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即弱水。參見“弱水”。傅毅《七激》:“泳溺水,越炎火。” 溺水nìshuǐ淹没在水中 △ 小心~。 溺水nìshuǐ〈动〉全身淹没在水中:溺水而死│救助溺水儿童。 溺水(1次) 淹没于水。~浟浟只《大》 溺水nì shuǐ漩急的流水。《大招》:“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王逸注:“言东方有大海,广远无涯,其水淖溺,沉没万物,不可度越,其流浟浟,又迅疾也。”汤炳正今注:“溺水,漩急的流水,易于沉没物体,故称‘溺水’。”聂石樵新注:“溺水,很深的水,容易令人沉溺。” 逆水;溺水◉ 逆水nì // shuǐ 动 (行驶或游动的方向)跟水流方向相反。〈例〉~行船/ ~而行/ ~行舟,不进则退/ 船是逆着水往上游行驶的。〈反〉顺水。 ◉ 溺水nì // shuǐ 动 淹没于水中。〈例〉~之人/ 有人~/ 每年夏天长江边都有人~而亡/ 他从桥上跳入水中去抢救那溺入水中的儿童。 淹 淹水淹:溺 水潦 庄稼被水淹:涝(~灾;内~) 水淹过:没(淹没;漫没;渰没;濡没;湮没;吞没;骶没) 灭(漫灭)浸(浸没;渰浸;灌浸) 淠 渐 淹(淹浸;淹灭) 沦垫 漂沉 沦溺 泥溺 浸泡,淹浸:淹渍 瀸洳 淹没在水里:溺水 淹溺 跌落溺水:颠溺 淹过顶:灭顶 被水淹没:陷溺 被洪水冲走淹没:飘溺 推赶而淹没:拥掩 冲倒淹没:冲淹 漂没 漂洗 漂溺 泛滥淹没:溢(涌溢) 泛浸 全被水淹没:尽属波臣 尽付波臣 (大水漫过物体、庄稼:淹)
另见:泛滥 大水 ☚ 淹、浮、沉 浮 ☛ 溺水 溺水nishui落水者因口腔和鼻腔中为水充满或喉痉挛而发生窒息,常因患者不断挣扎会加重窒息,并发生缺氧和昏迷。如水继续被吸入肺中,患者可因缺氧而死亡。对溺水者应用下列方法进行急救:(1)应迅速救其出水,并使之俯卧,将腰部垫高,头部低下,尽量排出呼吸道内的水。(2)清理溺水者口、鼻中的异物,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并尽快送往医院抢救。 ☚ 移植免疫 触电 ☛ 溺水drowning系指在水域里水进入呼吸道内引起的一种病理表现。溺水极为常见,可发生在任何江、河、湖、泊、海域内,可因游泳,亦可为生产作业,亦可因意外事故而致,发生人数多少不一。其发生机理为水突然进入呼吸道内阻断气体交换而致,可随之出现呼吸停止,进而可发生心跳停止。在溺水者中也可有大量水进入胃内。救治:溺水是严重急症;应取俯卧位或头低位,迅速排出呼吸道及胃内积水;进行人工呼吸,无死亡表现者均应抢救。恢复后注意感染。严重者可死亡。 溺水 溺水Nishui指水经口鼻灌入肺脏,或因冷水刺激使喉部痉挛所引起的窒息现象。对溺水患者应及时进行抢救,否则会迅速导致死亡。抢救时首先将患者俯卧在救护者蹲屈的膝上,使其头下垂以利于排出肺内的水分。然后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杂物,以免阻碍呼吸。如果有呼吸或心跳停止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参见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 抢救溺水患者应注意判断真死还是假死。真死一 
倒水
般具备四大特点: ❶呼吸停止。不仅见不到胸廓起伏, 而且将棉花毛放在鼻孔处也见不到颤动。 ❷心跳停止。脉搏消失,或将耳朵贴在患者胸壁上听不到心跳声音均可诊断为心跳停止。 ❸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用强光刺激不能引起瞳孔缩小, 用弱光刺激不能引起瞳孔散大即为对光反射消失。 ❹角膜反射消失。用手指或羽毛轻轻刺激角膜不能引起眨眼反射即为角膜反射消失。以上四大症状均具备说明患者为真死,若只具备1—2种症状则说明为假死。对假死患者应进行全力抢救。 ☚ 冻伤 溺水者的急救 ☛ 溺水是全身淹没在水中,呼吸道为水堵塞或由于喉痉挛引起的窒息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和一系列生化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常因呼吸衰竭、心脏停搏致死。治疗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快速利尿剂以及抗泡沫剂,选用抗菌素,防止肺部感染。
溺水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在甘肃省西北部。上源黑河出甘、青边境祁连山脉,北流到金塔县天仓称溺水。流至绿园附近变成间歇河,并分为两支:东河入苏古纳尔;西河入嘎顺诺尔。长约800公里。 溺水drowning指潜水作业或潜水运动中,由于水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的病理状态。系因头盔、面窗破损,潜水衣撕裂,呼吸器连接不紧或破裂所致。救治:迅速清除口鼻内污物,排出呼吸道和胃内积水。呼吸或心跳停止者,应采取相应复苏措施,如有条件应在加压舱内进行。应积极防治脑水肿,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治肺水肿及肺部感染,防治肾功能衰竭。 溺水 溺水溺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意外事故,特别在农村,小儿溺水致死者不在少数,更应提高警惕。发生溺水有以下几种情况: ❶小儿自己去小河、池塘边游泳玩水,或开展游泳锻炼时注意安全不够; ❷小儿失足落井或跌入水缸、沟渠,雨天掉入沟坑; ❸初冬薄冰上落水或严冬坠入冰洞; ❹婴幼儿跌入水盆。 溺水后小儿常表现有以下临床症状: ❶吸入: 气道和消化道吸入和吞入大量的水,易致窒息及呼吸道、肺及消化道感染。 ❷缺氧: 可发生脑缺氧症状,如意识不清、乱动、惊厥、肢体强直或松弛及瞳孔散大、固定。 ❸体温过低: 小儿体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散热后容易导致体温过低。 ❹心血管症状: 心律紊乱如心动过速、奔马律或心动过缓,偶有期外收缩; 严重心律紊乱以室性纤维颤动为主。 ❺急性肾功能衰竭: 可突然明显少尿,出现氮质血症,显微镜检查可见血尿,或蛋白尿、血红蛋白尿(一般7~10天可恢复)。 溺水的严重即刻后果为因水灌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死亡。也可因水的刺激引起喉头痉挛或心脏停搏。 溺水急救,应于现场进行。如患儿于浅水中捞出时,可双手托住患儿腹部高举过头,使其腰背向上,头脚下垂,使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若小儿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已停,应立即心内注射强心药物如肾上腺素,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此时不宜因倒水而耽误抢救时机。胸外心脏挤压时,术者以手掌放在病儿胸骨下端剑突以上,有规律性地进行冲击压迫,每分钟60~90次以推动心脏排出血液。于心脏挤压同时可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作人工呼吸前应将呼吸道内液体及污物排除),持续进行直到出现心跳或自主呼吸为止。然后在严密观察下急送附近医疗单位抢救。 经过以上初步处理后,尚应继续维护好心肺功能,倾倒出呼吸道内积水,加强护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心脏功能不全时可给10%氯化钙5~10ml静注,必要时重复应用。心动过缓者以阿托品0.4~0.6mg静注。经过上述治疗呼吸不见好转者,可行气管插管作间歇正压呼吸或呼气末正压呼吸。病儿恢复心跳呼吸后,应撬开口腔,作好清洁护理,清除其口中泥沙污物,将舌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溺水后常易发生肺水肿和吸入性肺炎,应给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量维生素C静脉滴入。于淡水中淹溺者,由于水渗入血液造成低渗状态,血钠降低,补液时应先纠正低血钠,可给5%碳酸氢钠或3%氯化钠3~6ml/kg。海水中淹溺者则应仅给葡萄糖而不给含钠溶液。肺水肿严重者或昏迷时间长有脑水肿者可用脱水剂或速尿治疗。 ☚ 颅内压增高症 触电 ☛
溺水 溺水溺水是指堕入水中淹溺窒息而言。溺水,见于《诸病源候论》。《素问·玉机真藏论》有“五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之论。 发现溺水者,应借助船筏、浮具捞救,或由熟悉水性者入水救护,将溺水者头部托露水面,游靠岸边,扶离水中,置于空气流通的环境中抢救。 溺水者,症见面色、口唇青紫,息止脉绝,口鼻泡沫,或泥浆满灌,是由于淹溺后,大量水液灌入肺胃,呼吸窒息所致。应立即检查溺水者口腔、喉咙,如发现有泥砂或杂物堵塞时,要清除干净(不要乱撬、乱挖,防止皮破流血),并急将口撬开,横衔筷子一只,或将溺水者舌头拉出,用布固定,以保持气道畅通,还须脱去湿衣,擦干身体,换干燥衣服,并应及时抢救,从速采取吐水法: ❶骑牛倒水:将溺水者横放俯伏在牛或马背上,使其肋下、腹部正对在牛马背脊上,即头部及脚下垂于左、右两侧,并在旁扶持,以防跌伤;边摩擦四肢,并使牛、马缓慢地行走。溺水者胸腹部受到有节律的震动,可帮助灌入体内的积水从口鼻流出,并有利于恢复呼吸和心跳,而且牛、马身上的温暖,对于溺水者气血的温通有一定作用,但要求坚持一段时间,才能有效。 ❷复釜出水:大釜(锅)一口,复在地上,保持微温,溺水者俯伏在上,以出水液。 ❸倒背吐水: 抢救人员将溺水者的两膝弯放在肩上,牢扶膝盖,背靠背地倒背起来(双脚朝上,头向下垂)慢慢地走动。但《急救方》主张用卧凳法:“以大凳卧之,后足放高,用盐擦脐中,待水自流出,切勿倒提出水。” ❹急速倒水: 溺水者俯卧在抢救人员半蹲跪的大腿上,头部下垂,口鼻切勿触地,用手压迫背部以吐水。与此同时,还必须随时吸出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水、食物,使呼吸道畅通。 溺水窒息,抢救时还可将头位放低,腰腹垫高,进行俯卧式人工呼吸法,如《金匮要略·杂疗方》记载:“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 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如心跳停止,还要进行胸外按摩术。 此外,溺水者的抢救,还可用生姜汁化苏合香丸灌之。尚有用好酒灌鼻及老姜擦牙,生半夏或皂角末吹鼻等给药抢救法,以及针合谷、内关及灸脐中百壮,炒热盐布包熨脐等急救法。 救醒之后,要细心护理,喂些酒类或热汤,让溺水者卧床休息,随时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及症情的变化。 溺水的预防,要教育儿童不要单独到水边去玩,学习游泳要有人指导和有安全的防护措施,尤其到沿海去捕捉鱼、虾等要了解潮水的汛期及海滩的情况,以免水涨遭淹或陷入泥沼;水堤、水井要有围栏,保证安全,以防取水时跌入。 ☚ 蛊毒 尸病 ☛
溺水 溺水当人体淹没水中,由于气管和肺内吸入大量液体,导致呼吸、心血管与生化等方面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谓之溺水或淹溺。如抢救不及时,常致死亡。其中一小部分病例气道内未见积水,而是由于淹没水中后发生反射性喉头痉挛窒息致死。战时由于涉水执行任务失事,或者由于战地地形复杂而不慎堕水,溺水并不少见。 罹难者起初一面屏着气,一面挣扎着浮出水面,不久血液内二氧化碳积聚足以刺激呼吸中枢的浓度,继续屏气已不可能,液体乃被吸入气道,视所吸入液体化学成分的不同与量的多少,体内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动物实验证明,如系淡水淹溺,吸入肺内的低渗液迅即吸收入血液循环,引起血容量增大、血液稀释和溶血,血清电解质除钾外均减少,钾则因溶血而增高,钾钠比例的改变与缺氧导致心室纤维性颤动。海水淹溺,由于以氯化钠为主的盐浓度高达3%以上,吸入肺内后盐分迅即渗入血循环,而血浆水分则渗入肺泡,引起血容量降低、血液浓缩和肺水肿,血清电解质明显增高。无论淡水或海水淹溺,动物实验中所见的上述电解质变化均属暂时性,短时内即可恢复至正常浓度,因而最具重要意义的病理生理改变为血缺氧与酸中毒。缺氧除因气道被大量液体堵塞所致外,尚与肺泡表面活性剂被水损坏有关,后者的损坏导致肺泡萎陷、换气不匀和血缺氧。 人在溺水后发生的病理生理改变可能与动物实验所见不全相同。临床表现视窒息程度而不同,主要取决于淹溺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灌入水量的多寡。罹难者从水中被救出后,常处于昏迷状态,肢体冰冷,皮肤青紫,呼吸停止,脉息全无。较轻者神志尚清,口鼻腔有泡沫液,胸部检查可呈肺水肿体征,心室纤维性颤动则属罕见。胃内已吞入大量液体者多有恶心、呕吐,上腹部明显膨胀。心电图检查可因缺氧而呈T波低平,S-T段下移等非特异性变化。血清电解质改变一般系暂时现象。 溺水是刻不容缓的紧急情况,必须及时进行积极抢救。将患者从水中救出后,立即撬开口腔,除去口、鼻内的泥沙和污物,把舌头拉出以防回缩堵塞呼吸道。迅速抱起病员的腰腹部,使背部向上,头部下垂,尽快倒出气管和胃内的积水。倒水时间不宜过长,不然将影响复苏抢救的时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采取俯卧压背法。对呼吸已停止者,应采用口对口呼吸。有条件时采用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对心脏巳停搏者,应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同时进行人工呼吸。经现场抢救,呼吸和心搏恢复后,仍宜送往就近医院作进一步治疗,特别是纠正缺氧和酸中毒。酌情输给全血、红细胞或血浆。呈代谢性酸中毒者输以5%碳酸氢钠溶液。为了防治吸入性肺炎,应选用适当抗生素。对溺水引起肺水肿的患者,可试用强的松龙静注,一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 mg,分6次输入。淡水淹溺者有的因血红蛋白血症较重,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衰竭,如发生少尿或尿闭,应作相应治疗(参见“急性肾功能衰竭”条)。 涉水执行任务时应注意安全防护,即使熟练的游泳和潜水人员亦不可思想麻痹。由于入水前可能作过深呼吸,过度换气可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减低,从而引起脑血流量减少,潜水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昏迷。应加强安全教育,防止这类意外事故。 ☚ 电震 急性放射病 ☛
溺水 溺水人体淹没在水中,呼吸系被水液充塞和(或)发生声门关闭,引起窒息、缺氧和其他一系列病理改变,称为溺水。 淹溺一般发生在意外落水或游泳时,常与水温过低、游泳方法不当或能力不足、原有疾病(如心脏病、动脉硬化症)等相关。故预防淹溺,要加强航船、游泳场等的防溺安全措施,宣传防溺知识,积极开展游泳运动和救生训练。 人体淹没到水中,因呛水刺激喉痉挛,使声门关闭。随即由于动脉血氧张力下降和二氧化碳张力升高,反射地吸入水液,使呼吸道部分或完全堵塞。人体在水中挣扎,机体耗氧量增多,加重了缺氧状态。脑缺氧后发生意识障碍,还发生血管舒缩中枢功能失调。心肌缺氧后功能降低,加以肺动脉收缩而压力增高,可发生循环障碍。有时呛水量虽不多,因发生严重喉痉挛,仍可引起心跳停止(称为干性溺水)。支气管痉挛和肺泡充液,可引起毛细血管破裂或通透性改变、间质炎症、肺不张、肺梗塞等。除了以上共同性病理改变,淹溺于淡水和海水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吸入淡水后,因其在肺泡内为低渗,故很快被吸收,引起血容量增加和溶血,血钾增高,血钙下降,易致心室纤颤。淡水的吸入又可影响肺泡壁抗肺不张因子的作用,易引起肺泡萎陷和肺不张。吸入海水后,因其在肺泡内为高渗,有大量液体渗出肺泡,可引起肺水肿和血容量下降。 溺水的临床表现轻重不等。一般有紫绀、面肿、意识障碍、肢体不温等。呼吸道充满血性泡沫液体,呼吸运动不规则、微弱或消失。脉搏微弱频速或触不清,心音弱、心律失常或心音消失。此外可有抽搐、胃部膨胀等,有的伴有外伤。 捞救溺水者后,应在现场急救。 ❶立即清除口腔及咽部的污物,将舌牵出,俯卧及头低脚高位,腹部垫起。用双手压背部进行人工呼吸,并将水排出,使换气得到改善,减少反胃和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❷排水后如呼吸改善不著,即使其仰卧,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使舌根上抬,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救者站于病人右侧,以右手拉开病人口唇,左手捏紧病人鼻孔。然后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口部吹气,直至上胸部升起; 吹气停止后,急救者头部偏向一侧,同时放松病人鼻孔; 如此交替进行,每分钟14~16次。注意不要引起胃扩张,尤其是对小儿更应注意。 ❸如果在几次口对口吹气后,仍摸不到脉搏,应开始行体外心脏挤压。操作时使病人就地或于硬板床上仰卧,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病人胸骨下段,另一手掌压在该手背上,伸直肘关节,借急救者体重的力量,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向脊柱压迫胸骨,使胸骨下陷3~4cm,然后迅速放松,使胸骨复位,以利心脏舒张。挤压速度成人为每分钟70~80次。 ❹迅速脱去潮湿衣服,保暖,若溺水者的中心体温已降至30℃或以下时,即将病人放入41℃之温水中复温。 ❺如有条件也可同时给予氧气吸入、面罩呼吸器或气管插管,并可注射呼吸兴奋药如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咖啡因、回苏灵。心跳停止者,心内注射肾上腺素或合用异丙基肾上腺素。 ❻急救处理后迅速将病人送入医院治疗。 治疗中对病人的呼吸、循环、血液化学等方面施行监测。并应: ❶给予有效的人工呼吸。 ❷纠正酸中毒,可从静脉输入碳酸氢钠。 ❸如心脏停搏经体外挤压无效,可改行胸内心脏挤压。以触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60~80mmHg、口唇和肢端转为红润为有效。发现心室颤动时可用电除颤,或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作心内或静脉注射。 ❹病人复苏后,要预防和治疗肺水肿,可用呼气终末正压呼吸(PEEP)、新鲜血浆、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等。 ❺预防和治疗脑水肿,除纠正缺氧和酸中毒以外,酌情使用脱水剂等。 ☚ 冷伤 烧伤 ☛ 溺水古代传说东方大海水弱不能胜舟。《大招》:“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王逸注:“言东方大海,广远无涯,其水淖溺,沉没万物,不可度越。”溺读如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