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源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源流

 历数之起上矣。传述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其后三苗乱德,二官咸废,而闰馀乖次,孟陬殄灭,摄提失方。尧复育重、黎之后,使纂其业,故《书》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应为‘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官,众功皆美。”其后以授舜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至周武王访箕子,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纪明历法。故自殷周,皆创业改制,咸正历纪,服色从之,顺其时气,以应天道。三代既设,五伯之末。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记,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战国扰攘,秦兼天下,未皇暇也;亦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德,乃以十月为正,色尚黑。汉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秦正朔。以北平侯张苍言,用《颛顼历》,比于六历,疏阔中最为微近。然正朔服色,未睹其真,而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
 至武帝元封七年,汉兴百二岁矣,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是时御史大夫兒宽明经术,上乃诏宽曰:“与博士共议,今宜何以为正朔?服色何上?”宽与博士赐等议,皆曰:“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于天也。创业变改,制不相复,推传序文,则今夏时也。臣等闻学褊陋,不能明。陛下躬圣发愤,昭配天地,臣愚以为三统之制,后圣复前圣者,二代在前也。今二代之统绝而不序矣,唯陛下发圣德,宣考天地四时之极,则顺阴阳以定大明之制,为万世则。”于是乃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历未定,广延宣问,以考星度,未能雠也。盖闻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然则上矣。书缺乐弛,朕甚难之。依违以惟,未能修明。其以七年为元年。”遂诏卿、遂、迁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议造汉历。乃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𨇠离弦望。乃以前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年,复得阏逢摄提格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姓等奏不能为算,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汉《太初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候宜君、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馀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
 

《汉书·律历志上》


 【评】我国古代历法起源甚早。上面这段话,记述了汉太初历的制定及其以前的历法源流。是我们研究先秦历法的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颛顼历》二十一卷。《颛顼五星历》十四卷。《日月宿历》十三卷。《夏、殷、周、鲁历》十四卷,《汉、元、殷、周谍历》十七卷。……
 

《汉书·艺文志》


 [注]①汉、元、殷:此处的标点为中华书局所校,有误。应为汉元殷、周谍历十七卷。
 【评】我国古代关于先秦历法的具体资料留传至今的很少。从史书上记载,秦前曾有古六历。《艺文志》的记载表明,在它成书的年代里,关于古六历的资料还都保存着。可现在除了从考古发掘的文物中,只知颛顼历曾在秦及汉初行用过外,其它五种历法,由于至今只窥见到一些片断资料,故情况知之甚少。
 黄帝造历,元起辛卯。颛顼用乙卯。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鲁用庚子。
 

《后汉书·律历志》


 【评】这段话介绍了古六历历元年份的年名。古人制历,都力图以自己的观测为基础,往前推求到有那么一年,它的冬至(或立春)发生的时刻也正好是合朔的时刻,这个时刻而且正好是夜半。把这样的时刻取作历法的计算起点,就叫历元。后汉用干支纪年,所以上述六个历元年名以干支称谓。
 甲寅之元,天正正月甲子朔旦冬至,七曜之起,始于牛初。乙卯之元,人正己巳朔旦立春,三光聚天庙五度。
 

《后汉书·律历志》


 [注]①天庙:即指营室。
 古之六术,并同四分。四分之法久则后天。以食检之,经三百年辄差一日。古历课今,其甚疏者朔后天过二日有馀。以此推之,古术之作皆在在汉初周末,理不得远。且却校春秋,朔并先天,此则非三代以前之明征矣。
 

《宋书·律历志下》


 【评】近人朱文鑫根据《后汉书·律历志》中引用天文学家刘洪的这段话,运用岁差理论、推算出殷历和颛项历的测制年代约在公元前370年前后,证实了《宋书·律历志》中所引的祖冲之的说法是正确的。

古词语“源流”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 可可诗词网

源流

 太宗后长孙氏,洛阳人。……遂崩。年三十六。上为之恸。及宫司上其所撰女则十篇,采古妇人善事,……帝览而嘉叹。以后此书足垂后代,令梓行之。
 

明·邵经邦《弘简录》卷四六


 【评】 雕板印刷起源诸说纷纭,隋朝起源说不可信。这条记载说明唐初贞观年间已发明雕板印刷术。
 禁版印时宪书奏:准敕禁断印历日版,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
 

《全唐文》卷六二四


 纥干尚书泉苦求龙虎之丹十五馀稔,及镇江右,乃大延方术之士,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之者。
 

唐·范摅《云溪友议》


 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礭化莫雕刻律疏(莫募通,印本共八百纸):……自洛城罔遇,时交乃焚,印本渐虞散失,欲更雕锼。惠礭无愧专精,颇尝讲授,远钦信士,担结良缘。所希龟镜屯囗,津梁靡绝,再定不刊之典,永资善诱之方,必期字字镌铭,种彗牙而不竭,生生亲眷,遇胜会而同闻,敢期福报之微,愿允标题之请,谨疏。
 

唐·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卷九


 【评】 雕板印刷自唐初发明以来,至唐中晚叶已在许多地区使用,以上是确实可靠的证据。
 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五代时,冯道始奏请官镂《六经》板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世言雕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板,道为之尔。《柳玭家训》序,言其在蜀时,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

源流

源流yuánliú

━━ 指古今。元·邓学可《端正好·乐道》套曲:“亭台即渐摧,花木取次休,荆棘又还依旧,使人嗟叹源流。”另见1086页“源流”条。

☚ 新秋   触露 ☛

源流

源流yuánliú

━━ 水的本源和支流。喻事物的根源,来源。唐·杜荀鹤《投从叔补阙》诗:“其来虽愧源流浅,所得须怜《雅》《颂》同。”另见140页“源流”条。

☚ 源津   鼎铛耳 ☛

源流yuánliú

〈名〉水源和水流,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源流︱小说的源流。
【提示】多用做书名。

源流

事物的起源与发展。《荀子·富国》:“是无它故焉,知本末~之谓也。”

水的各处

水的各处

水的深处:水府
江水深处:江潭
水的深曲处:淫隈
水边深处:
水边深曲处:
水的中心:波心
水流的中央:中流
水波涌起处:氵贲
水聚汇处:
水停积处:汪 潴
低洼积水处:湟潦
众水相会处:
水流交会处:襟抱
小水入大水处:浦(浦口)
水与草的交接处:水湄
水天相连处:云齐
水流起头处:源(源头;水源;泉~;发~;河~)
对水源的美称:灵源
水的本源和支流:源流
润泽陆地的水源:陆泽
洪水的源泉:鸿泉 洪泉
大水的源头:洪源
水的南面:阴(水阴;江阴)
水的北面:阳(水阳;水之阳)
水弯曲处:
水流弯曲的地方:湾(湾曲;湾迥;湾头;水湾) 溠(江溠)
港汊,可泊船的水湾:
山水弯曲隐蔽处:

另见:水面 岸 沙滩

☚ 水的各处   水边 ☛

根源

根源

源(源本;病~) 原(原本;基原;本原;根原;万原) 本元 根元 根基 根因 基桢 细底
事物的根源:本(~来;~意;~就;章本) 胎 根(根子;根由;根苗;追~) 苗脉 源头 端原 缘因
事物发生的根源:发源 起原 起源 源泉 滥觞所出
事物的起源、发端:胚(胚胎)
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源流
事物的来由和根源:根苗
事物的根本,根源:根垓 根核 根荄
指出事物的根源:起根发由
产生某种风气的根源:风源
情欲的根源:欲根
前世的根源:夙因
弊病的根源:弊原 弊本
祸患的根源:祸胎 祸根
祸害产生的根源:罪魁祸首 罪魁恶首
正是造成祸乱的根源:职为乱阶
一切坏事的根源所在:万恶之源
(事物产生的原因:根源)

另见:原因 根源 根据 基础 情况

☚ 根源   来源 ☛

来源

来源

源(源流;起~) 由(来由) 巴鼻 出处 根底
来源和意向:由趣
哲学上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本原
人或事物的由来和经历:来历 来头 由绪 身份 踪迹
人或事物的由来和经历都不清楚:来历不明 来路不明
人或事物的由来、经历、背景等:来踪去迹 来踪去路
表示来源:来自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源头活水
词语的来源:词源 语原
成语、典故等的来源:出处 出典 故实
货物的来源:货源
钱财的来源:财源
经济利益的来源:利孔
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落着
可靠的依据或来源:着落 着末
力量、知识等的来源:泉源
话语的源泉:话泉
灵气的来源:灵宗
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天然的来源:利(蜀广之~)
灾难的来源:灾源
来源相同:一源
来源不断:源源不断 源源而来
事物源源不断,滔滔不绝:泉涌(文思~)
没有来源:无源(~之水)
没有来历:不见经传
没有着落:落空 荒唐
事情没有着落:未定之天
(事物的根源:来源)

☚ 根源   本源 ☛

源流yuán liú

❶根源、来源。《慎柔五书·师训》:“而慎斋先生之源流,亦可窥豹一斑矣。”
❷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温热经纬·卷二》:“历来不辨源流,故各条次序亦紊,而伤寒、温病搀混不清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