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湖南测绘概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湖南测绘概况 湖南测绘概况湖南测绘具有悠久的历史。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湖南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绘制于二千一百年以前,它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地图。这些地图绘制精美、内容详细、方位正确、符号形象,反映了当时测绘技术达到了高度水平。从康熙、同治至光绪年间,测绘技术不断发展,先后编制出版《皇舆全览图,湖广图》、《湖南全图》、《湖南全省舆图》等。在湖南近代测绘史上,新化县邹氏家族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沿袭七代,先后有200多人从事地图编绘、制印工作,19世纪90年代,他们在武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图出版社——亚新地学社,开创了我国地图出版事业的先河,并先后编制出版中外地图300余种、测绘专著190多种,为中国测绘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民国时期,湖南测绘工作时起时伏。民国5年(1916) 开始采用平板仪测绘1:5万比例尺地形图,虽进展缓慢,但测绘技术有较大改进,采用“等高线”代替“山形线”。民国24年(1935)首次在湖南岳阳、华容等地进行航空摄影,测绘1:1万比例尺地形图,但因航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航摄技术未能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测绘事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徘徊、全面振兴三个阶段。1950~1965年为恢复发展阶段。50年代初,湖南地质、公路、煤炭等部门先后组建专业测量队,开展局部控制测量和平板仪测量。1954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和国家测绘总局在湖南境内进行大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布测一、二等三角点共1145个,测制1:5万比例尺地形图561幅。1957年,设立湖南省测绘管理处,负责全省测绘规划、技术法规和资料管理。1960年开始,国家测绘总局在长沙、株洲、湘潭组织1:1万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成图。这些工作为以后湖南测绘事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1966~1973年为停滞徘徊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测绘事业遭受严重挫折。1969年,随着国家测绘总局被撤销,本省驻衡阳市第九地形测量队300余人改行易业,省测绘管理处仅有3人留守。专业测绘单位虽在测绘技术上有新的进步,但很少从事测绘生产。1974年以后,逐步进入全面振兴阶段。1974年1月19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测绘局成立,先后组建第一、二测量队(现第一、二测绘院),航测内业队(现第三测绘院),地图印刷厂(现湖南地图出版社)和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测绘队伍逐步发展到1000余人,居全国地方省局之首。其它专业测绘单位,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测绘队伍不断扩大,至1995年底,全省持有“测绘资格证书”的单位共384个,测绘人员9600余人。这个阶段的突出成绩是: 一、测绘行政管理加强。省测绘局主管全省测绘立法、规划、协调和监督工作,对全省近400余个持证单位进行行业管理。1987年2月,省人民政府颁布《湖南省测绘管理办法》,成为全省测绘行业管理的权威性规章,在测绘资格审查、测量标志维护管理,测绘质量监督、测绘市场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二、基础测绘成果显著。截止1995年底,全省完成国家一、二等天文点32个,国家一、二等重力点28个,国家一、二、三、四等三角点2万余个,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路线8万余公里,覆盖全省第二代1:5万比例尺地形图570幅,1:1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7535幅,地、市、县地名录104册。三、测绘服务领域在改革中不断拓宽。从80年代初开始,破除“唯基本测绘”,将测绘重点从1:1万比例尺地形图转向1:5千、1:2千、1:1千、1:5百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服务宗旨。四、测绘手段不断更新。省测绘局成立后,主要采用航测技术成图,由此也带动了其它部门测绘单位用航测法代替平板仪测图,电子计算机成为内业控制加密的主要手段; 光电测距仪、全站仪的应用大大减轻了野外作业的劳动强度; 数字化成图代替了立体量测仪多倍投影仪; 使用聚脂薄膜、刻图膜材料作业,改善了成图工艺; 复印技术的采用、制版工艺的改进、四色印刷技术、双色胶印机的配置对加快地图复制、印刷,提高印图质量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测绘高新技术的应用,测绘事业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 测绘_测绘概况、机构队伍 湖南省测绘管理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