廷焯《词则》赞其“芊绵宛约,得北宋遗意”。

元明清词三百首之《满江红 文徵明》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满江红 文徵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词统》卷十二载,夏侯桥沈润卿掘地,发掘出宋高宗赐岳飞手敕刻石,文徵明见后感慨万分,作了这首词。石上所刻诏书,不知是哪一通,高宗给岳飞的各次诏书,收岳珂所编《金陀粹编》,可参。文徵明作此词时,正值明朝权阉刘瑾用事,内乱外祸频仍的时代,他有感于时事,所以将满腔激情,借题岳飞事倾发出来,词调与岳飞著名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相同,也有深意。
 词承宋高宗敕赐碑起,由碑文生发,逐步深入。词人见到碑已字体模糊,文句仅依稀可辨,不禁想到岁月流逝,人世沧桑变化,想起当年宋高宗在敕文中对岳飞是何等赞赏倚重,没料到岳飞的结局是如此悲惨。“依飞何重,后来何酷”,语气铿锵,一扬一抑,对比鲜明;前以“慨”字领句,将无限怨愤不平,沉重道出。据史载,岳飞当时转战南北,宋高宗在地位没有巩固、南北对峙的形势没有确定时,对他十分器重,如绍兴四年(1134)十一月,援淮西二诏中就有“卿有忧国忧君之心,可即日引道,兼程前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卿义勇之气,震怒无前……既见可乘之机,即为捣虚之计”等语;可是转眼之间,变化不测,令人难解。所以词人以此二语作总束,可抵岳飞本传论断。以下,词就事论事,展开评论,指出岳飞并不是骄奢横肆之将,无功高震主之嫌,而宋高宗为了自己,忘却前言,任凭秦桧罗织,终于在绍兴十一年(1141)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害在临安大理寺的风波亭中。对此事实,词人以低沉哀惋的语句历历述来,不平之气,透腾纸外。
 上片夹叙夹议,主要通过史实,引发人们对岳飞蒙冤受屈产生愤慨,从而追思罪恶产生的源头,所以下片过渡到对罪魁祸首的集中批判。因为词是由高宗敕碑引起,批判的矛头也就直接指向宋高宗。词人别出心裁,不用旁观者口气,而是直接站在岳飞的立场上,对宋高宗的心态穷本追源,猛批狠斥。词以反问句起,增加力度,说宋高宗作为皇帝,难道会不把国土沦丧、徽钦二宗被虏遭辱放在心上吗?应该说,岳飞力图恢复,“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样的赤胆忠心,正是宋高宗梦寐以求的,何以恰恰相反呢?说到底,宋高宗怕的是岳飞北伐一旦成功,二帝南归,他的皇帝宝座就不稳了。因此,他不得不屈辱求和,不得不听凭秦桧诬陷岳飞,因为秦桧想做的事正与他不谋而合。这样一批斥,把宋高宗昏庸鄙劣的品格入木三分地揭示在光天化日之下,痛快淋漓,可谓替岳飞出了一大口怨气。
 全词以敕碑引发,渐次深入,既对岳飞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又对宋高宗不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残害忠良进行毫不留情地挞伐,语言犀利,正如《词统》所评:“激昂感慨,自具论古只眼。”元明以来,大多数咏岳飞的诗词,都强调岳飞的忠勇,指斥秦桧奸邪卖国与宋帝软弱苟且,坐观倾覆,自坏长城,如赵孟𫗲《岳鄂王墓》云:“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也有人见到秦桧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死岳飞,与高宗不无关系,如陶宗仪诗云:“逆桧阴图倾大业,昭陵无意问神州。偷安甫遂邦家志,饮痛甘忘父母仇。”但从来没有像文徵明这首词那样直接抓住要害,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尤其是“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二句,鞭辟入里,不仅辛辣地诛挞了宋高宗丑恶的内心世界,也是数千年帝王争位夺权史中黑暗内幕的大曝光,读后令人拍案击节。因此,至今人们瞻仰岳飞祠墓,见到文徵明这首词的碑石,仍会为之激动不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