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湘军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湘军志

湘军志

纪事本末体晚清湘军史著作。清王闿运著。王闿运(1832—1916),字壬秋。湖南湘潭人。咸丰朝举人。一生以教授学生为业。初为山东巡抚崇恩塾馆教师,继入京师任尚书肃顺家塾教师。遇左宗棠之狱,他支持左宗棠而为之辩解,并向肃顺推荐过曾国藩。后一度为曾国藩幕僚,因论事多不合离去。与湘军将帅彭玉麟等多有交往。四川总督丁宝桢聘主尊经书院,归为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山长。后又讲学江西。清末,任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民国初年任清史馆馆长。他尊崇龚自珍、魏源以来的今文经学,力图通经致用。在政治上倾向于改革。著作尚有《周易说》、《诗经补笺》、《礼记笺》、《尔雅集解》、《湘绮楼诗文集》、《湘绮楼日记》、《桂阳州志》、《衡阳县志》、《湘潭县志》等,门人辑其著作为《湘绮楼全书》。
光绪元年(1875)作者应曾纪泽之邀编撰此书,以夸耀湖南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业绩”。经过约两年时间的准备,于光绪三年(1877)夏着手编写,至七年(1881)秋成书。《湘军志》采用纪事本末体,分湖南防守、曾军、湖北、江西、曾军后、水师、浙江、江西后、临淮、援江西、援广西、援贵州、川陕、平捻、营制、筹饷等十六篇,对湘军兴起始末及其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作了系统记载。在“湖口之役”、“祁门之战”等事件的记载中,也较近实地反映了湘军屡遭挫败的情况,从一个侧面透露了太平军的英勇善战,有的地方还偶尔涉及了太平军严明的纪律,以及起义军在发展过程中逐步采取新措施,以壮大自己力量的情形。
作者在编撰此书时,除了围绕一些重要战役突出表明湘军将领的“功绩”外,将湘军创始人曾国藩放在“帅”的位置上进行论述,除记载他具体指挥某些战役“才能”外,主要是叙述有关湘军成败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的决策和作用。如记湘军建立的缘由,重用抚标中军参将满人塔齐布,以取得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信任,以及调和湘军和绿营军之间的矛盾,重视团结拉拢地主阶级各阶层、各集团人士,使他们支持湘军等方面,都突出了曾的决定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曾国藩在建立湘军后,所确定的战略方针。如其对太平军和捻军不同特点的分析,认为要镇压太平军,“必先攻金陵,攻金陵必先屯滁和,取滁和必先围安庆,诚能围安庆,攻庐州,略取旁县,使其备多力分,何敢北窜哉?且不特不敢北而已,并不敢东顾江浦六合。盖窃号之‘贼’未有不竭死力以护其本根也”(《曾军后篇第五》)。清统治集团镇压太平军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战略方针进行的。同时,对骆秉章、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等湘军骨干人物的相关事迹,也作了扼要叙述。不过,书中虽主要夸饰了湖南地主集团武装的所谓“功绩”,但由于作者与曾国藩兄弟间的一些矛盾,故对湘军和曾国藩兄弟不无贬意。如载:“同治三年(1864)五月,江浙逸‘寇’犯江西,大增防军逾二万,分屯诸府,自厘货盐茶税兴,公私饶裕,冗军益多,皆坐营无战事,比于额兵,而滑惰谄巧之将亦由此进。咸丰以前,讳言‘寇’入,自毛鸿宾以后,每奏事,必言东西同警,群‘寇’迭至,以希大举。”(《湖南防守篇第一》)指责说:“今之湘军非昔也。况其将帅昔愚而今骄,昔惧而今侈,昔戆拙而今谝柔,虽复用儒生将农人,则所谓儒者不儒,而农者不农。曾国藩之所为咨嗟于暮气者耶?”(《营制篇第十五》)这样就将曾国荃以下当时活着的湘军将领一笔骂倒,而湘军的成份事实上在后来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不是真正的农民。由于加重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湘军大小头目迅速增加了大量财富。书中记载:“湘军初起时,水师大将从南海新来,当设宴,议用钱二万,犹咨嗟以为巨费”;其后,“饷皆自厘金给之”,“至平捻时,京朝官至湘淮军中,各以私情馈遗,动醵万金”。“人人足于财,十万以上赀殆百数,当领未发之饷,辄分输县官,计银动数十万金”。更为严重的是趁战争之机湘军大肆掠夺抢劫人民财物,书中揭露说:“军兴不乏财而将士愈饶乐,争求从军,每破‘寇’所卤获金币珍货不可胜计。”《筹饷篇第十六》)由于此书对湘军头目有所谓“微辞”,因而引起了曾国荃、郭嵩焘等的反对,特命王定安重撰《湘军记》、郭嵩焘、郭振墉辑《湘军志平议》,以抵消其影响。作者遂将所刻书及刻板送给郭嵩焘,嘱其销毁。其后,作者至蜀再度复刻。誉之者认为此书“文质事核,不虚美,不曲讳,其是非颇存咸同朝之真,深合子长叙事义理,近世良史也,大体皆善”。近人钱基博也认为“文辞高健,为唐后良史第一”。
有光绪十一年(1885)斠微斋刊本。光绪十二年虞山鲍氏石印本《湘军水陆战纪》,亦此书之别本。

☚ 筹办夷务始末   明会要 ☛

湘军志

十六卷。清王闿运 (1833—1916)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太平天国革命期间,应聘在肃顺家教读,继入曾国藩幕。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又任长沙思贤讲舍、衡州(今衡阳)船山书院山长。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清亡后,任清史馆馆长。除 《湘军志》外,还著有《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集、文集》等,并辑有《八代诗选》。治《春秋公羊传》宗今文经学,诗文摹拟汉魏六朝,为当时拟古派所推重。《湘军志》是王闿运应曾纪泽之请所撰,分湖南防守篇、曾军篇、湖北篇、江西篇、曾军后篇、水师篇、浙江篇、江西后篇、临淮篇、援江西篇.援广西篇、援贵州篇、援川陕篇、平捻篇、营制篇、筹饷篇等,记述湘军事间有直笔,对曾国荃等人间有讥评。该书许多材料是作者亲见亲闻或采访所得,对研究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与少数民族起义等历史有一定价值。因成书较早,所载不够完备。该书初刻于成都尊经书院,后有光绪十一年(1885)长沙斠微斋刻本和光绪十二年 (1886)成都墨香书屋刻本。1983年,长沙岳麓书社依据光绪十一年本,并用尊经书院初刻本及沪上活字本《湘军水陆战纪》互校,作为《湘军史专刊之一》 出版。

湘军志

《湘军志》

清王闿运撰。16卷。叙述曾国藩治军任将及湘军始末。分为湖南防守、曾军前后、湖北、江西前后、水师、浙江、临淮、援江西、援广西、援贵州、川陕、平捻、营制、筹饷等篇。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军的全过程,以及湘军在靖港、湖口、祁门的三次大败,湘军的掳掠行为,左宗棠、沈荷祯讥刺贬鄙湘军的言论,皆有所记载。曾国荃对比十分不满,另嘱王定安撰《湘军记》隐为抗辩。另有光绪十二年(1886)虞山鲍氏石印《湘军水陆战记》16卷,即《湘军志》改名。

☚ 湘军记   翼教丛编 ☛
湘军志

湘军志

书名。清王闿运撰。16卷。光绪十一年(1885)斠微斋刊行。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曾国藩以待郎在乡守母丧,奉命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该书叙述曾氏兄弟治军任将,湘军战守始末。分为湖南防守篇、曾军篇、湖北篇、江西篇、曾军后篇、水师篇、浙江篇、江西后篇、临淮篇、援江西篇、援广西篇、援贵州篇、川陕篇、平捻篇、营制篇、筹饷篇。该书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鸿章等镇压太平军的全过程,以及湘军在靖港、湖口、祁门3次大败和湘军掳掠等多有直笔,且以讥评曾国荃尤甚。但成书较早、记述欠完备。对研究湘军及其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少数民族起义等有一定价值。

☚ 求阙斋弟子记   湘军记 ☛

《湘军志》xiang jun zhi

Records of Xiang Army→王铠运 (Wang Kaiyun)

湘军志

书名。清王闿运撰。十六篇。光绪十一年(1885)斠微斋刊行。该书成书较早,记湘军事不甚完备,并间有讥评曾国荃之辞。对研究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与少数民族起义等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