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湛然居士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湛然居士集 湛然居士集诗文别集。元耶律楚材作。耶律楚材号湛然居士,故名。十四卷。前十二卷收诗。后二卷以书序碑记与诗杂编,颇无伦次。其诗不甚修辞,又多用禅语,成就不高。有振绮堂精抄本、元宗仲亨刻本和《四库全书》本等。 ☚ 元明清近代 牧庵集 ☛ 湛然居士集 湛然居士集诗文别集。十四卷。元耶律楚材撰。楚材文集在其生前即已编定,据蒙古窝阔台汗(元太宗)五年癸巳(1233)王邻序及孟攀鳞序,《湛然居士集》系耶律楚材门下、中省部事宗仲亨收录楚材馀稿,纤悉无遗,又增补杂文,有古律诗、杂文五百馀首,分为九卷,令工刊行于世。其中卷一至卷七及卷九为诗,第八卷诗、序、书、记等错杂一起。集中所收系窝阔台汗五年之前诗文。孟序、王序称宗仲亨“作新此本”“更新此本”,则此前当有一旧本。以后有人补辑窝阔台汗五至八年诗文,共五卷,合计十四卷,这便是通行的十四卷本。《四库全书》所收即十四卷本。其中卷一○至卷一二为诗,卷一三、卷一四诗、序、书、记杂陈,情况与第八卷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其“编次殊无体例,疑传写者乱之”,即指此而言。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指出,《文集》中诗文讫于窝阔台汗八年丙申(1236),以后作品今已不存。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著录《湛然集》三十五卷,但清德宗光绪元年乙亥(1875)芳郭无名人《后序》已称该本“未之见也”。楚材集中保存了很多正史失载的重要历史资料,对于研究西域、辽、蒙古王朝的历史甚有价值。该集诗多于文,文不敌诗之三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测可能“尚有佚遗”,或“经国之暇,惟以吟咏寄意,未尝留意于文笔”。元以来行世之本有振绮堂精抄本、元宗仲亨刻本、元丞相胡氏重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渐西村舍本以及1937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编入《丛书集成》初编)。今有中华书局版谢方点校本,该书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渐西本”互校,并参考“商务本”。校点者据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在诗文题后加了系年,又辑录若干正史外有关耶律楚材的资料,作为附录,中有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和《耶律文正公年谱馀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湛然居士集提要》及李文田《湛然居士文集卷七跋》等。 ☚ 磻溪集 鲁斋遗书 ☛ 湛然居士集诗文集。元耶律楚材(1190—1244)撰。十四卷。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辽东丹王八世孙,金尚书右丞相履之子。从元太祖平定四方。太宗时官中书令,至顺时封广宁王,卒谥文正。楚材生于世代门阀之家,文学修养甚高,旁通天文、地理、术数、医卜,平生著述较多。是集收诗八百余首,收书、序、碑记等文三十余篇。诗以游历之作居多,恬淡自然,善于写景抒情。楚材曾一度耽玩佛经,其诗亦濡染禅蜕佛光之色。本集王邻序中称楚材“或吟哦数句,或挥扫百张,皆信手拈来,非积习而成之”。楚材还写过许多反映西域及黄河中、上游流域地理山川、风土人情的诗歌。有民国间上海涵芬楼据元抄本影印本为善。另有《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四部丛刊》及《渐西村舍汇刊》诸本。 湛然居士集诗文集。十四卷。元耶律楚材撰。楚材博通典籍,于学无所不窥。于元初从上西征,涉历颇广。其诗不假修饰,出语自然,一时为人传诵。唯时杂释氏语,是其所短。集中诗多而文少,且卷八,十三,十四中间有书序碑记,与体例不合,前人疑为传钞者所乱。现有四库本、渐西村舍丛刻本、四部丛刊本。 湛然居士集 《湛然居士集》14卷。收诗歌和散文。其文温雅平淡,自然清逸,在元代很有影响。《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湛然居士文集》14卷。《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耶律楚材 王恽 ☛ 《湛然居士集》zhan ran ju shi jiA Collection of Zhanran Hermit→耶律楚才 (Yelü Chuca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