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游戏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游戏理论

游戏理论

游戏理论是人们为解释游戏缘何会发生,以及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而提出的学说。游戏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便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论。主要有下面几类:
❶游戏包含了特定性的探究理论。当儿童看见一个新颖的物体时,他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这是一种特殊技能的迁移,创造力限于熟悉的事物。
❷游戏包含了多样性的探究理论。当儿童看见一个新颖的物体时,他会问:“这是什么?我能把这个东西派什么用处?”这种属于灵活、好奇、自我冲动等一般性能力和态度的迁移,有助于普遍创造力的提高。
❸游戏促进儿童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理论。当儿童在游戏时把一只玩具狗当成一只真实的狗时,促进了他从感知运动图式到概念图式的转变。这种抽象能力是创造力的必要组成部分,有赖于在游戏进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 游戏   游戏的发泄说 ☛
游戏理论

游戏理论youxi lilun

关于幼儿游戏的实质、独特性和规律性的理论。自20世纪开始,不少心理学家研究儿童游戏, 由于各研究者指导思想及方法论的不同,所采用的心理学理论不同,以及研究的角度及实验的对象不同, 同时也由于时代及心理学发展的水平不同,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游戏理论。早期传统游戏理论主要有: 席勒的 “剩余精力说”, 拉扎鲁斯的 “松弛说”,格罗斯的“生活预备说”,阿普利登的“生长说”,霍尔的“复演说”,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等。这些理论主要研究游戏产生的原因,还不尽完善。20世纪50年代以来流行的游戏理论,主要解释游戏的内容或游戏的功能。主要有: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论”、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桑代克的“学习论”、埃利斯的“激励调节论”、维果茨基、鲁宾斯坦、埃利康宁等前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论”。这些游戏理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游戏与情感的关系、游戏与智力的关系、游戏与行为的关系,游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我国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❶游戏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不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动。
❷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而不是简单地“重演”、“复制”。
❸游戏的内容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而不只是“精力过剩”、“情绪发泄”的表现。
❹游戏的心理机制是想象能力和象征性思维的表现。
❺游戏的内容是对客观现象的一种特殊的反映。
❻游戏的作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影响幼儿的道德意识、情感、行为习惯和智力的发展。游戏活动的内容、形式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 游戏水平不断提高, 又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

☚ 游戏   游戏元交际理论 ☛
游戏理论

游戏理论theory of play

有关儿童游戏的实质、独特性和规律性的理论。西方关于游戏的理论可大致划分为三种: (1) 以英国心理学家伯莱因、艾利斯(Michael J.Ellis)、亨特(S. John Hutt)、费恩(Greta G. Fein)等人为代表的游戏唤醒说,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行为学习理论;(2) 以巴特森(Daniel Batson, 1943— )为代表的游戏元交际理论,主要着眼于游戏的主题信息交流;(3) 布鲁纳、萨顿-史密斯(Brian Sutton-Smith, 1924— )等以认知适应结构为基础,把游戏作为行为变异性的来源。中国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活动,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游戏理论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理论本身由纯思辨的性质向实证性质转变,游戏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游戏的研究范围逐渐拓宽。

☚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   游戏唤醒说 ☛
游戏理论

游戏理论

系统解释游戏活动结构、功能、价值以及与个体身心成长发展之间关系的假说和观点。认为游戏是一种具有一定目的系统的社会性活动,是想像和现实相结合的独特形式,是个体进行社会活动的最初级形式。

☚ 心理发生论   研究方法 ☛
000011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