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温脾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温脾散

祛寒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当归25克、厚朴25克、陈皮25克、青皮25克、苍术25克、益智仁30克、牵牛子15克、细辛10克、甘草1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150~300克;猪、羊50~100克。功能温中散寒,理气活血。主治脾胃寒冷、冷痛等证。方中益智仁、细辛温中散寒;苍术、甘草健脾燥湿:厚朴、青皮、陈皮、当归理气活血;牵牛子逐水。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温中散寒、行气活血、逐水止痛的功用。
《元亨疗马集》另一温脾散(茴香、苍术、厚朴、防风、枳壳、芍药、细辛、陈皮、青皮、甘草、当归、姜、酒)治疗牛的水伤病,作用与本方相似。

温脾散

❶《颅囟经》卷上方。附子、干姜、炮甘草各半两,白术一两。为末,每服五分,米饮送下。功能温阳健脾。治小儿水泻利,并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❷《证治准绳·幼科》集七引张氏方。诃子肉、人参各七钱,白术、木香、桔梗、茯苓、藿香、陈皮、黄芪各五钱,炙甘草二钱半。为末,每服二至三钱,加姜、枣,水煎服。功能健脾益气,行气和胃。治小儿脾胃亏损,腹胁虚胀,乳食不进,困倦无力。

温脾散 《颅囟经》卷上

【组方药物】 附子 干姜 甘草(炮,锉)各15克 白术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4味,为末,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每次1.5克。
【主要功效】 温脾止泻。
【适应病证】 小儿脾胃虚寒,水泻不止,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食鲜鱼、毒物。
【方义分析】 此方即仲景四逆汤加白术而成。方中重用白术健脾化湿;附子、干姜温阳逐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健脾、祛湿止泻之功。故对脾胃虚寒、水泻不止有效。


温脾散 《圣惠方》卷八十四

【组方药物】 人参 白术各15克 诃黎勒皮22克 木香 黄芪(锉) 白茯苓 藿香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桔梗各15克(去芦头)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适应病证】 小儿脾气不和,食少无力。

温脾散

温脾散

本方出自《颅𩕄经》卷上。 是四逆汤加味而成。 方由附子、干姜、甘草(炙)各五钱,白术一两组成。为末,每服五分,米饮送服。功能温中助阳,健脾燥湿。主治小儿水泻利,并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频吐。本方所治证属脾胃中寒,升降失其常度所致,故方中重用白术补脾和中,以止呕泻,附子扶阳破阴,二者相须,则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之功倍增; 干姜暖脾胃,散寒邪,与附子同用,有温脾胃助阳散寒之功; 炙甘草补脾益气,与干姜辛甘合用,能加强恢复中焦阳气。前人有“凡泄泻者,丸散胜于汤剂”的经验,所以用散剂治疗小儿泻利效果更佳。中阳得到恢复,运化自能正常,则泄泻吐乳可愈。

☚ 三仙散   茴香四逆汤 ☛
000042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