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溜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溜索liùsou

见下条“溜飕”。

溜索6696言语动作灵活敏捷,有条理。官话。1981年11月7日《人民日报》:「那个人走的地方多,嘴里也~,说长道短的,还常出来新鲜词儿。」
移动1

移动1

移(~裁;~交;搬移;腾移;转~) 走(~棋;~笔) 挪 转(转动) 运 动(搬动)
移动位置:挪动 挪移 腾挪
移动物体的位置:搬 倒(~不开身)
 移动席位:迁席
往前移动:进(前~)
向后移动:退(退行;~后) 后移
躲闪移动:东闪西挪
迁移挪动:迁挪
搬运挪动:搬挪
转移挪动:腾倒
滑着移动:溜(~冰;~索)
 脚下滑动:跐(跐溜)
暗中移动:潜移
拥挤着移动:攒动 簇动 钻动
难以移动:生根(改变原来的位置:移动)

另见:搬移 搬运 改变1 位置

☚ 移动1   搬移 ☛

溜索

一种传统的跨江渡河的交通工具。流行于怒、独龙、傈僳、藏、羌、彝等民族地区。过去多用竹篾、藤篾等绞扭而成的大索横架于山涧激流之上,用以飞越天堑。各民族的架设和使用方法大同小异。怒族的制作方法,是用竹篾扭成手碗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即可。使用时,人们用溜板(溜梆)作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过。溜板是槽形硬木,背面凿有两个对称的用以拴绳的长孔。使用时将溜板的凹槽卡在溜索上,用麻绳或皮条穿过长孔,牢系于腰间,然后以仰卧的姿势手握溜板,即可顺势滑下。一般又分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只有一根索,两边基本平直,没有斜度,来往都可以溜,但这种方法比较吃力,因为索绳的中段会自然下垂,所以溜至中段以后还需借助四肢的力量,半攀半爬地向对岸滑行。陡溜需要一来一往两根溜索,一头高,一头低,有一定的倾斜度。这种方法溜渡速度快、省力,但容易撞伤。溜索不仅可以渡人,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现在,随着各地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都已被现代化的桥梁所替代,即使仍在使用的,危险易断的篾索也换成了坚固而且带有滑轮的铁索了。

溜索

南方民族的原始渡河工具。用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过渡者将竹、木制成的溜板吊在绳索上,借助倾斜度,溜向彼岸。

溜索

溜索

一种原始的简单渡河工具。古人称之为“撞”, 即所谓 “悬撞渡索”, “渡索寻撞之桥”, 在岷江、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两岸随处可见。溜索建造简便,以竹篾、树藤、皮筋等拧成缆绳,结于江河两岸的大石或树身上。绳上套以木制滑轮,再以绳索系上背斗、大箱或木板,人坐其上,用手攀援缆绳,木轮自然向前滚动,到达彼岸。今甘肃的各种悬索桥,都是由溜索发展起来的。

☚ 羊皮筏   甘肃省港航监督处 ☛

溜索

解放前我国云南省怒江地区的傈僳、怒、独龙等民族一种古老的渡河交通工具。上述民族地处高山峡谷,境内河流湍急,过去人们渡河大多以竹篾编成粗索,固定在河流两岸的山坡上,一端高一端低,通常两根并排,相距不远,一来一往。渡河人先将坐板挂在竹篾索上,用麻绳把身体固定,顺竹篾索从高到低速滑至对岸,还可以大人带小孩或携带货物渡江。解放后人民政府虽在当地架设不少桥梁,但一些地区仍有使用,不过竹篾索改为钢丝索,溜速更快,且安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