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湘军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湘军志 湘军志纪事本末体晚清湘军史著作。清王闿运著。王闿运(1832—1916),字壬秋。湖南湘潭人。咸丰朝举人。一生以教授学生为业。初为山东巡抚崇恩塾馆教师,继入京师任尚书肃顺家塾教师。遇左宗棠之狱,他支持左宗棠而为之辩解,并向肃顺推荐过曾国藩。后一度为曾国藩幕僚,因论事多不合离去。与湘军将帅彭玉麟等多有交往。四川总督丁宝桢聘主尊经书院,归为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山长。后又讲学江西。清末,任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民国初年任清史馆馆长。他尊崇龚自珍、魏源以来的今文经学,力图通经致用。在政治上倾向于改革。著作尚有《周易说》、《诗经补笺》、《礼记笺》、《尔雅集解》、《湘绮楼诗文集》、《湘绮楼日记》、《桂阳州志》、《衡阳县志》、《湘潭县志》等,门人辑其著作为《湘绮楼全书》。 ☚ 筹办夷务始末 明会要 ☛ 湘军志十六卷。清王闿运 (1833—1916)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太平天国革命期间,应聘在肃顺家教读,继入曾国藩幕。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又任长沙思贤讲舍、衡州(今衡阳)船山书院山长。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清亡后,任清史馆馆长。除 《湘军志》外,还著有《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集、文集》等,并辑有《八代诗选》。治《春秋公羊传》宗今文经学,诗文摹拟汉魏六朝,为当时拟古派所推重。《湘军志》是王闿运应曾纪泽之请所撰,分湖南防守篇、曾军篇、湖北篇、江西篇、曾军后篇、水师篇、浙江篇、江西后篇、临淮篇、援江西篇.援广西篇、援贵州篇、援川陕篇、平捻篇、营制篇、筹饷篇等,记述湘军事间有直笔,对曾国荃等人间有讥评。该书许多材料是作者亲见亲闻或采访所得,对研究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与少数民族起义等历史有一定价值。因成书较早,所载不够完备。该书初刻于成都尊经书院,后有光绪十一年(1885)长沙斠微斋刻本和光绪十二年 (1886)成都墨香书屋刻本。1983年,长沙岳麓书社依据光绪十一年本,并用尊经书院初刻本及沪上活字本《湘军水陆战纪》互校,作为《湘军史专刊之一》 出版。 湘军志 《湘军志》清王闿运撰。16卷。叙述曾国藩治军任将及湘军始末。分为湖南防守、曾军前后、湖北、江西前后、水师、浙江、临淮、援江西、援广西、援贵州、川陕、平捻、营制、筹饷等篇。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军的全过程,以及湘军在靖港、湖口、祁门的三次大败,湘军的掳掠行为,左宗棠、沈荷祯讥刺贬鄙湘军的言论,皆有所记载。曾国荃对比十分不满,另嘱王定安撰《湘军记》隐为抗辩。另有光绪十二年(1886)虞山鲍氏石印《湘军水陆战记》16卷,即《湘军志》改名。 ☚ 湘军记 翼教丛编 ☛ 湘军志 湘军志书名。清王闿运撰。16卷。光绪十一年(1885)斠微斋刊行。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曾国藩以待郎在乡守母丧,奉命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该书叙述曾氏兄弟治军任将,湘军战守始末。分为湖南防守篇、曾军篇、湖北篇、江西篇、曾军后篇、水师篇、浙江篇、江西后篇、临淮篇、援江西篇、援广西篇、援贵州篇、川陕篇、平捻篇、营制篇、筹饷篇。该书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鸿章等镇压太平军的全过程,以及湘军在靖港、湖口、祁门3次大败和湘军掳掠等多有直笔,且以讥评曾国荃尤甚。但成书较早、记述欠完备。对研究湘军及其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少数民族起义等有一定价值。 ☚ 求阙斋弟子记 湘军记 ☛ 《湘军志》xiang jun zhiRecords of Xiang Army→王铠运 (Wang Kaiyun) 湘军志书名。清王闿运撰。十六篇。光绪十一年(1885)斠微斋刊行。该书成书较早,记湘军事不甚完备,并间有讥评曾国荃之辞。对研究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与少数民族起义等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