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湘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湘报》

1898年3月7日在长沙创刊的清末维新派报纸,也是湖南省第1份现代报纸。日出铅印四开一张。发行6000余份。因清廷查禁,10月15日终刊。

湘报

《湘报》

“戊戍维新”时期改良派的主要报纸,也是湖南最早的日报。创刊于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1898年3月7日),由谭嗣同、熊常龄、唐才常创办。毛边纸单面印刷,日出一大张,有时另加附张,可裁作四页,每月汇订成册。该报“专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宣传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道理。设有“京都新闻”、“本省新闻”、“各国新闻”、“上谕电传”、“奏折照登”等栏目。“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以《湘报》“所登论说过于庞杂,殊乖设报本意”为由,“饬令停止”,后由王笏等接办。王笏接办的《湘报》内容贫乏,只出了四期。这时,清廷命令各省报刊一律停办。《湘报》于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一(1897年10月15日)停刊。共出版177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重要报纸   政学征信报 ☛
湘报

湘报

湖南第一家日报。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3月7日由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创办于长沙。与南学会、时务学堂联为一气,“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有论说、奏疏、湘省新政、南学会讲义、南学会问答、各国时事等栏目。因发表易鼐的 《中国宜以弱为强说》,被指为“十分悖谬”,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出面干预。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迫于同年10月15日停刊。共出177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书局出版影印本。

☚ 湘学报   郴州政学征信报 ☛
湘报

《湘报》

宣传变法、主张维新的报纸。1898年3月7日创刊。日出毛边纸一大张(呈期日休刊),有时另有附张,刊登广告。后自办印刷厂,改为铅印,单面印刷,每张可容纳八九千字。开始印5000份,后来加印到6000份。报馆在长沙小东街。《湘报》发刊时,由唐才常作序,谭嗣同作后序。谭嗣同在《湘报后序》中指出,报纸是有别于帝王牒谱的“民史”,“不有报纸以彰民史,其将长此汶汶暗暗以穷天,而终古为暗哑之民乎!”他又认为,学堂、学会、报馆三者是“假民自新之权以新吾民”的重要工具,学堂培养人才,学会广开风气,再加上报纸以扩大学堂学会的影响,那就好比“一佛化千百身,一身具百千口,一口出百千言”,学堂之所教,学会之所陈说,都可以传于一省并灌浸他省,使“一切新政学皆可以弥纶贯尔于其问。”《湘报》起初是半官方性质,由谭嗣同等私人集资筹办,巡抚按月津贴。同年8月,改为商办。报馆有董事会,由蒋德钧、王铭忠、梁启超、李维格、谭嗣同、邹代钧、唐才常、熊希龄8人任董事长,撰述则有戴德诚、梁启超、樊锥、何来保、谭嗣同、唐才常等6人。李维格任西文翻译。这些撰述都是南学会与时务学报的骨干。还聘请了“报友”12人,有易鼐、毕永年等。《湘报》宣传“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主张,在外交方面,反对盲从,主张联日联英。它因激烈反对顽固派而几度停刊。出到115号停刊一次,改为商办;戊戌变法失败后,当地清朝官史以《湘报》“所登论说过于庞杂,殊乖设报本意”为由,“饬令停止”,由职员王笏接办,只出了4号,10月15日为最后一号。这时,清朝政府“谕令各省督抚饬各报馆一律停办”,《湘报》逐告结束。

☚ 湘汉新闻》、《天声报》及《天民报   湘学报 ☛

湘报

清末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1898年3月7日), 由谭嗣同、唐才常创办于长沙。唐才常主编,梁启超、谭嗣同、樊锥等任撰述。日报。以“开风气,拓见闻”为宗旨。谭嗣同、唐才常等在该报发表大量文章,宣传“爱国之理”、“救亡之法”,倡导变法维新。后湖广总督张之洞以该报议论“悖谬”为词,横加干涉。顽固派王先谦等也攻击该报为“中国之巨蠹”。戊戌政变后,于当年九月初一日(10月15日)停刊。共出一百七十七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