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滕王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滕王阁

滕王阁

元明间无名氏作。《永乐大典目录》著录。今无存本,内容不详。

☚ 荆娘怨   借布衫 ☛

滕王阁

滕王阁

无名氏作。今无传本。谭正璧《古本稀见小说汇考》列此剧为明传奇,并谓“见《曲海总目提要》”。 近人注《提要》卷四五《滕王阁》条云:“清周撰。”实则把明无名氏《滕王阁》传奇与清周《滕王阁》传奇混而为一。《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亦沿其误。据《提要》记载,无名氏《滕王阁》传奇基本忠实于《唐摭言》,与《醒世恒言· 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情节相近。此剧写王勃舟次马当山,遇老叟,乃中源水府之神。马当山在江西彭泽东北,山形似马,横枕大江。而周《滕王阁》传奇,今存乾隆刊本,共三十四出,题目作“王子安作赋洪都府,骆宾王草檄扬州路,小姑山仙母暗中扶,滕王阁蛱蝶空中舞”。很明显,此为小姑山仙母,而非马当山神叟。小姑山亦名小孤山、髻山,在安徽宿松东南,屹立长江中。杨潮观《大江西小姑送风》:“(丑)这厢是马当山下,那望见的,就是小姑山。”由此可见,明清两种《滕王阁》传奇主要区分之处,即是王勃所遇之神,一为神叟,一为仙母;遇神之地,一在马当山,一在小姑山。此剧写唐初王勃往交趾探亲,舟至马当,得神叟助风,一夕舟行七百里,抵洪都(今江西南昌),正值阎公宴客于滕王阁,勃即席作《滕王阁序》,时年十四,众皆惊服。其文见《古文观止》。

☚ 百寿图   雁翎甲 ☛

滕王阁

滕王阁

郑瑜作。有《杂剧新编》本。二折。本事见《唐摭言》。叙唐王勃十一二岁时因省亲舟过马当。山神告知重阳日滕王阁大宴宾客,群公赋诗,序文润笔丰厚。王凭借山神之助,一夜舟行七百里抵南昌。登岸见都督阎公榜文,即揭榜作序,成《滕王阁序》。阎公赞为旷代才子,请来赴宴,并送黄金一笏、蜀锦四端。第一折中,将《滕王阁序》全文谱写成曲,由王唱曲,吏念原文。

☚ 黄鹤楼   孤鸿影 ☛

滕王阁

滕王阁

周皑作。有清乾隆间刊本。二卷,三十四出。多据《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事点染牵合并增饰骆宾王系王勃父福畤之甥,二人后在杭州灵隐寺相遇作诗等事。

☚ 黄鹤楼   寒香亭 ☛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2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3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4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5


 
 【释】
 1.滕王阁:唐高宗李渊之二十二子滕王元婴建,在今江西新建县西章江门上。
 2.渚(音zhu):水边。佩玉,鸣鸾(音luan):谓所佩玉相击的声音清脆悦耳。《礼记·玉澡》:“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
 3.画栋:饰有彩画的栋梁。珠帘:阁上缀有珍珠的帘幕。西山:南朝宋·雷次宗《豫章古今记》:“西山,在豫章县四十二里。”
 4.物换星移:事物变化,岁月流逝。
 5. 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译】
 滕王阁高耸在赣江之岸,
 可惜当年清脆悦耳的乐舞已然云散。
 清晨,南浦飘来的白云缭绕在雕梁画栋之间,
 傍晚,西山洒落的飞雨将珠帘吹卷。
 悠闲的白云与潭中的倒影嬉戏悠然,
 不觉已是物换星移几度春秋变迁。
 唉!哪里还有阁中帝王珠帘歌舞宴,
 只有栏杆外的江水日夜不停地流转!
 
 【评】
 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方十六岁的王勃赴南海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了闫都督宴会,即席作了《滕王阁序》。序末以此诗作结,画龙点睛,概括了这一传世奇文的主旨。
 其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更是其中传诵名句。明人唐汝询《唐诗解》卷一评:“此概繁华尽也,言此阁临江乃滕王佩玉鸣鸾之地,今歌舞既罢,帘栋萧条,云雨往来,景物变改而帝子终不可见,惟江水空流令人兴慨耳。”
 物是人非,年华易逝,是中华文化的一大主题,此诗在其中有一席之地。

滕王阁

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始建于唐高祖子元婴为洪都刺史时。其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作《滕王阁序并诗》。滕王阁几经修建,于1926年被军阀焚毁,近年重建。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即指此。

滕王阁

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为洪州刺史时始建,其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作《滕王阁序》。其阁历经修建,后焚毁。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樓閣部 > 閣名 > 滕王閣
滕王閣  téngwánggé

亦稱“西江第一樓”。座落於江西南昌赣江濱。由唐太宗弟滕王李元嬰任洪州刺史時主持修建,故稱。始建於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宋元時俱重修,後廢毁,明景泰中‘重構,成化間續修。公元1926年,爲軍閥鄧如琢焚毁,今遺蹟尚存。原閣共三層,高九丈,長八點六丈,寬四點五丈。上層前樓額題“西江第一樓”,後樓小篆韓愈題記。閣旁有壓江亭、挹翠亭、迎恩亭。迎恩亭内存唐王勃作、清翁方綱書《滕王閣序》。宋·吴潛《滿江紅·滕王閣》詞:“萬里西風,吹我上滕王高閣。”《嘉慶重修一統志·南昌府·古蹟》:“滕王閣,舊在新建縣西章江門上,唐顯慶四年,滕王李元嬰都督洪州時建……景泰中重搆在章江門外,額曰‘西江第一樓’”。參閲清·顧祖禹《讀史方與紀要·南昌府》、民國《南昌縣志·古蹟》。

滕王閣

滕王阁

戏曲。❶清郑瑜撰。二折。瑜有《汩罗江》已著录。此剧叙王勃滕王阁作赋事。以戏剧手法,将王勃作赋场景再现于舞台,起到了为赋作注的作用,便于世人加深理解其背景和内容。有《杂剧三集》本。
❷清曹锡黼(约1729—约1757)撰。一折。锡黼有《颐情阁五种曲》已著录。此即五种曲之一。据《唐书》而作,于乾隆间成书。演王勃省父过钟陵,遇南昌都督大宴宾客于滕王阁,勃以写作《滕王阁序》而满座皆惊事。是剧就史实而谱,并未涉及神怪。有《颐情阁五种曲》刊本,《清人杂剧初集》本。

滕王阁

中国古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赣江之滨。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营建,故名滕王阁。原滕王阁高9丈(约27 m),共3层,阁东西长8丈6(约26 m),南北宽4丈5(约13.6 m),还有压江、挹翠2亭,后又增建迎恩亭。滕王阁历时1300多年,屡毁屡建,重建重修28次,1926年被北洋军阀烧毁。

滕王阁

滕王阁

滕王阁巍然耸立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江西第一楼”之称。现在的滕王阁是根据古建筑大师梁思成1942年所绘草图,并参照“天籁阁”所藏《滕王阁》建筑图修建而成。滕王阁主体建筑9层,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下部是象征古城墙的约11米高的大台座,台座之上取“明三暗七”的格局,其两翼为对称的一级高台,高台上部为游廊,游廊南端为“压江亭”,北端“挹翠亭”。主体建筑丹柱碧瓦,画栋飞檐,其立面似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而平面则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鲲鹏。
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

☚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   井冈山风景区 ☛
滕王阁

145 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坐落在南昌市赣抚二江汭口处。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因诗人王勃写下《滕王阁序》而誉贯古今。历经兴废28次,最后毁于1926年军阀兵燹,1989年重建峻工。新阁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57.5米,四面三式,上下九层,八层配有电梯和廊梯,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飞檐翘角,画栋雕梁,丹柱碧瓦,保有唐阁的雄伟气势。正门巨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毛泽东主席生前所书。

☚ 江西省   青云谱 ☛
滕王阁

滕王阁

原在今江西省南昌市章江门、广润门外的抚河东岸。这一带古称“章江渡口”,为有名的“豫章十景”之一。滕王阁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时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婴由苏州刺史迁任洪州(今南昌)都督。此人骄奢淫逸,于洪州赣江之滨修起一座规模宏丽的高阁,附带有两个亭子,南曰“压江”,北曰“挹秀”。相传阁成之日,适值唐高宗封他为滕王,因名其阁为“滕王阁”。后来有阎氏任洪州都督,曾对滕王阁加以整修。约在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的重阳节,阎都督于滕王阁设宴招待宾僚,王勃即兴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并诗。从此滕王阁蜚声海内。此阁从创建后,历经屡修髹饰,据文献记载,自唐至清前后共有二十八次之多。阁基最高时是唐大中二年 (848年) 所建高达一丈四尺。阁身最高时为宋大观二年(1108年) 所建,达十六丈二尺 (近四十九米)。阁内房屋东西间数最多时为唐大中二年和明嘉靖五年(1526年)所建,为七间。阁址东西长八丈六尺,南北宽九丈二尺。明嘉靖间阁四周围墙总长达七十四丈。滕王阁并不是一栋孤立的建筑,而是由许多附属建筑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如宋代有驿厅、小阁、江亭、津馆、庑亭等;明代又有迎思馆、环游阁;清代阁前有迎恩亭。清代最后重修的滕王阁,分上下两层,阁中有王勃的《滕王阁序》门屏,为著名金石书法家翁方纲所书。上层楼前匾额题“江西第一楼”,楼后有韩愈《新修滕王阁记》篆书雕屏,门匾曰 “仙人旧馆”。已于近年重建,参酌旧制,倍增瑰伟。这座古建筑的瑰宝,于1926年被军阀邓石琢焚毁。

☚ 文津阁   黄鹤楼 ☛
滕王阁

滕王阁Tengwangge

中国古代三大名楼之一。唐永徽四年(653),高祖子滕王李元婴为洪州都督时建,故名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上元二年(675)洪州都督阎伯屿重新加以修缮,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亲过此,即席作《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阁后毁,明景泰中重建于章江门外。以后屡毁累建。1926年被北洋军阀烧毁,今已重建。

☚ 岳阳楼   祭祀 ☛
滕王阁

滕王阁

位于沿江路赣江边。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唐永徽四年(653),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营建,阁以其封号命名。上元二年(675)九月九日,洪州都督阎伯玙在此大宴宾客,因诗人王勃席间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遂驰名神州。原阁高九丈,东西长八丈六尺,三层。上层后楼有韩愈题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近处有“压红”、“挹翠”、“迎恩”三亭。滕王阁历史上多次毁于兵火,重修达28次。1926年的一次焚毁,系北洋军阀邓如琢所为。1989年10月于赣江与抚河汇合处重建,距唐代原阁址约百米。新阁为仿宋建筑。主阁系据梁思成1942年所绘草图,参照天籁阁所藏宋画《滕王阁》,并依宋代营造法式建成。共九层,高57.5米。台基12米,以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其高度、面积均为天下名楼之冠。正门巨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系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毛泽东生前手书。阁内有序厅、人杰厅、地灵厅、古乐厅、丹青厅、翰墨厅等展示江西文化的陈列室,突出了文化楼阁的丰富内涵。主阁外观雄伟瑰丽,琉璃绿瓦,鎏金重檐,背城临江,视野开阔。周围正在扩建辅助设施,进一步突出主阁的高大形体和中心地位,创造优美的江南园林景观,体现滕王阁作为历代文化延续载体的丰厚与博大。历代诗文名家如白居易、杜牧、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辙、黄庭坚、朱熹、辛弃疾、虞集、李东阳、李梦阳、汤显祖、朱彝尊等,皆登临吟咏,留下无数传世名篇。

☚ 万寿宫   龙沙亭 ☛

滕王阁

滕王阁

位于市北玉台山。亦名“滕王亭子”。史籍载,滕王阁有两处:一在洪州(今南昌)赣江上;一在阆州嘉陵江玉台山。前者王勃为之作序,后者杜甫为之题诗。杜甫《滕王亭子》诗云:“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滕王亭原建于山腰,尽占天地灵气。宋李献卿题咏:“三面江山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新亭建于数米高岩石基上,居高临下,气势不凡。亭前草坪有唐代经幢一座,高约8米,共三层,底座镌刻莲台,四周浮雕佛像,塔身文字斑驳难辩。亭后有高20余米、宽70余米的青石悬崖峭壁。崖壁间有二洞:一曰颐神,一曰慈氏。崖壁上刻有杜甫、陆游、杨瞻等文人墨客题咏滕王亭子的诗文。史载唐吴道子嘉陵三百里丹青佳作,是以阆山阆水为摹本,漫游默思、了然于心后,回京都一挥而就。近人岭南画家陈树人,以滕王亭为主,绘成《阆山阆水长卷图》。

☚ 巴巴寺   华光楼 ☛

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建于653年,以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封号命名。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在此大宴宾客,王勃于席间作《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篇。原建筑规模宏大,屡毁屡建,重建重修达28次。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烧毁,遗迹尚存。

滕王阁

滕王阁

在江西省南昌市城西的赣江之滨,依城面江。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唐永徽四年(653年),高祖子滕王李元婴为洪州都督时始建,阁以封号命名。后阎伯玙任洪州牧;于阁上宴请群僚,王勃即席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千古绝句。原阁高大,共3层,曾建有压江、挹翠、迎恩诸亭,几经兴衰。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焚毁。现阁为新中国建立后重建。

☚ 八一公园   溪霞风景游览区 ☛
000056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