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滋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滋味

美味。枚乘《七發》:“滋味雜陳,肴糅錯該。”

滋味

滋味

古代诗学概念。语见《文心雕龙·声律》篇:“吟咏滋味,流于声律。”又钟嵘《诗品序》云:“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这是具有艺术审美意义的“滋味”说的开端。其实,“滋味”一词,早已有之,原指美味食品给人的味觉体验。如《管子·戒》云:“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聪明当物,生之德也。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其所称“齐滋味”,强调不要因过分追求口腹的滋味快感而流于“淫”。后来汉代《韩诗外传》首开以“滋味”说诗之端,卷五云:“圣人养一性而御六气,持一命而节滋味,奄治天下,不遗其小,存其精神,以补其中,谓之志。《诗》曰:‘不竟不絿,不刚不柔。’言得中也。”作者虽然把“节滋味”与诗人之“志”相联系,但还不真正具有审美愉悦的意义。以人对滋味的生理体验,来比拟人对文艺作品的审美体验,是从六朝开始,所以刘勰、钟嵘称引以论诗。其中钟嵘的“滋味”,说理论影响更大。他从美感作用和审美价值方面来讨论五言诗的“滋味”,认为五言诗的艺术价值高于四言,因为它在创作中充分运用了审美规律。他不再把五言诗当作纯粹的政治教化工具,而是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作为诗歌创作的直接目的。提倡“滋味”,首先就要求诗人自己必须全身心地沉浸于审美愉悦之中,创作出动人的作品,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后世诗论家受六朝“滋味”说的影响很大,如唐窦蒙《语例字格》云:“百般滋味曰妙。”清贺贻孙《诗筏》云:“李、杜诗,韩、苏文,……反复朗诵至数十百过,口颔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至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在唐宋以后,人们心目中的“滋味”,是仅次于“神妙”的高品高境。这说明“滋味”已具备了作为普遍适用的审美概念的理论品格。后来文论家又加以引申扩充,不仅用以论诗,而且在书法、绘画、戏曲和小说理论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于此可见其影响之大。如明项穆《书法雅言》论“书有老少”云:“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徐渭《题昆仑奴杂剧后》云:“点铁成金者,越俗越雅,越淡薄,越滋味。”五湖老人《忠义水浒全传序》云:“甚者《浪史》诸书,人函户缄,滋读而味说之为愉快。”“滋味”说在艺术各领域的广泛运用,或指一定的审美特性,或指作品的美感力量,或指审美的心理体验,其理论蕴含不出此三义。

☚ 韵味   至味 ☛
滋味

滋味zī wèi

指内心深处泛起的情味。杨无咎《雨中花令》:“拟待归来伏不是,更与问、孤眠子细。月照纱窗,晓灯残梦,可煞恶滋味。”(2—1202) 恶滋味,不愉快的情味。李清照《念奴娇·春情》:“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2—937) 闲滋味,无聊的情味。

☚ 姿姿媚媚   子 ☛
滋味6300饮食。西南官话。四川。明李实《蜀语》:「饮食曰~。」

味道;滋味wèi·dɑo zīwèi

【同】 都是名词;都指味觉器官所得到的一种感觉,都可比喻为感受、体验的意思。
【异】 “味道”通常指舌头接触东西时所得到的感觉;常用于口语。此外,有时指一种气味;还可比喻文章、诗歌的韵味、风格等;有时还含有趣味的意思。“滋味”没有这些意思。[例]菜太淡了,没~。|落榜了,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也指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此外,还可比喻一种由于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引起的心理变化,有时也指一种事物所包含的情理;“味道”没有这些意思。[例]朱德《母亲的回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都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你难受,我心中也不知是什么~啊!

滋味zīwèi

❶食物的味道
 △ ~鲜美。
❷比喻内心的感受
 △ 心里很不是~。

滋味zīwèi

味道,常用于比喻。
【组词】滋味香醇︱很有滋味︱多种滋味
【例句】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名酒的滋味。
 ❍ 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们整天无忧无虑,可真好。
【近义】味道︱口感︱感觉

滋味zī wèi

美味,味道。比喻生活上的苦、乐等感受。南唐·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滋味ziwei

(~儿)味道:这菜没什么~|这鱼~鲜美|只有经历过苦日子的人才体会得到那种艰辛的~。

滋味

(同)味道

滋味zī wèi

❶味道:因此三五下里夹攻,(贾瑞)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十二·262)
❷指语言中隐含的意味: (宝玉黛玉)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这句的~,都不觉潸然泣下。(二九·682)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四二·971) 香菱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不知可是不是。”(四八·1115)

滋味

滋味

美味。《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注》:“欲美味也。”《礼记·月令》仲夏之月:“薄滋味,毋致和,节耆欲,定心气。”也泛指味道。又引申为意味或感受。《文选》嵇康《琴赋》:“滋味有,而此不倦。”——美味有吃腻之时,而音乐是百听不厌的。

☚ 锱铢   淄右 ☛

滋味

美味。《吕氏春秋·贵生》:“鼻虽欲芬香,口虽欲~,害于生则止。”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之享。”

美味1

美味1

甘(甘味;甘芳;甘旨;甘美;甘肥) 滋(滋味;滋旨;殊滋;珍滋) 旨(旨味) 膏味 隽味 俊味 荣味 灵味 厚味 逸味 嘉味
各种美味:甘酸 百品味
芳香之味:芳旨
鲜美的滋味:鲜味
甜美的味道:甘滋
佳美的滋味:妙味
最美好的滋味:至味
(美好的滋味:美味)

☚ 各种不同的味道   味道好 ☛

味道

味道

味(菜~;饭~;药~;馊~;异~;五~) 滋(滋味)
有滋味:有味(有滋有味) 入味
吃东西有滋味:喷喷香
合口味:对味
令人满意且别具特色的滋味:可人风味
味不适口:逆口
味道不好:难吃
没有味道:无味(食之~) 乏味 嚼蜡(味如~)
菜肴水太多,粗糙没有味道:清汤寡水 稀汤寡水
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淡而无味 淡乎寡味
失去原来的滋味:走味

另见:食物 舌头 尝味

☚ 味道   各种味道 ☛

某种心理感受

某种心理感受

滋味
在工作或经历中体会到的滋味:甘苦
竹席给人以清凉的感受:簟纹如水 簟纹如浪 簟铺寒水
对于美的感受:美感
切身体会到的美妙感:个中妙趣
激动振奋的感受:热流
随时产生的一些感受:随感
时间经历得越久越有新的感觉或新的感受:历久弥新
经过很长的时间仍然使人有新的感觉或新的感受:历久常新
暗中感受:默感
亲身感受到:身受
像亲身感受和体会到的一样:践境 身临其境 亲临其境 身入其境 身当其境 置身其中
内心的复杂感受:五味俱全
其中的苦乐感受:个中滋味 个中真味
情感复杂,内心各种感受都有:五味杂陈
感受深切:镂肌 镂心刻骨 刻肌刻骨
对事物感受深切:染神刻骨
感受深刻:铭感五内
感受或受影响极深:沦肌浃髓 沦肌浃骨浃沦肌髓 沦浃肌髓 浃髓沦肌 浃髓沦肤
感受极深,永远难忘:誓肌 刻骨铭心 刻骨镂心 刻骨崩心 刻骨镌心 刻骨刻肌 刻骨铭肌 刻肌刻骨 刻肌入骨 镂骨刻肌 镂骨铭肌 镂骨铭心 镂心刻骨 铭心刻骨 铭心镂骨 铭心刻腑 铭刻心骨 铭刻肌骨 铭肌刻骨 铭肌镂骨 铭肝镂肺 镌骨铭心 骨镂心铭 誓骨铭心 切骨铭心 心镂骨镌刺心刻骨 镌心铭腑 刺心切骨 呕心抽肠 戳心灌髓
感受上达到极点:入骨 填骨
(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感受)

☚ 感受   感想 ☛

滋味zī wèi

❶美好的味道。《吕氏春秋·仲春纪》:“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害于生则止。”
❷意味,旨趣。钟嵘《诗品》:“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者也。”

滋味zī wèi

❶肥甘饮食。《医碥·消渴》:“下之调之,而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亦病已而复作。”《医说·食无求饱》:“至于精清冷而下漏,汗淋漓而外泄,莫不由食物过伤,滋味太厚。”
❷烹调佳餚。《备急千金要方·序》:“因之而画八卦,立庖厨,滋味既兴,疴瘵萌起。”
❸味道。比喻苦乐的感受。《侣山堂类辨》:“若学者熟读全书……得其蕴奥,自有精华滋味,非比尘垢糠粃。”

滋味

tast;savor;flavor
饱尝人间酸甜苦辣的~have gone through all kinds of experiences in human life/吃得有滋有味eat with great relish/让他尝一尝自食苦果的~let him taste the bitter fruit of his own making/苦涩的~bitter and puckery flavor/品尝菜肴的~taste (or have a taste of)the dishes/心中不是~feel upset (or ba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