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痹病名。 ❶指湿气盛而成痹者。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又名着痹、肌痹。《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名曰着痹,此湿痹之症也。湿痹之因,或身居卑湿,湿气袭人,或冲风冒雨,湿留肌肉,内传经脉,或雨湿之年,起居不慎……湿痹之治,发汗,羌活除湿汤;胸满闷,茯苓汤;风湿,苍防二妙汤;寒湿,术附汤;湿热,苍柏二妙丸。”亦可用茯苓川芎汤、除湿蠲痹汤等方。参着痹、肌痹条。 ❷脚气病之一种。《寿世保元》卷五:“脚气者……亦有疼痛不仁者,名曰湿痹。”参见脚气条。 湿痹❶痹证的一种。见《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并治》。属湿气偏盛的痹证。又称着痹。表现为疼痛固定,兼有肢体沉重和肌肤麻木。 ❷出自《寿世保元·脚气》。指脚气病发生运动障碍,脚腿疼痛,麻木不仁者。 湿痹shībì❶痹证的一种。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指风寒湿邪侵袭肢节、经络, 其中又以湿邪为甚的痹证。又名著痹、着痹。症见肢体重着, 肌肤顽麻, 或肢节疼痛, 痛处固定, 阴雨则发。治宜祛湿为主, 兼散风逐寒, 参以补脾行气。用茯苓川芎汤( 《证治准绳》: 赤茯苓、桑白皮、防风、官桂、川芎、麻黄、芍药、当归、甘草)、除湿蠲痹汤等方加减。 ❷脚气病的一种。指脚气病见脚腿疼痛不仁者(见《寿世保元·脚气》)。 湿痹shī bìdamp obstruction; dampblockage; damp impedi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