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湖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政策
为保护湖库及其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遏制湖库富营养化发展,指导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并提供技术支持,为湖库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而制定的技术政策。基本依据是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批准的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防治计划,以及国家关于湖库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和标准等。湿地湖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政策主要内容是:
❶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的湖泊、水库及其流域地区。
❷指导目标。通过30年左右的努力,遏制湖库富营养化发展,使湖库水质良好,生态处于良性循环,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指导目标是: 到2010年,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基本控制住点源排放污染物的入湖总量,湖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面源治理初见成效,对湖库流域重点地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行生态恢复和建设示范; 到2020年,湖库流域范围内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湖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面源治理有明显成效,湖库及流域生态建设有明显进展,基本完成湖库岸边和湖滨带生态建设,湖库富营养状态得到改善; 到2030年,湖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湖库流域重点区域全部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化肥,控制住面源污染,完成湖库流域地区生态建设,基本恢复湖库水体正常营养状态,满足湖库水体的使用功能。
❸指导思想。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人与湖库环境相协调,以生态学理论和环境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遵循湖泊演变自然规律,综合协调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和湖库流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❹技术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水质及生态良好的湖库应加大保护力度,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对已经发生富营养化的湖库,坚持污染源点源和面源治理与生态恢复相结合、内源治理和外源治理并重、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利用多种生态恢复的方法逐步恢复湖库及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持湖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❺技术措施。提高湖库周边城镇地区的排水管网普及率和城镇污水处理率,加强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控制入湖库污染物总量; 对湖库流域重点地区进行工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湖库流域地区面源污染; 开展湖库及其流域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确保湖库生态系统安全与湖库水体的使用功能。各湖库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本技术政策指导意见,制定适合本地区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管理办法,明确防治的具体目标、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