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为防止天然湿地大量丧失、湿地野生动植物种数量减少,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湿地保护区和合理利用示范试验区建设。根据湿地资源保护的实际需要,建立湿地保护区和合理利用示范试验区,使湿地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以及湿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受到有效保护; 建立完善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和管理机制,使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具备完善的保护和管理设施,有效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优先行动主要有:
❶在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国家、区域范围每类重要的天然湿地至少应保留的最小面积。
❷通过湿地保护空缺分析,编制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保留区的建设规划,建立起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面积适宜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❸查清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现状,全面评价其功能和效益; 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和功能,及其原始性、物种丰富性等,确定中国的国家重要湿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拯救措施依法进行管理、实行严格保护措施; 对符合国际重要湿地标准的湿地,积极争取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通过对湿地保护区资源和管理现状的评估,编制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划,确定目标、长期实施,稳步提高保护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开展保护区人员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的监测、野外保护、社区教育、科研和执法等方面技能; 逐步开展以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心的栖息地改造工程; 进行湿地保护与其周边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探讨区域发展对湿地资源的压力以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区域发展的支持作用等。
❺以保存湿地的生态类型多样和抢救湿地野生动植物种多样性为重点,新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一批在有效管理方面有推广示范意义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合理利用示范区。
❻探讨不同的湿地区域在生态上的相似特征和受威胁的共性,制定相应的区域或流域性的湿地保护、恢复措施,建立区域或流域性的湿地保护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湿地保护工作。
❼制定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总体保护规划,分步实施; 引进、推广先进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控制等技术。
❽开展湿地野外动植物种群及栖息地的长期监测;对受到严重破坏的湿地动、植物资源,通过人工种植和养殖等措施,促进野外种群、数量的恢复。
❾改变河流流域生物多样性衰减趋势,特别对鱼类和两栖类,实行河流流域性的管理,确保其生存;通过维护自然水系,维持、保护天然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