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工艺
广西是滑石之乡。汉代开始,壮族先民就对滑石质料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历南北朝,时至今日,滑石一直是壮族雕刻工艺品原材料之一。汉代壮族地区的滑石器主要有杯、盘、壁、猪、人俑、面具。1956年在梧州市云盖山出土的汉代干栏式滑石建筑模型,工艺水平相当高。用整块滑石雕凿而成,通高31厘米。盖如伞顶,长方形门,内里镂空,方形底坐,坐下有四柱。刀法采用平切、斜刻、镂雕、琢磨技艺,切割平整,琢磨圆滑细润,镂雕干净利索,不留刀痕,整快作品一气呵成,没有错刀补漏之处,技艺娴熟高超。进入南朝后,滑石器品种增多,计有俑、猪、柱础、勺子、钵、甄、盘、杯、砚、钱币、买地券等。在众多的滑石工艺品中尤以俑最具时代特点。融安安宁等地出土的滑石俑,眼眉仅用一刀刻切而就,深进浅出,形若弯月凤尾;高鼻通额,鼻底平刀齐切,面部圆实饱满,具有典型的佛像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