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渭南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渭南市

渭南地区所辖县级市之一。位于关中东部,距西安62公里,属陇(海)兰(新)经济协作带的中心地段,面积1267平方公里,人口76.6万。城镇居民人口14.3万,市区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辖人民、解放、杜桥、站南、向阳五个街道办事处,故市、交斜、辛市、下吉、阳郭、桥南、三张七个建制镇和吝店、官路、凭信、南师、孝义、龙背、信义、官底、周家、南七、官道、田市、丰原、线王、花园、崇凝、三官庙、大王、阎村、何刘、允曲、河西、程家、双王、白杨、良田26个乡及一个经济开发区,共509个行政村,2684个村民小组,是渭南地委、行署所在地。渭南历史悠久,自周秦以来,就设有行政管理机构。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在渭河以南始置渭南县,已有1630年的历史。1984年改县为县级市,1988年被批准为开放城市。1990年底,全市社会总产值1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7.7亿元,国民收入5.7亿元,市属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财政收入7000万元。地势呈梯状长方形,从南到北依次分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原、冲积平原四个地貌单元,海拔335—2449米,市区海拔338米。渭河从市境中部蜿蜒东去,市区傍堤而立,西北地区最长的公路大桥南北飞架。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水量556毫米,无霜期219天。渭南农业发达,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有耕地面积124万亩,其中可灌面积88.3万亩,占73%。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花生、苹果、泡桐为主,是陕西乃至国家的粮、棉、油生产基地。1990年,粮食播种面积130万亩,总产3.2亿公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亿公斤,继1988年获全国“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市)”称号之后,又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表彰。棉花面积26.4万亩,总产29万担,获“棉花生产先进市”称号,受到农业部和纺织工业部的奖励。全市森林覆盖率16.4%,被命名为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秦川牛、奶山羊、笼养鸡等是国家和省上的生产基地,秦川牛远近闻名。农业机械总动力21.3万千瓦,农机2.1万台(件)。乡镇企业总产值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亿元。1990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7亿元,农业总产值2.3亿元。渭南工业起步较晚,发展前景广阔。建国后,尤其是70年代后期,随着三门峡治黄方案的调整,国家和地方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相继建成,工业体系初具雏形。1984年,县改市后,掀起大办工业高潮。现有工业企业279家,其中市属工业企业247家,产品1700余种,初步形成了以机械、染料化工、轻纺、建材、食品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市级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亿多元,有57种产品获部、省、地优质产品称号。近年来通过联合,引进国内外专业生产线25条,新建了75个企业,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新增产值2.3亿元,利税4400万元。与全国28个省、市300多个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联合协作关系,组建了水泵、化工、茶叶等23个紧密型、半紧密型的企业群体。与安康市缔结为友好城市。198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横向联合先进单位”。1990年外贸出口总值实现2526万元,创汇532万美元。渭南市地处关中东部中心地带,自古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关中东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如今,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国道“108”、省道“110”、“202”三条干线公路及10条地方公路交汇于城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市内百货、副食等专业公司20余个,各类商业、饮食服务网点齐全,商品购销总额5.5亿。外贸出口商品20余种。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全市有科技人员4500多人,市、乡级科技机构38个。普及了6年制义务教育,开始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七五”期间用于教育的投资233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面积12.88万平方米。乡乡建立了文化大院,各项文体活动活跃,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共有各类医院44所,病床1200余张。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1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元,城乡储蓄存款4.5亿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7.6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8.13平方米。渭南市地处旅游中心,市区西连驰名中外的华清池、秦俑馆、半坡遗址,东接闻名天下的西岳华山、潼关天险,南临蓝田猿人遗址,北通即将开发的盛唐帝王陵桥陵。渭南市历史上曾出过七任宰相、八名大将、十二任尚书。唐代军事家张仁愿、大诗人白居易、北宋政治家寇准都出生或居住在这里,故有“三贤故里”之称。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渭河春涨、瑞泉瀑布、沋河夜月、象山雨霖、密寺晚霞、丰原秋眺、泰宁晨钟、风门堆雪”被誉为“渭南八景”。境内还有秦始皇焚书台、寇准墓、隋代鼓楼、唐代大成殿等古迹。1988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市区西郊设立了渭南经济开发区,占地4.5平方公里,区内实行特别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超前试验,逐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工商结合,城乡结合、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综合开发的新型经济区域。开发区拟由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开发区和广场绿地组成。目前开发区道路、电力、电讯、供排水等生产条件已经具备,中日合资兴建的渭河化肥厂正在抓紧施工。渭南市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尚待开发的区域宽广。按照省政府“重点发展关中”的战略方针,“八五”期间渭南市将建成有色金属和重化工基地。

渭南市

渭南市

渭南市位于渭河平原东部,因临近渭河而得名。1994年撤销渭南地区,设立地级渭南市。现辖临渭区1区,韩城、华阴2市,富平、白水、蒲城、合阳、大荔、华县、潼关、澄城8县,共有244个乡镇,10个街道办事处,3220个行政村,291个居委会。其面积13046平方公里,人口539万。
渭南市属于华北地带的陕甘宁盆缘区,地质呈现南北隆起,中部断陷的阶梯状地堑构造。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开阔,呈仰瓦状。海拔330-645米之间。中部最低部分为渭河冲积平原,是粮、棉、油料生产基地。外围是台塬,垦耕历史悠久。
渭南市属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冷晴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变化分明。年平均气温11.5-3.7℃。年均降水量570毫米。无霜期189-226天。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但伏旱、秋涝和夏季干热风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较大。
渭南市主要有渭河、嘉陵江、千河、漆水河,石头河等。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2大水系。河流均属黄河水系。除黄、渭、洛3大过境河流外,还有发源于秦岭的沋河、赤水河、罗夫河、潼河等及发源于北部山区的滹水河、白水河、盘河、芝水河、孔走河、大峪河等。
渭南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县县通铁路,乡乡通公路。全市公路以国道和省道为骨架构成“井”字网络,3条国道,6条省道。陇海,咸(阳)铜(川)、西(安)延(安)、西(安)韩(城)四条铁路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西安至潼关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阎(良)禹(门口)高速路,与陇海铁路珠联璧合,成为连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 宝鸡市   汉中市 ☛

渭南市

陕西省辖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支流渭河下游。陇海铁路横贯境内。十六国前秦置渭南县,治所在今渭南市北,后废。北魏孝明帝置新丰县,治所在今渭南县东南,属渭南郡。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新丰县为渭南县。隋开皇十四年(594年)移治今渭南市,属雍州。唐属京兆府。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元丰初复置渭南县,属华州。明清属西安府。民国初属关中道,1928年属陕西省。1983年改为渭南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