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湖心亭看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录》] 张岱的《陶庵梦录》,以平易浅近、秀逸娟丽的笔调,描述自然景物、人情风土、日常琐事,并于其中寄寓了自己的故园之思。文章感情细腻,韵味浓郁,点染所至,自成妙文,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从《湖心亭看雪》中,可窥其文章风格之一斑。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作者为文的目的决不在编织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也无意于展示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让生活中存在着的诗意情趣,人的主观情感意识流溢、漾浮于叙事之中,是用散文笔法,牧歌情调,展现人物内心的特殊感受。作者语松势缓,款款而叙,以雪景的如诗描绘,人物事件的几笔点染,抒写内心情致。 作者写雪境,突出其恬淡、安适,制造了一种寂寥、空灵、幽静的氛围,以大写意的手法,勾勒出西湖大雪的景观。先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进行概括描绘。不仅写出了雪的连绵不断,而且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雪中的西湖真静啊!一个“绝”字,意境全出。我们好似看到了作者凝神谛听于雪中的西湖,感到了他心中悠然而生的赏雪情趣。写雪景,由听觉开始,起笔新颖,韵致浓烈。飞雪柔扬,拥山披水,西湖雪夜该是什么样呢?于是作者夜深人静时,独往湖心亭看雪。文章也变换角度,轻涂淡抹,写极目所见,描绘出夜幕下西湖的又一番景致。远处,“雾淞沆砀(雾气迷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看似寻常之语,却具有神韵:依稀可辨的天空、蜿蜒起伏的山峦、迷蒙游浮的云雾、微波轻荡的湖水浑然一色,静谧安详。近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介,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啊!和茫茫一片银白的宇宙相比,数里长堤成了轻轻的“一痕”,湖心亭成了小小的“一点”,所乘小船仅是“一介”,船里的人更是微乎其微,只不过“两三粒而已”。用词精巧、准确,不仅生动地再现了雪夜西湖景物的神韵,而且溢透出作者那自觉身为沧海一粟的微有孤凉的感触,又有自我陶醉的怡适之情。情寓于景,景因情而生色、生辉。 如果说本文的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已展现了雪夜西湖的话,后半部分则集中笔力,写景中人,写置身雪夜西湖中人的举止、言谈、情态,再抒写胸中情。显示了作者不但善于写景,而且善于摹写人物不同心态的才能。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情怀不同流俗。可“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原来还有情致如我者在!双方相见,互感惊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既是客人的问语,也是作者的诧异、感慨。邂逅相逢何分彼此,于是客“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先到者的好客、热情以及相见的喜悦,“余”的豪爽、快意、恰逢同志向者的欢欣,都描述得简洁而传神,用笔不多,而人物声形毕现。分别之时,询问客人姓氏,知其为金陵人,客居于西湖。叙事清晰、完整。文章以舟子的一句话为结:“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语言率直,也显现了情态,写出了舟子对雪夜赏景的不解。既符合人物的身份,也写出了他的心理状态,为文章再添趣致。同时它也隐含了作者写此文的要旨,作者极力追求的,在世俗人看来却是“痴”!是画龙点睛之笔。 张岱作为明末遗臣,常有大势去矣的感叹,于是他寄情山水,流连自然,以此为自己精神的寄托和追求。自然的陶冶,有意地追寻,久面久之,亦使他的心境怡然、淡适,常有超“俗”之情。而他胸怀锦绣,化为文章,于是我们读到了《湖心亭看雪》这样的文字,它清新、淡远,雅含情致。把刻划人物,描写景色,抒发感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常常寥寥数语,便能够传神尽意。读其文,真犹如在风雨之夕,听故人娓娓而谈,一吁一叹无不洋溢着浓郁的诗意,蕴含着深厚的情思;又仿佛饮龙井吃橄榄,其味淡淡的,清清的,耐得人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给人留下长久的余甘。 湖心亭看雪【题 解】 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其心态可以从中窥知一二。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湖、山、游人,共同营造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氛围。 文章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恬淡优美。作者开头只用寥寥数笔,便把西湖描写得非常动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只说“大雪三日”,并未对“大雪”作渲染描绘;只说“湖中人鸟声俱绝”,没有作更多的渲染,便营造出雪后清冷寂静的氛围。接着一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出天、云、山、水都被大雪所蔽,一切皆白的情景,把读者带进一个广袤、静谧、清新、寒洁的水晶世界中。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一般雪景的描述上,而是再轻描淡写地给洁白清寒的背景抹上几笔鲜明的色彩:微露的长堤、诱人的湖心亭、乘坐的小舟,这样就使画面更为丰富了。简练淡雅的文字,描绘清新自然的景物,是本文最主要的特点。 更有意味的是,作者在散文中神情毕现地写了几个人物,有满怀雅兴、荡舟前往湖心亭痛饮的金陵客,还有喃喃自语的舟子等。萍水相逢,两个金陵人便“拉”我“同饮”,表现了他们的性格豪爽,心地直爽,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的欣喜之情。最后借舟子的喃喃自语,道出了包括作者在内不顾寒冷前来赏雪的游湖人的雅趣。 总之,本文剪裁得当,短小精巧,语言清新简洁,意境恬淡隽永,有诗的特征,不失为一篇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散文佳作。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②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陶庵梦忆》) 注释①拏(na)——即拿,在此是划的意思。②毳(cui)衣——用鸟兽细毛编织成的衣服,保暖性强。③雾淞沆碭(hangdang)——形容雪夜寒气如雾,白茫茫一片的样子。 赏析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更是美不胜收。能领略其湖光山色之趣,实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湖上风光何时最妙绝?一般人游湖不外花朝月夕,去看春花之娇媚,赏秋月之清幽。能如东坡把西湖比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赞其晴日“水光潋艳”波光闪动的奇美,称其雨中“山色空濛”雾气迷茫的神秘,已是胜人一筹,可谓对西湖之美有独到的感受了。 不过,较之张岱,张岱又与众不同。他侨寓钱塘四十年之久,他熟悉西湖,“水尾山头无处不到”,他理解西湖,对“湖中典故”“识之独详”,对“湖中景致”“道之独悉”,因而阔别西湖二十八年之后,仍然是“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正因为他对西湖怀着如此深沉的眷恋,他才能时时对西湖有新的发现,发现她新的奇美,新的诱人魅力。 本篇所记述的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严寒的隆冬,又是大雪三日后的深夜,作者“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因为他对久恋的西湖又有了新的发现,新的爱赏。 他爱湖上雪夜的寂静。在这“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无边的寂静中,他仿佛听到了心脏的跳动,体验到内心感情的细流,也更能驰骋他想象的翅膀。这宁静使他感受到心灵的自由,令他怡然陶醉。 他也爱此时“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单纯。平时异常清晰可见的一切都被掩盖在白雪之下。为了强化这单纯的特征,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极言细小的词语来形容湖上隐约所见的景色:那只剩“一痕”的长堤;有如“一点”的湖心亭;好似“一芥”的小舟;和小得像颗粒一般的舟中人。这些略微可见其影的景色,不仅使静止的西湖雪夜的画面有了动感,增加了生气,更突出了眼前的主体特征,和平日多姿多彩、鸟语花香、充满了游人欢声笑语相较,此时的西子湖,呈现出壮美肃穆单纯的新姿态,给最熟悉她的张岱以全新的自然美的感受。这浩淼无垠、通体纯白的银色世界,使大千世界的一切污秽与喧嚣统统消失,也似乎使人世间的一切烦恼与欢欣统统被忘怀,他在这宁静与单纯中沉醉,似乎也忘记了自己。 然而情绪与场景的转换又是多么快速! 他在大雪之后的深夜“独往湖心亭”是为追求宁静与单纯而来,却并不因碰到游湖者而败兴。原来湖心亭上竟早有和他同样兴致高昂的两位游湖者——客居西湖的金陵人,正在亭中饮酒。无意中巧遇同道,双方都是惊喜的。过去虽不相识,但一方拉之同饮,一方连饮三大杯,足见他们是多么畅快、开心。那通红的炉火、那滚烫的热酒,是对此时西湖的点缀,也是他们的豪情、兴奋、欢悦的象征。 然而,对他们这样的豪兴舟子是不理解的,以为不过是一对痴人而已!看来是有些痴处,痴于个人的情性,兴致来了,就任性而为,随性所之,不管他人说三道四。痴也罢,傻也罢,能适情、适趣,足矣!岂有他哉!而这不正是晚明像张岱这样重视个性者的旷达与通脱吗! 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帷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陶庵梦忆》) 晚明文人观照自然山水特重性情、本色。他们认为,在一个名胜之地,游人阗隘,肩摩踵接,是会破坏自然景观的。好比一个绝世佳人,打扮太浓艳,脂粉气太重,反而有损于美,其丽质真容被弄模糊了。因此他们主张,观赏山水最好在轮蹄稀少之时。张岱曾说,善游西湖者,当择秋冬、月夕、雨雪之际。此则小记就是写他雪中游湖的豪兴和所见的景色。 作者笔下的西湖雪景,明净素洁,淡远静谧,的确反映了西湖性情和美质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这幅画面并不限于作者视角所能及的范围,作者还想像出一个虚拟的最高点,摄下西湖的全景,自己所乘的一叶小舟也成了观察的对象,而与全景融成一片。这和张岱观照山水的独特方法有着密切关系,他喜欢踞高临下俯瞰远眺,“余爱眼界宽,大地收隙罅” (《火德祠》诗) 。作者又巧妙地将两种不同几何图形进行配置、组合,使视觉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一痕”、“一芥”,长而细,“一点”、“两三粒”,圆而小。这种写景方法与王维著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文叙作者与金陵客邂逅一节,也生动有趣。文字通俗简短,非常传神。写客人的惊喜之语和舟子的喃喃自语,口吻情调完全两样,表现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想法。这两句对话都从侧面烘托出作者与客人的逸兴雅怀,对于山水的痴情。唯有这样的痴情人才能真正领略到山水的性情,而“世间措大何得易言游湖” (《西湖梦寻·明圣二湖》) ?这段“奇遇”,正表现了作者这种高雅自得的心态。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撰。载《陶庵梦忆·卷三》。记雪中游西湖事,笔下亦晶莹澄澈,有如简笔山水,以悠悠余韵见长。看雪,实为澡雪精神的雅人高致。“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两三粒而已。”好一片白茫茫的琼玉世界,文字也显出冰雪聪明,亭中与同好“强饮三大白”即便是写实,也似神来之笔,在寒意中添了几许醉心的情调。“独钓寒江雪”似的寂寞,遂被人声冲破,变作一种精神境界,被向往被追求,于是染出片一尘不染的清凉心境。不是出世,也不是入世,而是绝俗超脱的情致,在金陵客的惊喜声和舟子的喃喃语里摇曳荡漾。 ☚ 闵老子茶 湘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