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疟病证名。疟疾之一。 ❶因外着雨露,内停水湿所致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热,身重,骨节烦疼,胀满,濈濈自汗,善呕。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湿,名曰湿疟。”治用术附汤、草果厚朴汤等。 ❷即暑疟。《症因脉治》卷四:“湿疟即暑疟。湿热疟之症,身体重痛,肢节烦疼,呕逆胀满,胸膈不舒,此湿热疟之症也。湿热疟之因,《内经》云,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则疟日作。”治疗上,身体重痛,肢节烦疼,脉浮紧者,羌活败毒散;右脉弦长,呕逆胸满者,柴葛平胃散;六脉洪数、湿热者,加味香薷饮。参见疟疾、暑疟条。 湿疟❶《症因脉治》所指的暑疟。 ❷久伏阴湿于体内,复感风寒而发的疟疾。见《证治汇补》。临床上以恶寒而不甚热,汗出,一身尽痛,四肢沉重,呕逆脘闷,脉缓,苔厚腻等为其特点。 湿疟shīnüè疟疾之一。 ❶即暑疟( 《症因脉治》卷四)。详该条。 ❷外受雨露, 内停水湿引起的疟疾(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症见恶寒发热不甚, 一身尽痛, 四肢沉重, 脘闷呕恶, 或面浮溲少, 舌苔白腻, 脉濡缓等。治宜解表除湿。用柴平煎、胃苓汤、苍术白虎汤加草果等。 湿疟shī nüèdamp malar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