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溱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溱洧

溱洧

《诗经·郑风》篇名。汉代的《毛诗》、《鲁诗》、《齐诗》均认为此诗反映风俗衰乱、男女私会的不正常社会现象,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淫奔者自叙之词”,皆为封建卫道者的陈词滥调,不足取。唯《韩诗》说的比较客观,认为:“《溱与洧》,说(悦)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见《太平御览》卷八八六引《韩诗内传》)古代所称上巳节,后来演变为“三月三”,与旧历的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同是我国古代民间的重要节日。诗中描写在此春天节日里,青年男女在河边聚会的欢乐情景,是我国古代最早描写春游的诗歌,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要求过活泼健康愉快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溱洧》,与《国风》大部分作品以抒情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不同,采用第三者叙述口气来作客观描写。全诗二章,章十二句。以“方涣涣兮”、“浏其清兮”写景,用“士与女方秉蔄兮”,“殷其盈矣”写人,洗练生动地再现了特定的生活环境和节日气氛。以男女对话穿插其间,显示男女双方情浓意切的神态,用笔也极为精炼。最后以男女狂欢作乐,互赠香草作结,着重于渲染气氛,引人无限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 野有蔓草   鸡鸣 ☛

《溱洧》


郑国风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祓除不祥。这诗是写男女此游之乐。尤其是女方非常主动,邀着爱侣,再去观赏,兴高彩烈。
溱与洧方涣涣兮,(一) 溱水洧水哗哗地淌,
士与女方秉蕳兮! (二) 男男女女手里兰草香!
女曰:“观乎!” 姑娘说:“看呀!”
士曰:“既且。”(三) 哥儿说:“看过啦。”
“且往观乎!” “快去再看吧!”
洧之外洵訏且乐。(四) 洧水边上宽敞又快乐。
维士与女,男男女女,
伊其相谑,大家玩笑着,
赠之以勺药。(五) 互相赠送香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六) 溱水洧水深又清,
士与女殷其盈矣! (七) 男男女女满盈盈!
女曰:“观乎!” 姑娘说:“看呀!”
士曰:“既且。” 哥儿说:“看过啦。”
“且往观乎!” “快去再看吧!”
洧之外洵訏且乐。洧水边上宽敞又快乐。
维士与女,男男女女,
伊其相谑,大家玩笑着,
赠之以勺药。互相赠送香勺药。


注 释
(一)毛亨:“溱、洧,郑两水名。”
朱熹:“涣涣,春水盛貌。”
(二)毛亨:“蔄,兰也。”
(三)郑玄:“既,已也。士曰:已观矣。”
(四)毛亨:“訏,大也。”
(五)焦循:“勺药之华,鲜艳外著,其称勺药,犹灼烁也。勺药又为调和之名。……古人枣取于早,栗取于慄,多假声音以为义,取勺药为结约,与取勺药为调和,其假借一也。”
(六)毛亨:“浏,深貌。”
(七)毛亨:“殷,众也。”

注 音
溱zhen臻 洧wei伟 涣huan奂 蔄jian肩 浏liu留

古代民歌《溱洧》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日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日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这首热情洋溢,欢快异常的诗,把我们带到了春秋时代的中原大地:那是三月上旬巳日,即三月初三,人们喜气洋洋,在一路欢歌笑语中到某个地方聚会,游赏春光——至今男女老幼还有三月三日赶庙会的习俗。
 郑国地处中原,这一天,人们到溱、洧河畔祓除不祥,祈祷幸福和安宁的日子,也是情人相会的大好时光。《溱洧》就是写男女青年在溱洧河畔谈情说爱,互吐心曲,彼此相赠,以寄情思的情诗。诗分二章,每章十二句,反复抒男欢女爱之情。
 第一章“溱与洧,方涣涣兮”,诗一开始,就把人们带到了溱洧河畔,交代了背景,描写了环境,制造了气氛。三月上巳之日,正当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麦梢正黄的季节,中原大地,一望无际的麦田,金浪滚滚,此起彼伏,丰收在望。溱洧河畔,春水融融,碧波荡漾。游春人众,熙熙攘攘,比肩接踵,川流不息,一片欢腾。景美、人美、心更美,整个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在这无限愉悦的环境下,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那些情男情女的行为举止。“士与女,方秉蕑(jian,兰草) 兮”,这是说,小伙子和姑娘,手里拿着兰花,香气四溢。手执兰花固然有防邪气的意思在,同时也象征着他(她)们心花怒放。所以一位大胆泼辣的姑娘对小伙子说:“到那边去看看热闹吧!”小伙子说:“我已经去看过了。”姑娘又说:“洧水那边,实在是地面宽阔,游人众多,热闹欢乐。”经姑娘这么一说,小伙子自然心领神会,于是便与姑娘一起到洧河彼岸去了。到洧河那边之后,“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三句是说,小伙子和姑娘,互相挑逗嘻笑,临别时互赠芍药以寄情。
 第二章内容与第一章基本相同,只是个别字句有所变更。二句“方涣涣兮”易为 “浏其清矣”,这句是说水流清澈见底。四句 “方秉蕑兮”易为“殷其盈矣”,是说河岸上的人挤得满满的。
 全诗在描述三月巳日一片欢腾场面的同时,着重捕捉了青年男女相戏、相赠、相慕、相爱的情景加以叙写。在良辰美景的大好春光中,人们都沉浸在游赏的欢乐之中,青年男女尤其活跃。那位情窦初开的姑娘,毫无顾忌地主动约小伙子到洧水彼岸去看热闹。小伙子起先还不理解姑娘的用意,只是说已经去过了,想婉言拒绝。姑娘却不因此而善罢甘休,进而强调洧河彼岸欢腾热闹的景象,鼓动他陪她去游逛。小伙子既然去过彼岸,彼岸的情景他是了如指掌的。然而终于被姑娘说动了心。与其说是说动了心,勿宁说小伙子这才心领神会,明白了姑娘的用意。姑娘几句天真直率的话语,饱含着姑娘微妙的心理活动。正因为爱情之火在她心中熊熊燃烧,才使她变得如此大胆、泼辣,痴情的形象维妙维肖地勾画出来,并寄予热烈称颂。
 诗人称颂青年男女的情爱,并不是直述其事,直表其情,而是把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事明、景真、情切的艺术效果。加之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音韵铿锵,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轻松愉快之感。

《诗经》篇文之《溱洧》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
 赠之以勺药。


 

 【注释】①涣涣:水流弥漫貌。②秉:手持。蕑(jiān):泽兰。③且:同“徂”。往,去。④且:再。⑤洵(xún):的确。(xū):大。⑥伊:语助词。谑(xuè):调笑。⑦勺药:香草名。⑧浏:水清貌。⑨殷:众多。⑩将:相互。
 【鉴赏】这是女子邀约男友春游之诗。
 郑国民间有一种风俗,每逢春天三月初的上巳节,在溱洧二水的两岸,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集会。这一天,男男女女涌向河边,消除不祥,祈求平安。而那少男少女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良机,和所爱的情人去踏青春游。
 全诗二章。每章首四句写环境之美与场面之大。那溱、洧二水,一到春天就碧绿澄清,浩浩荡荡。这不仅点明了三月桃花水涨的节令,还为春日的盛会添加了壮美的背景。每当此时,青年男女就手持兰草,纷纷从各地赶来。顿时溱、洧岸边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与“涣涣”、“浏清”的春水交相辉映,好不壮观!“殷其盈”,正是对男女杂沓、欢声笑语场面的高度概括。中五句写女邀男同往赴会。这是一场精彩的对话。女的说:“去游吧!”男的说:“已游过了。”女的又说:“再去游游吧! 洧水边场面大,人多又快乐!”经女子这么一劝,男子便欣然同往了。每章末三句写男女欢聚的情景。这场上巳节的游乐,密切了他们的关系,缔结了爱情。他们相互调笑,彼此赠送勺药以作定情的信物。这一结尾,巧妙地揭示了此诗的主题。
 


 古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一首“淫诗”或“刺淫”诗。这是从封建礼教的观点出发来评说此诗,因此曲解诗意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历代诗词精品之《溱洧》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溱洧

 

诗经·郑风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徂”。“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此诗用第三人称叙事,与代言体抒情诗不同。它叙事的同时展示了更广阔的背景,可使人窥见民情风俗,不止写恋情而已。周时为蕃育人口,规定仲春二月过情人节:“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溱、洧)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也。”(《韩诗章句》,《太平御览》)《溱洧》一诗便写郑俗上巳佳日,男女相悦,相约郊游情事。
 阳春三月,河水解冻,溱洧水涨得汪汪洋洋的。郑国的青年男子三五成群,秉执泽兰,在清澄的水边,招魂续魄,祓除不祥。此诗两章的前四句,都是描绘这个节日盛况的。从“士与女,方秉兰兮”到“士与女,殷其盈矣”,通过换章易词,写出了一个时间上循序渐进的过程。前章的两个“方”字,意谓节日开始;后章“殷其盈矣”,则见盛会达到高潮。这样一个男女大集会,是天然的交际场所,到处充满春意。两章诗的后几句,就着重刻划了这个节日喜庆背景上发生的,一对青年男女结伴赶会的小小插曲。
 一位迟到的女郎,在洧水边上遇到一位迎面而来的男子,便热情地邀他同往赶会。这一情事包含在“女曰观乎”寥寥四字之中。不料那青年刚从洧水那边看过热闹回来,所以有“既且”(去过了)的答谢。以下三句:“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未标明士曰女曰。朱熹理解为“女复邀”之辞;郭沫若则理解为男方主动迁就之辞(见《卷耳集》)。不管是女子复邀也好,男方迁就也好,或是两人达成“协议”也好,都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大方,毫无怩忸作态。于是这一对结伴的人儿,遂说说笑笑,渐次亲暱,愉快远在游乐之上,后来竟互赠香草定情。何以要赠勺药?勺药一名江离,音谐“将离”,药音谐“约”,“言将离赠别此草也”(韩说),相会待明年。
 《溱洧》在直叙中插入对话,这种手法使场面活跃,富于情节性。故姚际恒说“诗中叙问答语甚奇。”“盖诗人一面叙述,一面点缀,大类后世弦索曲子。”(张尔歧,据《诗经直解》)的确,《溱洧》有情节有对问的写法,使读者如听“二人转”,妙趣横生。

《诗经》-《溱洧》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溱洧

 溱与洧, 方涣涣兮。 士与女, 方秉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且乐。”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且乐。”维士与女, 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每当我们吟诵着这首古老的民间情歌,上古时代中原大地上,三月上巳人们欢歌笑语涌向郊外游赏春光的空前盛况,就会有声有色地再现在我们的眼前。
 郑国 (今河南郑州一带) 的风俗,阴历三月上旬巳日 (三月三日)这一天, 人们要到溱水和洧水之边“招魂续魄, 祓除不祥”, 祈求幸福和安宁。三月上旬,正是春光浓丽的季节。人们度过了索寞的寒冬之后,谁不愿意轻装外出到郊外领略明媚的春光,愉悦自己的身心呢? 因此,三月上巳也就约定俗成演变为民间的游春节日。这一天也是情人相会的好时光。《溱洧》篇所歌唱的,就是春秋时代郑国三月上巳节的盛况。这一天男男女女在溱洧岸边自由欢快地交游,他们互诉心曲,互相馈赠,寻找友谊和爱情。全诗二章。每章一开始,民歌作者总述了溱湖岸边春水涣涣,碧波荡漾,风日明丽,歌如潮、笑如潮、人如潮的节日气氛之后,接着将自己明锐的目光转向远处一个僻静的角落,将一对正在相会的青年男女的切切私语公布了出来。姑娘说:“去瞧瞧热闹怎么样?”小伙子回答:“已经看了一趟。”姑娘又说:“再去看看好吗? 洧水河那边,宽广、热闹,人们喜洋洋!”他们终于带着欢歌笑语,奔向节日的人海中。临分手,互赠芍药,表示互相爱慕依依不舍的感情。十九世纪德国杰出的诗人歌德,曾在附于《少年维特的烦恼》第二版 (1775年) 前的短诗中歌唱过:“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锺情? 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不胫而飞,超越国界,震撼了无数青年读者的心灵。一九二二年,郭沫若同志的译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中国出版后,这首短诗,一时在许多中国青年口中传唱不息,变成了对封建旧礼教的挑战和抗议。而前此两千多年,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民间诗人早已唱出了青春、欢乐、友谊、爱情的优秀诗章《溱洧》。只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它却不太为人所知、所传。
 《诗经》中的《郑风》、《卫风》,以大量热烈大胆的爱情诗著称。在全部《郑风》中,爱情诗约占七分之五的比重。自汉儒以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郑、卫之声遭到了封建卫道者的猛烈攻击,被斥为“淫声”。宋人朱熹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翅七之五。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诗集传》) 朱熹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用“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家的眼光看待郑、卫之声,这是不足为奇的。奇怪的是,在他眼中,“淫声”中还有高下之分,似乎“男悦女之词” (男子主动喜欢、追求女子的情诗) 的《卫风》,还说得过去,而“女惑男之语” (女子主动追求男子的歌唱) 的《郑风》,丝毫不知羞耻、悔悟。如果依朱熹评判郑卫之声的尺度来衡量“女惑男”的《溱洧》篇,它简直是“淫声中之淫声”! 这高下之分,似乎很可笑,其实正是封建礼教制度下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的传统腐朽观念的顽强表现。
 《溱洧》诗的开篇,描写了郑国的男男女女涌向郊外赏春玩乐的情景,意境妍丽明朗。它以溱洧两岸宽阔广袤的平野为背景,和风丽日温暖着人们的身心,碧波涣涣的春水让人们流连忘返,清波丽影与蓝天白云融合在一起! 如此良辰美景,正当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醉在旖旎的春光中,尽情享受本应属于他们的欢东,光明正大,合情合理。如果给《溱洧》篇冠以“淫声”的罪名,对它横加讨伐鞭挞,那就无异于对庄严的大自然和美好的人生的亵渎。不妨设想一下,节目的溱洧之边,在大自然舞台上,如果听不到青年男女的歌声笑语,看不到他们活泼健美的身影; 只听到三三两两成年男女的慢悠悠私语,只看到三两对老年人颤巍巍相扶将的身影,三月上巳节的节日气氛,将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啊? 至于那位尚不知道“人言可畏”的姑娘,无非是主动约了小伙子,强调洧水岸边的热闹景象,鼓动他陪着去玩,哪怕他已经去过了。她终于说动了小伙子的心。这几句天真直率的话语,透露出姑娘微妙的心理活动。蕴蓄在她心中的爱慕之情,使她变得大胆、执拗,非打动小伙子的心不可! 民歌作者将这番话儿穿插到叙事写景之间,表明他欣赏的是姑娘火热的痴情,重在“情”字,而非单纯的情欲。如此“女惑男之语”,情愫纯洁,格调健康,没有任何见不得人的隐私欲念,热烈而不粗鄙,和淫声风马牛不相及,有何羞耻可言? 又何必幡然悔悟?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历代最高统治者三宫六院,王侯权贵三妻六妾,以女人为玩物的生活,倒往往是淫欲无度。反映这种生活的“淫声”,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充斥南朝梁陈诗坛的宫体诗,就是一例。
 《溱洧》是一篇结构别致的短叙事诗。民歌作者置身于节日的人海中,亲身感受热闹非凡的情景,利用前后两章回环反复的咏唱,在简洁的叙述之中巧妙地渲染盎然的春意和节日的气氛。作者以“涣涣”、“清”、“浏”状春水荡漾明澈; 以兰草、芍药两样富有象征意义的香草,为青年男女的友谊和爱情点染了绚丽的色彩,增添了沁人的芳香; 又用“洵”、“”两个字强调人们在无边春色中感到的巨大的快乐、 愉悦。 这些词语对创造令人神思飞扬、无限遐想的意境,都是很富有表现力的。前后两章中间插进了士与女的对话,象一段小小的插曲,在平铺直叙之中节外生枝,掀起小小的波澜。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先写这对情人在僻静的地方相会,经过一番商量、“辩论”,再写他们高高兴兴地奔向洧水之边。这是一种欲纵故擒的手法,给这首短篇叙事诗带来了铺叙中见曲折的韵致,使全诗的结构显得摇曳多姿,妙趣横生。诗末以情人分手,互赠芍药寄托离情完篇,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节日欢乐的高潮虽已过去,荡漾在情人心海中爱情的春潮呢,也许它将浮载着祈求幸福的心愿,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呢。
 《溱洧》篇中描写的情景,反映出当时郑国男女社交相当自由、公开的社会风貌。孕育这首诗的时代虽说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了,但是,诗中所闪烁的思想和艺术的光辉,对今天的读者仍然具有魅力,给人以既遥远又亲切的回味。

《诗经》之《溱洧》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溱洧

 〔原文〕
 溱与洧,
 方涣涣兮。(韩涣作洹,齐
 士与女,作灌,鲁作汍。)
 方秉蕑兮。 (齐蕑作菅。)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訏且乐。(鲁洵作询。韩訏
 维士与女,作吁。)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涣、蕑,寒部。乎、且、乎,鱼部。乐、谑、药,宵部。)
 溱与洧,
 浏其清矣。(韩浏作漻。)
 士与女,
 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
 伊其将谑,
 赠之以勺药。
 (清、盈,耕部。乎、且、乎,鱼部。乐、谑、药,宵部。)
 〔译文〕
 溱水流,洧水淌,两条河水哗哗奔流。小伙子和大姑娘,手中兰花散发着芳香。妹说:“咱们一块儿去看热闹吧?”哥说: “我已经去过一趟了。”姑娘说: “再陪我去一趟也无妨!”洧水外,河岸边,地方宽敞,人儿喜洋洋,男女相伴,有说有笑,心花怒放。送支芍药花,以表真挚的情意。
 溱水流,洧水淌,两条河水深又清。小伙子,大姑娘,成帮结伙来河边游玩。妹说:“咱们一块儿去瞧热闹吧?”哥说:“我已经去过一趟了。”妹说:“不妨你再陪我玩一玩么!”洧水外,河岸边,真是宽敞平坦,游人喜气洋洋。男伴女来女伴男,有说有笑情意绵绵。送支芍药,以表真挚的情意。
 〔评介〕
 《溱洧》二章,章十二句。这是一首描写郑国上巳节男女聚会的盛况与欢乐的诗。
 《诗序》说:“《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齐诗》与《鲁诗》的说法与此相似。《齐诗》说:“郑男女亟聚会,声色生焉,故其俗淫。” (见《汉书·地理志》)《鲁诗》说:“郑国淫辞,男女私会于溱洧之上,有洵訏之乐,勺药之和。”(见《吕览·本生篇》高注)他们都强调此诗讥刺了郑俗淫。这是不对的。此说恐怕是受了孔子“郑声淫”(《论语·卫灵公》)的影响而给《郑风》下的武断结论。这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朱熹在《诗集传》中就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而《韩诗》的看法有所不同,说:“溱与洧,说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见《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六引《韩诗内传》)这种看法就比较客观一些,比较尊重事实。幸亏有这一说存在,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研究作诗的意义。否则,明明是一篇好诗歌,也会因为它是《郑风》而当作淫诗被埋没掉的。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以祓除不祥。故其女问于士曰,盍往观乎。士曰,吾既往矣。女复要之曰,且往观乎。盖洧水之外,其地信宽大而可乐也。于是士女相与戏谑,且以勺药相赠而结恩情之厚也。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词。”朱熹说出了本篇的风土背景,也把本诗的基本大意说清楚了。但他最后说:“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词。”这是不对的。青年男女在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高高兴兴地奔向两水河边。这种欢乐的聚会,谈情说爱,合情合理,郑俗允许这样做,怎么能给这些活泼健康的青年男女冠以“淫奔者”的罪名呢?这也难怪,朱老夫子在《诗集传》中已经下了断言:“郑卫之乐,皆为淫声。”还说:“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翅七之五。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他完全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用“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家的眼光看待郑卫之声,这是不足为奇的。在他的眼里好像卫声的“男惑女”还可以说得过去,而郑声的“女惑男”则是大逆不道了。这种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腐朽观念,在朱老夫子的思想中真是根深蒂固。不过朱熹的这种认识还是有所本的。那就是《诗序》、《鲁诗》和《韩诗》。他们都是以美为刺,说的恰和诗意相反。再说,本篇也不是“自叙之词”呀!纵观全诗,显然是转述之辞。余冠英先生说得对:“全诗属旁观者语气,不是诗中人物自作的。”(见《诗经选》)
 清人姚际恒反对“淫诗”之说,当然也不赞同是“自叙之词”。他在《诗经通论》中说:“序谓淫诗,此刺淫诗也。篇中 ‘士、女’字甚多,非士与女所自作明矣。”他虽然认为这不是“淫诗”,但也没有否认诗里的人为“淫者”。不过他能说本诗“非士与女所自作”还是可取的。清人方玉润反对《诗序》“刺乱”之说,但他也认为本篇是“刺淫也”,“非淫诗也”。看法与姚际恒相似。他说:“此诗及《出其东门》正叙郑俗游览之盛,何以刺乱?”他又说:“想郑当国全盛时,士女务为游观。莳花地多,耕稼人少。每值风日融和,良辰美景,竞相出游,以至兰勺互赠,播为美谈,男女戏谑,恬不知羞。则其俗流荡而难返也。”他还认为本诗“在三百篇中别为一种,开后世冶游艳诗之祖。圣人存之,一以见淫词所自始,一以见淫俗有难终,殆将以为万世戒。不然,‘郑声淫’为圣王所必放,而又何存乎?”方玉润认为《郑风》里仅《将仲子》和《溱洧》二篇为“淫”。他说:“其《溱洧》一篇尚存不删者,以其为郑实录,存之篇末,用为戒耳。”他以为留下此篇是作为“实录”引以为戒。郑国地处中原,三月上巳,暮春时节,莺歌燕舞,百花争艳,青年男女会聚河旁,赏心悦目,倾吐衷肠。郑俗如此,何以言“淫”? 方说误矣!
 全诗共两章。第一章写一对青年男女无拘无束谈情说爱,分手时还“赠之以勺药”,永结盟好,流露出彼此爱慕的真情。第二章应该说是第一章的进一步深化。比如前一章说“士与女,方秉蕑兮”,后一章则说“士与女,殷其盈矣”。可见,春游的人越来越多,聚会景况越来越盛。不仅表现场面热闹,而且显得气氛热烈。
 这首诗的写法是第三者的语气来陈述的。先通过对环境、风俗、人物的描述,再穿插两句对话,便生动地展现了聚会中笑谑欢乐的场面与气氛,宛如一幅春秋时郑国风俗画。本诗的结构也很独特。开头写景起兴,接着叙事写人,并在写景叙事中插进了“士”与“女”的对话,使本诗在情节的发展上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波澜。诗人比较巧妙地先安排一对青年男女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窃窃私语,商量同游之事,然后再写他们经过劝诱高高兴兴奔向洧水河边。这种曲折别致的结构安排,不仅给本诗增添了韵致,也给读者以很大的兴致,使全诗的结构显得摇曳多姿,妙趣横生。篇末以情人分手时互赠勺药作结,可谓言已尽而情未了。欢乐的盛会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青年男女的美好回忆和幸福的憧憬却永驻心头。

诗词《溱洧》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注释】 ①溱洧(zhen wei 真伟):郑国二水名。溱水源于今河南密具圣水峪;洧水源于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东流与溱水会合。方:正在、正当。涣涣:春水盛大貌。《郑笺》:“仲春之时,冰以释,水则涣涣然。”③士与女:统指游春男女。秉:拿、执。蕑(jian 间):兰草之一种。陆机《诗义疏》:“其茎叶似药草泽兰,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当时郑俗,士女秉蕑,可祓除不祥。③既且:已经去过了。既,已经。且,《经典释文》:“且,音徂(cu),往也。” ④且:复、再。洵:信、确实。訏:《毛传》:“訏,大也。” ⑤维:语助词。伊:犹“维”,语助词。相谑:互相调笑、戏谑。勺药:香草名。三月开花,芳色可爱。《韩诗》:“勺药,离草也。言将离别,赠此草也。” ⑥浏:水流清澈貌。⑦殷:《毛传》:“殷,众也。”盈:充满。⑧将谑:相谑。将,互相。《诗集传》:“将,当作相,字之误也。”《毛诗传笺通释》:“将谑,犹相谑也。”
 
 【译文】 溱水长呀洧水长,三月水流哗哗响。看那士人和姑娘,手执香兰喜洋洋。女说:“咱去看看吧?”男说:“已经去过一趟。”“再去看看又何妨?洧水那边望一望,实在热闹又宽广。”男男女女一双双,你欢我嬉真快乐,赠支芍药表衷肠。溱水长呀洧水长,三月水流清又亮。看那士人和姑娘,一群一群闹嚷嚷。女说:“咱去看看吧?”男说:“已经去过一趟。”“再去看看又何妨?洧水那边望一望,实在热闹又宽广。”男男女女一双双,你欢我嘻真快乐,赠支芍药表衷肠。
 
 【集评】 清·张尔岐:“三百篇中述语叙景错杂成文,如此类者甚多。《郑·溱洧》、《齐·鸡鸣》皆是也。溱与洧,亦旁人述所闻见,演而成章。说者泥《朱传》淫奔者自叙之辞,不知‘女曰’、‘士曰’等字如何安顿!”(《诗经直解》卷七引)
 清·姚际恒:“诗中叙问答,甚奇。”(《诗经通论》卷五)
 清·方玉润:“在三百篇中别为一格,开后世冶游艳诗之祖。”(《诗经原始》卷五)
 
 【总案】 此诗咏古代郑俗,男女于仲春之日,聚会河边,游春求友,自结情好,整篇洋溢着欢乐幸福气氛。《韩诗》云: “《溱洧》,说(悦)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拂(祓)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观也。”其实,这“诗人”是用第三者写法咏叙的,并非属于自述。所以姚际恒说:“篇中士女字甚多,非士与女所自作明矣。”(《诗经通论》)《诗序》解此诗:“《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此极歪曲诗意,故而方玉润驳之:“此诗及《出其东门》正叙郑俗游览之盛,何以刺乱?使兵革不息,男女相弃,岂尚有采兰赠芍事耶?”(《诗经原始》)按方氏解此诗,总的讲,主此诗刺淫,然而这番话甚可取。此诗两章叠咏,取对话问答结构,而开头、结尾皆作咏叙语,结构错落自由,别具一格,颇引起诗史学家注意。明季本注两章:“赋也。”
溱洧

溱洧

〔原文〕
溱与洧,
方涣涣兮。(韩涣作洹,齐
士与女,作灌,鲁作汍。)
方秉蕑兮。 (齐蕑作菅。)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訏且乐。(鲁洵作询。韩訏
维士与女,作吁。)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涣、蕑,寒部。乎、且、乎,鱼部。乐、谑、药,宵部。)
溱与洧,
浏其清矣。(韩浏作漻。)
士与女,
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
伊其将谑,
赠之以勺药。
(清、盈,耕部。乎、且、乎,鱼部。乐、谑、药,宵部。)
〔译文〕
溱水流,洧水淌,两条河水哗哗奔流。小伙子和大姑娘,手中兰花散发着芳香。妹说:“咱们一块儿去看热闹吧?”哥说: “我已经去过一趟了。”姑娘说: “再陪我去一趟也无妨!”洧水外,河岸边,地方宽敞,人儿喜洋洋,男女相伴,有说有笑,心花怒放。送支芍药花,以表真挚的情意。
溱水流,洧水淌,两条河水深又清。小伙子,大姑娘,成帮结伙来河边游玩。妹说:“咱们一块儿去瞧热闹吧?”哥说:“我已经去过一趟了。”妹说:“不妨你再陪我玩一玩么!”洧水外,河岸边,真是宽敞平坦,游人喜气洋洋。男伴女来女伴男,有说有笑情意绵绵。送支芍药,以表真挚的情意。
〔评介〕
《溱洧》二章,章十二句。这是一首描写郑国上巳节男女聚会的盛况与欢乐的诗。
《诗序》说:“《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齐诗》与《鲁诗》的说法与此相似。《齐诗》说:“郑男女亟聚会,声色生焉,故其俗淫。” (见《汉书·地理志》)《鲁诗》说:“郑国淫辞,男女私会于溱洧之上,有洵訏之乐,勺药之和。”(见《吕览·本生篇》高注)他们都强调此诗讥刺了郑俗淫。这是不对的。此说恐怕是受了孔子“郑声淫”(《论语·卫灵公》)的影响而给《郑风》下的武断结论。这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朱熹在《诗集传》中就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而《韩诗》的看法有所不同,说:“溱与洧,说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见《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六引《韩诗内传》)这种看法就比较客观一些,比较尊重事实。幸亏有这一说存在,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研究作诗的意义。否则,明明是一篇好诗歌,也会因为它是《郑风》而当作淫诗被埋没掉的。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以祓除不祥。故其女问于士曰,盍往观乎。士曰,吾既往矣。女复要之曰,且往观乎。盖洧水之外,其地信宽大而可乐也。于是士女相与戏谑,且以勺药相赠而结恩情之厚也。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词。”朱熹说出了本篇的风土背景,也把本诗的基本大意说清楚了。但他最后说:“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词。”这是不对的。青年男女在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高高兴兴地奔向两水河边。这种欢乐的聚会,谈情说爱,合情合理,郑俗允许这样做,怎么能给这些活泼健康的青年男女冠以“淫奔者”的罪名呢?这也难怪,朱老夫子在《诗集传》中已经下了断言:“郑卫之乐,皆为淫声。”还说:“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翅七之五。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他完全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用“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家的眼光看待郑卫之声,这是不足为奇的。在他的眼里好像卫声的“男惑女”还可以说得过去,而郑声的“女惑男”则是大逆不道了。这种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腐朽观念,在朱老夫子的思想中真是根深蒂固。不过朱熹的这种认识还是有所本的。那就是《诗序》、《鲁诗》和《韩诗》。他们都是以美为刺,说的恰和诗意相反。再说,本篇也不是“自叙之词”呀!纵观全诗,显然是转述之辞。余冠英先生说得对:“全诗属旁观者语气,不是诗中人物自作的。”(见《诗经选》)
清人姚际恒反对“淫诗”之说,当然也不赞同是“自叙之词”。他在《诗经通论》中说:“序谓淫诗,此刺淫诗也。篇中 ‘士、女’字甚多,非士与女所自作明矣。”他虽然认为这不是“淫诗”,但也没有否认诗里的人为“淫者”。不过他能说本诗“非士与女所自作”还是可取的。清人方玉润反对《诗序》“刺乱”之说,但他也认为本篇是“刺淫也”,“非淫诗也”。看法与姚际恒相似。他说:“此诗及《出其东门》正叙郑俗游览之盛,何以刺乱?”他又说:“想郑当国全盛时,士女务为游观。莳花地多,耕稼人少。每值风日融和,良辰美景,竞相出游,以至兰勺互赠,播为美谈,男女戏谑,恬不知羞。则其俗流荡而难返也。”他还认为本诗“在三百篇中别为一种,开后世冶游艳诗之祖。圣人存之,一以见淫词所自始,一以见淫俗有难终,殆将以为万世戒。不然,‘郑声淫’为圣王所必放,而又何存乎?”方玉润认为《郑风》里仅《将仲子》和《溱洧》二篇为“淫”。他说:“其《溱洧》一篇尚存不删者,以其为郑实录,存之篇末,用为戒耳。”他以为留下此篇是作为“实录”引以为戒。郑国地处中原,三月上巳,暮春时节,莺歌燕舞,百花争艳,青年男女会聚河旁,赏心悦目,倾吐衷肠。郑俗如此,何以言“淫”? 方说误矣!
全诗共两章。第一章写一对青年男女无拘无束谈情说爱,分手时还“赠之以勺药”,永结盟好,流露出彼此爱慕的真情。第二章应该说是第一章的进一步深化。比如前一章说“士与女,方秉蕑兮”,后一章则说“士与女,殷其盈矣”。可见,春游的人越来越多,聚会景况越来越盛。不仅表现场面热闹,而且显得气氛热烈。
这首诗的写法是第三者的语气来陈述的。先通过对环境、风俗、人物的描述,再穿插两句对话,便生动地展现了聚会中笑谑欢乐的场面与气氛,宛如一幅春秋时郑国风俗画。本诗的结构也很独特。开头写景起兴,接着叙事写人,并在写景叙事中插进了“士”与“女”的对话,使本诗在情节的发展上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波澜。诗人比较巧妙地先安排一对青年男女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窃窃私语,商量同游之事,然后再写他们经过劝诱高高兴兴奔向洧水河边。这种曲折别致的结构安排,不仅给本诗增添了韵致,也给读者以很大的兴致,使全诗的结构显得摇曳多姿,妙趣横生。篇末以情人分手时互赠勺药作结,可谓言已尽而情未了。欢乐的盛会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青年男女的美好回忆和幸福的憧憬却永驻心头。

☚ 野有蔓草   齐风 ☛

溱洧

溱洧

郑国两水名。溱,zhēn;洧,wěi。溱水,源出河南东北的圣水峪,东南流汇洧水,为双洎河。《郑风·蹇裳》一章:“子惠思我,蹇裳涉溱。”毛《传》:“惠,爱也。溱,水名也。”郑《笺》:“子若爱而思我,我国有突篡国之事,尔可征而正之,我则揭衣渡溱水往告难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溱水出密县境,东北流至新郑县界,与洧水合。溱有水浅处可涉,故子产以乘舆济人。”《郑风·溱洧》一章:“溱与洧,方涣涣兮。”毛《传》: “溱、洧,郑两水名。”涣涣,春水盛貌。《汉书·地理志》: “颍川郡阳城县,阳城山,洧水所出,东南自长平入颍。”《水经》: “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郦道元注:“阳城山,马领之总目。”《读史方舆纪要》: “洧水出河南登丰县北阳城山,迳禹州密县,又东流至新郑县,合溱水为双洎河。”

☚ 新甫   辟雍 ☛
淫乱

淫乱

秽(秽乱;秽黩;淫秽) 姣(弃位而~) 乱(奸乱;烝乱;苞乱;佚乱) 遁佚 淫失 淫泆 淫佚 淫滥 淫烝 淫蒸 偎亵 溱洧
淫荡,淫乱:淫逸
淫乱或猥亵:媟(媟渎;媟黩;媟嬻) 淫秽 淫猥 秽亵 秽杂 猥亵
 粗俗淫秽:俚亵
 放荡,淫秽:狎亵
淫乱的行为:秽德
近亲间的性行为:乱伦
 乱伦行为:烝报 蒸报 上蒸下报 上蒸下报
 互易妻室的淫乱:通室
 公公以儿媳为己妻的乱伦行为:新台之行
 公公与儿媳通奸:扒灰 爬灰
异性乱宗:以吕易嬴
私通其嫂:盗嫂
晚辈男子与长辈女子通奸:烝 蒸 淫上
 与母辈通奸的淫行:蒸淫
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
男女淫乱:鸨合
 男女杂乱性交:杂交
 群居淫乱:风淫
妇女淫乱:狐绥
家庭生活淫乱:帷薄不修 帷箔不修 帷幕不修 帏薄不修 帏箔不修 不修帷薄
 闺门淫乱:墙茨
贪恋淫乱:冒乱
私通淫乱:通乱
纵酒淫乱:酣乱
放荡淫乱:淫辟
荒淫,淫乱:淫狡
淫荡,淫乱:淫逸
纵欲淫乱:淫纵
淫乱卑劣:狗走狐淫
野蛮淫乱:蛮淫
(性行为放纵:淫乱)

☚ 淫荡   嫖妓 ☛

溱洧

《诗经·郑风》篇名。春秋郑国诗歌。记夏历三月初三,男女青年集会相互戏谑之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