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Nì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初见於 《姓苑》,其注云: “或系桀溺之后。”(按: 《中国姓氏大全》引作“集溺”,误。)桀溺,春秋楚人,隐者。 溺mì❶淹沒。司馬相如《美人賦》:“譬於防水火中,避溺山隅。”張衡《東京賦》:“囚耕父於清泠,溺女魃於神潢。” ❷沉湎無節制。傅毅《七激》:“自知沉溺,久蔽不悟。” ❸指桀溺,春秋時隱士。班固《幽通賦》:“溺招路以從己兮,謂孔氏猶未可。”蔡邕《釋誨》:“石門守晨,沮、溺耦耕。” 溺(二) 通“尿”,小便。 《庄子·人间世》:“夫爱马者,以筐盛矢(屎),以蜄盛溺。”《史记·范睢传》:“睢详(佯)死,即卷(捲)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更,更相,轮流。)唐张守节《正义》:“溺,古‘尿’字。”《五代史》:“蜀 孟昶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至於溺器,绵以七宝装之。”清方苞《狱中杂记》:“矢(屎)溺皆闭其中。” 溺(一)-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溺(一) 通“弱”,柔弱,软弱无力。按:清 许梿《读<说文>记》:“盖‘弱’,‘溺’古本字,故《易·大过》王弼注‘拯弱兴衰,’救其弱,《释文》‘弱,本作‘溺’。” 《周易·大过》:“栋挠本末,弱也。”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弱,本亦作‘溺’。”《楚辞·大招》:“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清王夫之注:“溺,与‘弱’通。水无力不能浮物也。”汉 王逸注:“言东方有大海,广远无涯,其水淖溺。“宋朱熹集注:“溺,一作‘弱’。” 溺 溺nì淹没,溺亡。《大雅·桑柔》五章:“其何能淑,载胥及溺!”郑《笺》:“女若云此于政事何能善乎?则女君臣皆相与陷溺于祸难。”陈奂《传疏》:“即不能以善治国,将相入于溺亡也。” ☚ 滨 粮 ☛ 溺读音n·iao(ˋ),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奴弔切,去,啸韵。 ❶同“尿”。尿液;小便。 上一条: 㞙 下一条: 飘
溺读音n·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奴历切,入,锡韵。 ❶溺水。 ❷淹没。 ❸过分;沉迷不悟。 上一条: 愵 下一条: 鹝 溺〔ni〕dul ub: ~死。dulub das. 溺爱 〔ni’ai〕jid lias. 溺{}五6709名肉。闽语。广东澄海。清嘉庆二十年《澄海县志》:「肉曰~。」广东揭阳。   溺ni❶落水,淹没。《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范等兵~死者数千。”(范:吕范。)《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援之以手者,权也。”(授受不亲:在给予或接受东西时无肉体接触。援:拉。权:变通。) ❷沉溺,沉迷。《礼记·乐记》:“奸声以滥,~而不止。”(奸:邪恶的。不止:不可制止。)《商君书·更法》:“学者~于所闻。”(学者:学习的人。) 溺nì❶淹没 △ ~水。 ❷过分;没有节制 △ ~爱|沉~。 另见578页niào。
溺niào同“尿” △ 便~。 【注意】这里不读nì。 另见575页nì。 溺❶淹没:~水︱~死︱~婴。 ❷过分;沉迷不悟:~信︱~爱丨沉~。 ○~职(失职或不尽职)。 另见 niao“尿”。 溺nì❶ 沉于水中:溺水│溺死。 ❷ 沉溺,沉迷而无节制:溺爱│溺于名利。 另见367页niào。
溺niào同“尿”。 另见366页nì。 溺溺ni溺爱1 溺谷 溺水 溺死 溺信 溺婴 溺职 沉溺 溺(一)nì (二)niào【辨形】 右是双弓双冫。13画。形声。 【辨义】溺(一) nì ❶ 淹没在水中:溺谷|溺死|溺水|溺婴|己饥己溺。 ❷沉迷不悟,过分:溺爱|溺信|沉溺|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溺职〕没有尽到职责,失职。 (二)niào同“尿(一)niào”。 ❶ 人或动物体内从尿道排出的液体。 ❷ 撒尿。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适用范畴不同:溺(一)nì表示人和事物变化、消失及行为状况;(二)niào指人或动物体排泄物及其动作。 二、字音规范程度不同:溺(一)nì是规范字音;(二)niào是“尿(一)niào”的异形字音,通常用“尿(一)niào”。 溺nì另见 niao。
溺nì尿: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喫,他自己喝马~。(七·168)另见ni。
溺nì沉迷不悟:那阴司说有便有,说无就无,皆为世俗~于生死之说,设言以警世。(九八·1262)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其他 > 溺 溺 niào 亦稱“溲”、“人尿”。人之小便,去頭尾,取中間所遺,淡黄至褐色。主治勞傷咳嗽,陰虚發熱,吐血衄血,跌打損傷。始載於秦漢典籍。《素問·平人氣象論》:“目裏微腫,如卧蠶起之狀……溺黄赤。”又,《氣厥論》:“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上品·人尿》:“療寒熱,頭疼,温氣。” 溺nì〖动词〗 一、淹没(1)。《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有观溺于水而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有人看到被水淹、被火烧的人,有可以救人的办法却始终不去救人,您还认为[他]是仁人君子吗? 二、沉溺,沉湎。有时用作名词(3)。《苏秦以连横说秦》:溺于辞。——沉溺在言辞之中。《五代史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聪明勇敢的人多被沉溺的事物所困惑。《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他的]文章振兴了八个朝代的衰落,[他的]道德挽救了天下人的沉湎。 三、使沉滞而不能开展,失(1)。《酷吏列传序》:言道德者,溺其职矣。——主张用道德治民的人,必然失职。 溺niào尿。方苞《狱中杂记》:“每薄暮下管键,矢~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另见430页nì。
溺nì❶ 淹没在水中。《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援之以手者,权也。”(权:变通。)《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人马烧~死者甚众。” ❷ 沉湎,沉迷。《礼记·乐记》:“奸声以滥,~而不止。”《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另见433页niào。 溺*C4E7 (一)ni❶淹没:~水/~死。 ❷沉迷,无节制:~爱/沉~。 (二)niao 与“尿”同。 沉溺 沉溺沉(沉湎;沉著;沉沦;沉耽;淹沉;酣沉) 耽(耽沦;耽溺;耽淫;荒耽;淫耽) 昵 淖(淖溺)溺(浸溺;濡溺) 枕籍 枕葄 玩闻 淹没 淫迷 酣湎 荒腆 湛浊 沉溺于嗜欲:耽欲 沉溺于世俗而不知返:逐物不还 留连沉溺:流沔 迷恋沉溺:淫溺 迷情 迷惑沉溺:迷溺 颠冥 惑乱沉溺:蛊溺 昏聩沉溺:昏湎 一意沉溺:耽独 沉湎,无节制:溺 (陷入不良的境地而不能自拔:沉溺)
另见:沉湎 沉浸 ☚ 沉溺 沉溺酒色 ☛
小便 小便尿(尿液;~样) 溺(便溺) 旋溲溺 前溲 少溲 小溲 小水 小遗 还元汤 轮回酒 房中弱水 排泄的小便:遗溲 大小便:恶 便(二便;便液;便溺;粪便;~血) 黄芽 滓秽 屎尿 矢液 屎和尿 ☚ 二便 大便 ☛
排便 排便解(解手;解溲) 屙(遗屙) 阿溲 便(便溺) 开风 排泄屎尿 解便的婉词:旋溷 解手 净手 更衣告便 方便 出恭 登东(登东厕)上厕所 排泄大小便或精液:遗 解大便:拉(拉屎) 泻(~下;腹~) 大解 屙屎 遗矢 遗粪 遗秽 蹲坑 大便(排泄大便) 出大恭 解小便:溲(溲溺;溲便;小溲;撒溲) 旋(旋便;便旋) 尿(尿尿;撒尿;拉尿;夜~) 溺(溺尿;溺溲;泄溺;遗溺;撒溺) 小便 小解 小遗 遗尿 出小恭 夜间起来小便:私起 起夜 不自主地排尿:遗尿 遗溺 在床上遗尿:尿床 (排泄大小便:排便) ☚ 排泄 流泪、流涕 ☛
淹 淹水淹:溺 水潦 庄稼被水淹:涝(~灾;内~) 水淹过:没(淹没;漫没;渰没;濡没;湮没;吞没;骶没) 灭(漫灭)浸(浸没;渰浸;灌浸) 淠 渐 淹(淹浸;淹灭) 沦垫 漂沉 沦溺 泥溺 浸泡,淹浸:淹渍 瀸洳 淹没在水里:溺水 淹溺 跌落溺水:颠溺 淹过顶:灭顶 被水淹没:陷溺 被洪水冲走淹没:飘溺 推赶而淹没:拥掩 冲倒淹没:冲淹 漂没 漂洗 漂溺 泛滥淹没:溢(涌溢) 泛浸 全被水淹没:尽属波臣 尽付波臣 (大水漫过物体、庄稼:淹)
另见:泛滥 大水 ☚ 淹、浮、沉 浮 ☛
沉 沉沉入水中:溺 没(没入;没水;没溺;浸没;陷没;汩没;沉没;沦没)沉(沉水;沉溺) 淹 湛(湛没)垫 翻倒沉没:倾没 倾覆沉没:陷(陷覆) 沦覆 沉覆 覆没倾没 洪水将物体飘走沉没:飘沉 飘没 颠簸沉没:颠沉 物质沉于水底:淀(沉淀) 泥沙沉于水底:淤(淤积;~泥;~河;~沙;~阻) 陆地沉于海底:陆沉 (在水里往下落:沉)
另见:物品 液体 落下 淹 ☚ 浮 漂动 ☛ 溺nì;niào(一) 奴历切,入锡。 ❶淹没,沉没。《吕氏春秋·察今》:“~死者千有余人。” ❷拘泥,局限。《商君书·更法》:“学者~于所闻。” ❸沉迷,偏嗜。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其文必信其实。” (二) 同“尿”。小便。《庄子·人间世》:“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 〖溺〗 (一)粵 nik6〔奈力切〕/ nik1〔呢色切〕普 nì ❶ 溺水,淹沒。莊周《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而不〜。」(稽【粵kai1〔溪〕普 jī】:到。) ❷ 沉溺,沉迷不悟。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忽微:小事。)
(二)粵 niu6〔尿〕普 niào ❶ 古「尿」字,小便,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尿」。方苞《獄中雜記》:「矢〜皆閉其中。」(矢:通「屎」,大便。) ❷ 撒尿。司馬遷《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賓客飲者醉,更〜睢。」(睢:范睢。)
溺❶即尿。《灵枢·五癃津液别》: “水下留(流) 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详尿条。 ❷沉溺的意思,如沉于水而死亡的称溺毙。 溺❶尿。 ❷沉溺。如淹死,称溺毙。 溺㊀ ni ❶淹没。如:溺水而死。 ❷沉迷,过分。如:沉溺,溺爱。㊁ niao 同“尿”。 溺nì❶即尿。《灵枢·五癃津液别》: “水下留(流) 于膀胱, 则为溺与气。” 详见尿条。 ❷沉溺的意思, 如沉于水而死亡的称溺毙。 溺nìⅠ ❶ (淹没在水里) drown; submerge: ~ 死 be drowned ❷ (沉迷不悟) be addicted to: ~ 于名利 ambitious for fame and wealth Ⅱ (过分) excessive Ⅲ (姓氏) a surname: ~ 强 Ni Qiang ◆溺爱 spoil (a child); dote on (a child); 溺谷 liman; drowned valley; submerged coast; 溺河 drowned river; ria; 溺水 drowning; 溺婴 drowning of infants; infanticide; 溺于酒色 be sunk in vice and pleasure; addicted to drink and sex; given over to wine and woman; 溺于利欲 indulge in profits and lust — hanker after money and woman; 溺于声色 lead a life of dissipation; be addicted to sexuality; 溺职 neglect of duty; dereliction 溺 溺 (nì) 读尿 (niào)【溺】小便。 例1 天寒则腠理闭,气涩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译文 天气寒冷则汗孔闭塞,阳气滞留于内不行于外,则阳气变化成水液,水液下渗膀胱,则成为小便与废气排出体外。 例2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素问·骨空论》) 译文 督脉起自少腹下横骨的中央,在女子则外连阴道口,阴道口在尿道口的下端。 例3 中热,故溺赤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腹内热,故小便色红。 例4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译文 肾水病的症状是: 腹大、脐肿腰痛、不能小便,阴囊水肿有湿气如牛鼻上汗,足冷,面反瘦。 例5 京门主溢饮,水道不通,溺黄。(《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下》) 译文 京门穴主治肢肿身痛的溢饮、小便不通、尿黄。 按 尿,古作溺。《庄子·知北遊》: “在矢溺。” 《释文》:“溺,乃吊反。”《韩非子·内储说下》: “类溺者之状。” 《史记·范睢列传》: “宾客饮者醉,更溺睢。”《索隐》: “溺即溲也。溺音年吊反。”《正义》: “溺,古尿字。”《汉书·韩安国传》: “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甲曰: ‘然即溺之。’”颜师古注:“溺读曰尿。” 《酉阳杂俎·诺皋记下》: “其溺能理头风。”《素问·厥论》: “酒气与谷气相搏,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 《诸病源候论·冷热病诸候·寒热厥候》溺作尿。《素问 ·咳论》: “咳而遗溺。” 《甲乙》卷九第三、《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第五 “溺” 皆作尿。《灵枢·经脉》: “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第一“溺”作尿。《太素·卷二十六·经脉厥》: “少阴之厥则舌干溺赤,腹满心痛。” 《诸病源候论·冷热病诸候·寒热厥候》溺作尿。 《说文·水部》: “溺,溺水。”溺本水名,又名额济纳河,在甘肃省西北部,黑河自金塔县天仓到额济纳旗、湖西新村段的别称。 甲骨文本有“ ”字, 正像人撒尿形。 小篆作“ ”。 《说文·尾部》: “尿,人小便也。”但古人却把 “尿”字的意义转移到“溺”字上,而马王堆医书 《五十二病方》却用 “弱”表小便义。例如 “以南潼弱一升半并□煮熟。”又 “痛甚,弱□痛益甚。”后来才用 “尿”字。 溺、尿古音均属泥母沃部。 ☚ 华 亡 ☛ 溺nì❶urine ❷drowning
溺niàourine 溺nì ❷ 见溺不救|援溺振渴|拯溺扶危
❹ 道在屎溺|扶危拯溺|救焚拯溺|授手援溺|拯危扶溺
溺*溺(13画) ❶nì ❷niào
 【提示】 , 旧字形末两笔均是撇。 *溺nì13画 水部 (1) 沉于水,被水淹: ~水|~婴。 (2) 沉迷;过分: ~于女色|~信|~爱。 另见niào(292页)。
*溺niào13画 水部 用同“尿”。 另见nì(291页)。 溺 ☚ 淹 洮 ☛ 溺nì古代本作弱(ruò),水名。小篆加水旁。又名额济纳河。在甘肃省西北部。溺仍与弱字通。软弱,柔弱义。转义为淹没,淹死。读nì。如:溺死。引申为沉迷不悟,过分。如:溺爱。又同尿字。读niào。 溺★常◎常
形声,从水,弱声,本义读nì,古水名,在今甘肃,也作“弱水”,引申为淹没在水里、沉迷而没有节制等;又读niào,假借为排小便,与“尿”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