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温带草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wendai caoyuan

简称草原,又称普列利(北美)、潘帕斯(南美),以温性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所在地区夏季温暖有雨(年雨量250~500毫米),冬季干燥寒冷,年干燥度1.5~3.5。群落主要成分为禾本科草类和属于双子叶植物许多科的所谓杂类草,与热带稀树草原不同,通常没有乔木混生。草原植物以地面芽类型最多,其中丛生型禾草最为普遍,例如针茅、狐茅、冰草、落草、隐子草等,基部常被残存干枯叶鞘包围,被认为是防止夏日地面过热灼伤和冬季严寒冻害的适应方式。旱生形态是草原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以硬叶旱生型为主,表现为叶片缩小质硬,或卷成筒状,表面多毛或气孔深陷,根系强烈发育对吸水有利。群落成层现象一般明显,高低草和活地被物占有不同高度,突出的特点是地下部分生物量超过地上茎叶,反映干旱环境下同化产物大量用于吸水器官增长的规律。草原群落的季相变化迅速多样,亦为重要特点,但它主要取决于双子叶植物花期的前后交替情况,草原色调和景观因时而异。
温带草原缺乏天然隐蔽条件,有蹄类,如亚洲的黄羊、北美的叉角羚羊等都具有迅速奔跑能力和敏锐的听力、视力。啮齿类在此尤为繁盛,专营洞穴生活。它们适量的发展可以促进草原植物生长,但由于降水年际变率很大,使产草丰欠不均。啮齿类具有很高繁殖能力,如大量扩增种群个体而洞穴密度加大,草原便遭严重破坏,其结果又造成种群大批死亡和外移。草原食肉动物除狼外,鼬类最为广泛,它们以啮齿类和野兔为食,可起控制作用。
草原分布地域辽阔,气候差异特别是水分条件变化,促成草原群落类型间的明显区别。
❶草甸草原:分布在雨量较多的半湿润地区,有时与森林群落呈镶嵌状分布,但也出现于更为干旱地区的山地阴坡或高海拔处。它的种类组成最为丰富,生有很多数量的双子叶植物(杂类草),对地面覆盖度较大(40~75%),生产力也较高(在中国为2000公斤(干重)/公顷),除中旱生类型最多外,尚有一些中生植物混生其间。
❷典型草原(又称干草原、真草原):分布在半干旱气候区,年雨量300毫米以上,在草原中占有面积最大。植物种类明显少于草甸草原,覆盖度20~40%(中国境内),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要成分,中旱生类型比重大减,平均产量仅为草甸草原一半或更少(中国境内800~1000公斤/公顷)。
❸荒漠草原:分布在草原区最干旱的环境,植物种类、覆盖度、生产力等均大大地少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 (平均产量只有200公斤/公顷) 以旱生丛生禾草占优势,并经常混生有趋旱生小半灌木。
❹高寒草原: 分布在高山和寒冷的高原上,以耐寒的旱生丛生草本或小半灌木为优势成分,覆盖度约20~40%,生产力接近荒漠草原。
欧亚草原是世界上范围最大的草原区。东西约跨越100个经度 (28°~128°E),南北跨度约为28个纬度(28°N~56°N),全长8000余公里。我国的草原是欧亚草原的一部分。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大兴安岭以西的广大地区,自东向西依次递交为草甸草原地带、典型草原地带和荒漠草原地带。北美草原(普列利)类型也呈同样方向变化,但各地带延伸方向为南北向,南北温度不同也使它产生差别。随干燥度增加北美草原分化为高禾草普列利、混生普列利和矮禾草普列利,大体与欧亚大陆草原各类型相对应。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的南美草原(潘帕斯),亦为丛生性禾草组成,但几乎完全没有杂类草生长,草丛高大且有枯黄叶子残存,景观与一般草原有别。
由于温带草原的土壤肥力好,地形平坦易开垦,所以这里农业利用土地较早,随之便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放牧缺乏科学管理,毒草害草增加、植株变矮、盖度减少),这给草原植被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 森林草原   草甸 ☛

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wendaicaoyuan

温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在世界上分布有两大区域,即欧亚草原区和北美草原区。我国草原属欧亚草原区一部分。我国草原区的水热条件大体保持温带半干旱到温带半湿润的指标,年均气温-3~9℃,≥10℃,积温为1600~32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为-7~-29℃,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下,气候干燥,雨量少而变率大,多集中夏季,冬季寒长,有明显的季相更替,土壤为黑钙土或栗钙土。草原植物中旱生结构普遍存在,如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达,地下部分发达,根系分布较浅。我国温带草原面积很大,主要在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构成草原的植物以禾本科为主,如针茅属、羊茅、白羊草、羊草、冰草等,以及苔草、冷蒿、百里香。小半灌木中主要有蓍状亚菊、驴驴蒿、女蒿等。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基地。

☚ 高寒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 ☛
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Wendaicaoyuan

是温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的一种由低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时为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简称草原,又称普列利(北美)、潘帕斯(南美)。其分布:在亚欧大陆,从匈牙利和多瑙河下游起,东经黑海沿岸入苏联境内,沿荒漠以北、寒温带针叶林以南地域,向东进入蒙古,并延伸到我国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松辽平原,全长约8 000公里。在北美,从北部的加拿大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在南美,仅分布在阿根廷中部。这些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年雨量250—500毫米),冬季干燥寒冷,年干燥度1.5—3.5,四季分明,且年际变化大。植物的发育节律与气候相适应,季相明显。以营养繁殖为主。就生活型而言,以地面芽植物为主。虽然各地组成草原的植物种类差异很大,但主要由丛生禾草针茅、羊茅、须芒草、早熟禾等组成,混有多种双子叶杂类草如豆科、菊科植物。有的地方还有散生的矮小灌木。它们普遍具有旱生结构,如叶面缩小、具绒毛、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根系发达等。多数植物根系分布较浅,集中在0—30厘米的土层中。群落结构简单,一般仅有一或二个层。根据气候差异特别是水分条件变化,草原植被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又称干草原、真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开旷的草原适宜善于竞走的大型食植动物的生活,如野驴、野牛、骆驼、黄羊等。以穴居为主的啮齿类动物也是草原上常见的第一性消费者。它具有很高繁殖能力,如大量扩增种群个体而洞穴密度加大,草原便遭严重破坏,其结果又造成种群大批死亡和外移。草原食肉动物除狼外,鼬类最为广泛,它们以啮齿类和野兔为食,可起控制作用。我国的草原是欧亚草原的一部分。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大兴安岭以西的广大地区,自东向西依次递交为草甸草原地带、典型草原地带和荒漠草原地带。北美草原(普列利)类型也呈同样方向变化,但各地带延伸方向为南北向,南北温度不同也使它产生差别。随干燥度增加北美草原分化为高禾草普列利、混生普列利和矮禾草普列利,大体与欧亚大陆草原各类型相对应。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的南美草原(潘帕斯),亦为丛生性禾草组成,但几乎完全没有杂类草生长,草丛高大且有枯黄叶子残存,景观与一般草原有别。草原上生长着许多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的牧草,为重要的牲畜放牧场。现在,大片地方由于过度放牧,出现草原退化现象,优良牧草减少,生产量下降。或因不合理的农耕,造成草原沙化和水土流失。因此,必须深入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使草原的生产力得到恢复和提高。

☚ 防护林   森林草原 ☛
000024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