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滑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滑菇nameko一种冬、春季发生的菌盖粘滑的木腐菌,为主要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属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鳞伞属。学名Pholiota namekoIto ex Imai.,又名光帽鳞伞,光帽黄伞。每100克干菇含粗蛋白质21.8克、脂肪4.25克、碳水化合物64.8克、纤维素7.35克。子实体含丰富的多糖,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自然界多生长于壳斗科 (Fagaceae)等阔叶树的倒木或树桩上,松木或未完全死亡的阔叶树杆上也能生长。 图 1 滑菇 滑菇子实体丛生,菌盖表面有一层极粘滑的粘胶质,表面黄褐色,中部红褐色,无鳞片。直径2.5~8.5厘米,初扁半球形,开伞后平展或中部稍凹。菌肉浅黄色。柄中生,圆柱形,有时基部稍膨大,黄色,内部松软,长5~7厘米,粗5~10毫米。菌环黄色,生于柄的上部,易消失。菌褶直生,初白色,后变黄色至灰褐色,菌褶宽、密,常呈波状。有缘囊体(图1)。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外被粘性物质,4.5×2.5~3微米,孢子印深棕色。 主要生活史为单核担孢子 ![]() ![]() ![]() ![]() 图2 滑菇生活史 菌丝生长温度8~32℃,最适生长温度24~26℃。子实体发生温度为6~20℃,适温10~20℃。滑菇有早生型、中生型、晚生型几个品系。早生型要求温度较高,晚生型要求较低,中生型居中。每一品系之间的温度差为2~4℃。子实体生长需要充分氧气,二氧化碳过多会抑制菌盖形成,要求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及散射光,无光不能形成子实体。 滑菇栽培有普通菇木栽培、菇木覆上栽培、短菇木覆土栽培和木屑栽培等几种方法。❶普通菇木栽培。适宜树种为壳斗科(Fagaceae)和械树科(Aceraceae)树木。冬、春季砍下,截成1米长的段木,先在段木上钻接种穴,随即接入菌种,保温发菌。菌丝完全定植后,将菇木移于阴凉地上平放。一年后,菇木中菌丝充分生长。当气温降至16℃以下时,子实体开始发生; ❷菇木覆土栽培。方法同前,不同的是菌丝充分生长后,将菇木埋于土中,到出菇季节,除去覆盖的土,盖上禾草,保持湿润,满足出菇条件,使子实体大量生长; ❸短菇木埋土栽培。菇木长20~30厘米。接种时在菌种中混入50%的木屑、米糠培养基,涂于菇木端面,将两根菇木的端面密接,扎牢,覆盖发菌,菌丝在菇木上定植后,将2/3菇木埋于土中,菇木周围用塑料薄膜或草帘等做成荫棚,保持荫凉的环境; ❹木屑栽培。采用木屑、米糠培养基,将培养料装入布袋中,在100℃,8小时或126℃、2小时的条件下灭菌。趁热将培养料倒入内衬塑料薄膜的木箱中。料温降至35℃以下时接种。在25℃左右发菌。秋季温度适宜时揭去薄膜并注意保湿,即陆续出菇。中国东北地区用木屑培养料栽培,2月至3月接种,9月至10月采收。 滑菇nameko mushroomPholiota nameko(T.Ito)S.Ito et Imai,又称光帽鳞伞、滑子蘑、珍珠菇。中国北部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丝膜菌科,鳞伞(锈伞)属。菌盖初半球形,后平展,淡黄至黄褐色,中央色较深,盖面有黏液。菌肉淡黄色。菌褶密,宽,不等长,延生或弯生,白或黄色。菌柄中生,圆筒状,内部充实或稍中空,柄具薄膜质的上菌环,易消失,菌环以上的柄淡黄褐色,以下色深,有黏黏液和黄褐色鳞片。担孢子椭圆至卵形,5~6μm×2.5~3μm,肉桂色。秋季生于壳斗科等阔叶树的砍伐后的根部和倒木上。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广西、台湾等省区,商业性生产始于1977年。味鲜嫩滑。 滑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