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京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京剧 中国戏曲剧种。 约产生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初以北京盛行,后流行全国,至今有约二百余年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中国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相继到北京演出,又同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学习影响,并吸收昆腔、秦腔部分剧目、曲调及表演方法,融合一些民间曲调,遂创京剧。京剧以安徽徽调和湖北汉调为基础,融合部分地方戏曲的特点和民间曲调,形成新的表演体系和艺术风格。 京剧在音乐上基本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故又称“皮黄”。伴奏乐器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唢呐、海笛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器。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念白具有音乐性,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唱、作、念、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脚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并有更细的分工。京剧化妆考究,各种行当均有一定谱式,净、丑勾画各种脸谱,以示善恶忠邪;生、旦浓妆重抹,也近似脸谱。 京剧服装具有独特的风格,质量颜色均十分讲究,描龙绣凤,色泽艳丽。京剧主要有“京派”、“海派”两个流派。长期以来,京剧以演历史题材故事为主,传统剧目约有1300余个,在剧坛广为流行,近代更成为流行全国的主要剧种。 现代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开始京剧改革试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京剧工作者编写了不少反映现代生活的新剧目,整理、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又对京剧改革作了新尝试,使京剧又有新的发展。随著时代的发展前进,京剧亦有待于进一步改革。 京剧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许多国家搬演受到好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