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释义】: ❶ 高丘。 《鄘风·定之方中》二章:“望楚与堂,景山与京。”毛《传》:“楚丘有堂邑者。景山,大山。 京,高丘也。”《小雅·甫田》四章:“曾孙之庾,如坻如京。”毛《传》:“京,高丘也。”郑《笺》:“庾,露积谷也。坻,水中之高地也。”《大雅·公刘》三章:“迺陟南冈,乃觏于京。”毛《传》:“觏,见也。是京乃大众所宜居之也。”郑《笺》:“绝高为之京。山脊曰冈。乃升其南山之脊,乃见其可居者于京,谓可营立都邑之处。 ” ❷ 京师,指镐京。《大雅·文王》五章:“殷士肤敏,祼将于京。”朱熹《集传》:“诸侯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则殷士者,商孙子之臣属也。肤,美;敏,疾也。 祼,灌鬯也。将,行也,酌而送之也。 京,周之京师也。 ”《大雅·大明》二章:“来嫁于周,曰嫔于京。”毛《传》:“嫔,妇。”郑《笺》:“京,周国之地。挚国中女曰太任,从殷商之畿内嫁为妇于周之京。”朱熹《集传》:“京,周京也。”《大雅·下武》一章:“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朱熹《集传》:“三后,大(tài)王、王季、文王也。在天,既没而其精神与天合也。王,武王也。 配,对也。谓继其位以对三后也。 京,镐京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