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游沙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东坡志林》)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时苏轼贬处黄州(今湖北黄冈) 。 苏轼于元丰三年抵黄州贬所后不久, 即买地开荒,掘井筑室,躬亲农事。他“幅巾芒屩,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在当地结识了不少朋友,本文提及的庞安常,即是其中一位。
 开篇交代沙湖所处方位及别名后,随即转换笔锋,说明自己赴沙湖,本不在于“游”,而是“买田其间”,因“相田得疾”而逗留其地。于是因疾寻医,因闻庞安常善医而前往求疗,渐次过渡到对庞安常形象的描写。作者刻画名医,遗貌取神,只抓取“善医而聋”的特征,寥寥数笔,便把人物高超的医术、颖悟的性格勾画出来。其间穿插的几句戏言,初读似作者兴会所至,涉笔成趣,细味之下,又妙合人情。它不仅把名医相待的热情、两人一见如故的亲密融洽和盘托出,而且“皆一时异人”五字,表明庞安常耳虽聋而性颖悟,不同常人;作者疾在身而开朗幽默,此又不同常人。这样,就为下文写结伴同游作了铺垫。
 文章从“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起,步入“游沙湖”正题。沙湖之美,美在寺、泉、溪互为映带,清丽而无浓艳之色,秀逸而无瑰奇之姿。作者写景,既不施浓彩重墨,也不尚精雕细刻,运笔十分从容: “寺在蕲水(治今湖北浠水) 门 (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 (王羲之)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古朴的寺庙、甘甜的清泉、西流的兰溪,经作者淡淡写来,相映成趣,宛如一幅风格淡远的水墨画。文末,作者又别具机杼地作《浣溪沙》词一阕。
 词的前三句写途中见闻: 山下兰溪之畔,兰草芽短; 松间沙路之上,洁净无泥;萧萧暮雨之中,杜鹃声声。所写之景,恰于上文互为补充。末三句即景抒情: 谁说青春一去不再复返?兰溪之水尚能西流,白发虽已新添,不必徒伤老迈。三句语含机锋,融入哲思理趣,充分体现了苏轼虽遭弹劾贬谪,却能看破忧患、从容自处的生活态度。结末以欢饮而归收束,结得洒脱,不见蛇足。
游沙湖

《游沙湖》

宋苏轼撰。一作《游兰溪》。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它记叙了作者请聋医庞安常治病并与之同游清泉寺的情形,反映了作者身遇逆境而不消沉的宽阔胸怀。文章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全篇虽只170字,却清楚地介绍了沙湖的位置、得疾的原因、聋医的颖悟、清泉寺的方位以及游寺的经过,信笔写来,叙次井然。篇末以《浣溪沙》词绘出兰芽浸溪、沙路无泥、子规啼雨的秀丽春景,唱出年近半百而童心未泯的人生之歌,令人回味无穷。而“余以手为口,汝以眼为耳”的戏语,既表达了苏轼与聋医一见如故的真挚友情,又体现出苏轼不以个人得失为意的旷达性格。

☚ 后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
000068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