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位于永定区解放路41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天主堂。建于1918年。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平房建筑,三栋15间,四周围墙环护,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1934年11月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攻克大庸 (今永定)后,成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和军区,办公地点设此。同年12月10日,机关迁往永顺县塔卧。1991年维修。1993年12月纪念馆落成对外开放。萧克题写馆名。庭院中立 “艰苦风月”石雕,为潘鹤设计。东头三间小屋为任弼时、贺龙、萧克卧室; 西头为省委礼堂,现辟为将军馆; 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平房,为当年省委、省革委、省军区三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办公室。南面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厅,陈列着223幅大型照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普光寺   崇文塔 ☛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位于永顺县塔卧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12月10日,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后,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和军区等机关由大庸县永定镇 (今张家界市永定区)迁至塔卧。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机关旧址又名丁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 (1890)。1982年维修。占地面积1443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不完整的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前后两正屋为五柱四骑,二穿挑檐,六排五间,两厢为三柱四骑,五排四间,大小房间19间。小青瓦,封火山墙,中有青砖铺地的天井。1986年维修时,又恢复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雷家老屋)、省军区旧址 (丁家院子)、红四分校旧址 (雷家新屋)、省委党校旧址、无线电总台旧址、兵工厂旧址,大部分保持原貌,并正式建立纪念馆。纪念馆设在红四分校旧址内。馆名由萧克手书。房屋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外墙两侧书 “提高战术素养,巩固思想一致”大字,为当年红军标语。馆内展出布告、地图、印章、校标、火炮、铁叉等文物80多件,照片200多幅。附近山峦上耸立着庄重朴实的红二、六军团烈士纪念碑,高18米。碑两侧各建烈士纪念亭,亭中石碑上镌刻红军烈士名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高氏牌坊   白竹山风雨桥 ☛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兴隆街

位于龙山县兴隆街乡。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土家族吊脚楼风格。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系一正两横土木结构三合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吊脚楼二间,建筑面积307平方米。台基四周以长方形青石铺垫,中堂正前方平台是公共活动场所。1935年4月12日,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机关自永顺县塔卧迁至兴隆街,办公地点设此。现为乡人民政府办公楼。

☚ 钟英塔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茨岩塘

位于龙山县茨岩塘镇茨岩塘村。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又名龙家大屋。占地面积759平方米,由正屋、厢房、吊脚楼等32间房屋组成木结构建筑群。1935年5月6日,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自兴隆街迁至茨岩塘,办公地点设此。

☚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太平山森林公园 ☛
000159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