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满族农业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满族农业史agriculture history of theMan nationality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起源于东北地区的民族之一。其经济由渔猎为主发展为以种植业为主农牧猎相结合经济,对东北地区开发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作出重大贡献。
满族直接来源于女真,而且很长时期以女真为称。但元灭金后,散居中原各地的女真人已被视同汉人,东北地区女真人中先进部分,多归辽阳等路管辖,也逐渐汉化。其余归合兰府水达达等路管辖,分布于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东至于海。满族是由这部分人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因此,不同于辽金时代的女真。元代,这些人中不少仍处于“无市井城廓,逐水草而居,以射猎为业”的状态;另一些人从事耕织,但生产发展水平不高。到了明代,东北的女真人被分为三部:建川女真,最初分布于今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后辗转南迁至今抚顺以东苏子河一带;海西女真,最初分布于今松花江流域,后散处于今开原以北辉发河流域;东海女真(野人女真),散居于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一带。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接近辽东汉族地区的建川及海西女真经营定居农业,普遍使用铁犁牛耕,亦兼事畜牧狩猎;阶级分化明显,奴隶制已经形成。野人女真则主要从事渔猎和畜牧,只有少数部落兼事农耕,多滞留于原始社会晚期。
在明代女真各部中,建川女真经济发展最快,是满族得以形成的核心力量。他们居住的地区“两岸大野,悉皆耕垦,农人与牛,散布于野”;而且“至于山上,亦多开垦”; “土地肥饶,禾谷甚茂”,“旱田诸种,无不有之”; 粮仓中储粮丰盈,已有余粮供出售。畜牧业很发达,养马尤盛,贵族之家多千百成群,平民之家亦不下数千匹,而且每家都养猪、羊、鸡、鸭、鹅。采猎在经济中有特殊地位,东珠、貂皮、人参是他们的特产。他们还常用马匹和各种皮张在明廷设置的马市中换回缎、布、农具、铁锅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川左卫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这过程中,努尔哈赤把被合并的女真各部部众分别编入原有的以氏族、村寨为基础的生产、军事合一组织“牛录”之中,并以此作为基层组织扩充成为八旗制度,它具有政治、军事、生产三方面职能,成为满族社会的根本制度。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还在建国前一年,为了“固疆圉,修边关,务农事,裕积储”,下令每牛录出10男4牛,屯田垦荒。1621年攻占辽沈地区后,实行“计丁授田”,每一满汉男丁授田6日(每日5亩),是为盛京旗地。满人每三丁征谷物2石,抽一丁为兵;汉人每三丁合耕官田1日,每二十丁出一丁充兵,一丁应役。1625年又把汉人编入拖克索(庄田),每庄男丁13人,牛7头,田地100垧(一垧5亩)。80垧庄丁自食,20垧供官。这些实质是劳役地租剥削方式,表明在汉族封建制度影响下,满族社会已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
1626年皇太极继位,改女真为满洲,改大金为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满洲八旗诸王贵族以至兵丁奴仆大举南迁,继续实行计丁授田制,并下令圈地。从顺治元年(1644)到康熙八年(1669),在京畿及附近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圈地,强占民田近17万顷,是为京畿旗地。在各地驻防的八旗士兵也纷纷圈占土地,是为驻防旗地。这些土地一部分为皇室贵族所有,称皇庄或官庄,由庄头驱使庄丁生产。壮丁身份世袭,主人可以把他们随意出卖,实质上是一种农奴。另一种是八旗兵丁计丁授予的份地,亦称旗地。八旗中的上层,多者占田数百垧,他们拥有壮丁和“包衣”(奴隶),也实行农奴制生产。多数旗丁或未服役余丁则是自耕份地;也有旗丁因服役当差而出租土地的,构成租佃制地主经济。由于农奴制的残酷剥削造成壮丁大批逃亡,以及周围汉族先进经济的强烈影响,到18世纪中叶,旗地的个人私有制终于取代了计丁授田的份地制,官庄中的壮丁先后出旗为民,招佃收租代替了壮丁耕作,封建地主制取代了农奴制,满族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主要方面接近周围汉族的水平。
明末清初由于战争的破坏,满人大量南迁和汉人大批逃亡,人口锐减,耕地抛荒。这种情况尤以辽东地区为甚。顺治十年(1653)清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又调回部分八旗兵到东北驻防,并从事垦耕。进入东北地区的关内人民逐渐增多。为了保护其发祥地,康雍时满族统治者对东北地区历行封禁,但出关的汉族人民有增无已。大量土地被重新垦复。以奉天旗地为例,1644~1661年有46.14万垧,到1727年增至236.78万垧,增加了4倍多。黑龙江的旗地和官庄屯田也急剧增加,1783年达61万多垧。而1780年,官庄、旗地在东北全部耕地中占85%。在17~18世纪之间,八旗人丁仍是东北地区主要生产者,在上述耕地中满族开垦的占很大比重。东北地区满汉农民在共同劳动中积累了一套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的生产经验。由于气候寒冷,土地肥沃,新垦地多,除园地实行精耕细作外,大田用马拉大犁,起垄点种,广种薄收,并实行粮食和豆类作物两年或三年的轮作制。清中叶以后,东北开发加速进行。清末民初,东北粮食不但能自给,而且有外销;大豆大批运往关内和远销世界;棉花、蓝靛、烟草等经济作物和柞蚕丝生产也很发达。在汉满等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已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新兴农业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