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方案
为保护湖库及其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遏制湖库富营养化发展而制定的防治方案。包括外源治理与湖库生态恢复两部分内容。
制定防治方案坚持的原则。控制污染源与湖库生态恢复相结合; 根据湖库的纳污能力及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控制; 并与流域内各城市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协调,与相关行业部门的规划相协调; 以治理重点污染区、重点污染源为主,优先考虑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结合功能区划,在最大限度削减外源污染负荷基础上,实行污染物入湖库总量控制和污染源削减排污量目标控制,强化水污染物排放管理,明确各类污染源的排污负荷定额; 根据湖库流域实际条件,对污染源实行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点源与面源治理相结合; 以预防污染和生态保护为主,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制定防治方案的要求。一是环境问题诊断,进行充分的多学科调查,确定湖库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污染类型等,明确造成湖库富营养化的基本原因。二是控制目标应满足湖库功能区的要求,并符合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防治方案的内容。包括环境管理方案、入湖库污染源治理 (控制) 方案、生态恢复 (保护) 方案、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已受污染的湖库的综合治理对策,包括环境工程对策、生态工程对策、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及管理对策等。在大型湖库的污染控制方案中,应根据湖库水域特征、污染源分布特点,结合湖库流域的自然条件差异,选择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整治。重点污染控制区的划分应注意: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下游水源的源头应列为重点保护水域,严防发生生活饮用水源地污染事故; 污染源相对集中、污染特别严重的区域和水域; 具有特殊生态保护意义的水域和水陆交错带 (湖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