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温峤娶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温峤娶妇

温峤娶妇

古代官吏传说。见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相传温峤丧妇,姑母刘氏值乱离散,唯有一女,聪明美丽。姑母嘱峤为其女寻一佳婿。峤密有自婚之意,便道:“佳婿难得,如峤一般的如何?”姑母说:“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晚年,何敢希望与汝相比。”过了几日,峤告姑母说:“已觅得婚处,门第还说得过去,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并以一玉镜台作聘礼。姑母大喜。既婚成礼,女以手披纱扇,拍手大笑说:“我曾怀疑是这老家伙,果不出所料。”因玉镜台是温公在刘越石手下为官时,北征赵王刘聪所得。

☚ 韩寿   笑林 ☛
温峤娶妇

温峤娶妇

亦题《温公丧妇》、《玉镜台》。南朝宋志人小说。刘义庆撰。原载《世说新语·假谲篇》。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刘世德《魏晋南北朝小说选注》、李格非等《文言小说》皆录入。温峤(288—329),字太真,东晋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省)人。初从刘琨为右长史,抵抗刘聪、石勒。公元317年南下,受朝廷重任,曾任江州刺史,拜骠骑将军,封始安郡公。本篇写他一段风流佳话。叙述:温峤死了妻子,姑母刘氏,家遭战乱而离散,身边唯有一女,聪明、美丽,姑母托温帮找女婿。温峤有娶她为继室之意,就说:“佳婿难得,像我这样的人如何?”姑母说:“兵荒马乱,侥幸活着,只求找个过得去的人家,以足慰我晚年,怎敢求像你这样的人?”没几天,温峤对姑母回话:“已找到人家,男方门弟尚可,其声誉官职,都不比我差。”遂送去玉镜台一面做聘礼,姑母大喜。等到行婚,新娘拨开遮脸纱障,抚掌大笑,说:“我本来就疑心是你这个老东西,果如我所料的。”作品通过温峤婚娶始末的记叙,表现了温峤的聪明、机智和幽默的性格风貌。作品摆脱了一般写婚娶男女双方偷情或明媒正娶的惯例,于“骗婚”形式中蕴巧聘妙娶,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温峤有意娶表妹,但不好明言,只有用投石问路的方法,先探明从姑的择婿标准,再用隐约其词的办法微露“自娶”真意;表妹对温峤的行事,隐约有察觉,但不便问明实情,只有不动声色,静观事态发展。待到成婚交礼时,温峤“自婚”达目的,表妹猜想变事实,真相大白,皆大欢喜。其喜剧色彩,意趣盎然,终使读者感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审美境界。温峤这种形式上的“骗婚”,与王熙凤“李代桃僵”拆散宝黛姻缘的骗婚根本不同。温峤的行为并不是狡诈和诡计的表现,只是他对表妹一往情深、巧于心计又通情理的性格特征的展现罢了。《世说》把本篇列入《假谲》门,是很不妥的。作品巧用对话,展示人物形象,尤其是温峤和表妹的话令人称叹。温峤的两句话,似乎扑朔迷离,但实际已给表妹传递了信息。“如峤比云何”,“婿身名宦,尽不减峤”:比婿不离己,非温峤能有谁? 短短两句,底蕴深涵,人物的心计活现。表妹只一句:“我固疑老奴,果如所卜。”不仅表达了她对峤的垂青之意,也点明她对峤自婚早有预察,还流露出了少女的天真直率和欣喜之情,准确展现了一个聪明绝顶的情女形象。作品巧于构思,线索分明,中心突出。全文以“觅婚”为中心,以“自婚”为线索,以“玉镜台”为婚聘象征,以情人成眷属为结局,结构缜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幅“姑表兄妹婚娶图”。“玉镜台”已成著名典故。后世小说戏曲中常以一信物维系爱情,这类关目,肇始于此。元代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杂剧、明代朱鼎《玉镜台记》传奇,皆取材于此。篇中刘氏女遮脸纱扇,演变成后代新娘新婚交拜时的头盖红巾。按:《温氏谱》:“峤初娶高平李女,中娶琅琊王诩女,后娶庐江何邃女。都不闻娶刘氏,便为虚谬。”(刘孝标注引)《御览》卷五五四引《晋中兴书》、《晋书·温峤传》亦不云峤之婚刘氏女。显见此篇为小说家之虚构故事。

☚ 桓公入洛   温公丧妇 ☛

温峤娶妇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乱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世说新语》主要是掇拾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其中不乏精彩篇章,《温峤娶妇》就是其中的一篇。历史上温峤从刘琨为右长史,抵抗刘聪、石勒;公元317年南下,受朝士推重。曾任江州刺史、拜骠骑将军,封始安郡公。
 《温峤娶妇》记叙温峤在妻子死后,巧妙地聘娶了族姑母的女儿为继室的故事,情节生动、意趣盎然,极富喜剧色彩。这段风流佳话,后代广泛流传,元代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杂剧、明代朱鼎《玉镜台记》传奇都取材于此。
 小说中温峤的聪明机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接受族姑母为女儿觅婚的委托后,便有自娶表妹之意。他先放出气球试探:“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使用投石问路的方法,探明族姑母的择婿标准。族姑母的回答,使温峤明白了只要有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人,族姑母就十分满意时,温峤对自己的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但此时时机还不成熟,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过后没几天,温峤再次回报族姑母:“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这句话不仅把佳婿所具备的条件向族姑母作了介绍,还隐隐约约透露出了温峤“自婚”的真意,可谓是一石双鸟的妙语。
 从觅婿的“但如峤比云何?”到婿所具备的条件“尽不减峤”,温峤处处以自身来进行比较,不是不知道未来的女婿是什么样子么?但看峤就知其大概了。在《世说新语》中,把《温峤娶妇》列入《假谲》门,但是实际上,温峤这种形式上的“骗婚”,与《红楼梦》中王熙凤使用“掉包计”拆散宝黛姻缘的骗婚毫无共同之处。温峤的行为并不是狡诈和诡计的表现,相反,这表现了他巧于心计而又通情达理的性格特征,使人感到他对表妹的一往情深。
 温峤在“娶妇”过程中的表演,如果说是骗过了族姑母的话,却没有能瞒过表妹。温峤的表妹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子,对温峤早已垂青,她明知就里,却不动声色,静观事态发展。不过“择婿”的过程终究是一个谜,在谜底显露之前,她总是有一丝的不放心。直到“既婚交礼”,真相大白,她满心欣喜,不顾封建礼法的束缚,“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老奴,果如所卜。’”这段传神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姿慧过人的女子为自己慧眼识人感到由衷的高兴,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对“老奴(老东西)”的这个昵称,把他对温峤的爱慕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比较完整地记叙了温峤婚娶的始末,虽然事件单一,却绝没有看头知尾,一览无余的弊病。虽然文章开始就点明了温峤“密有自婚意”的想法,但在表述事件的具体过程中情节曲折、扑朔迷离,温峤的言语试探假言藏真、半隐半露,半假半真,读者对温峤能否成功半信半疑,增强了故事的悬念,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当读者读到有情人终成眷属时,也不禁“抚掌大笑”了。
 小说中温峤和表妹的语言令人称道。温峤的两句话,实际上是给表妹传递了信息:在当时温峤的周围,能和温峤相比的能有谁?短短的两句话,包涵了丰富的内容。表妹只一句话:“我固疑老奴,果如所卜。”有三层含义:表达了对温峤早有垂青之意;点明对温峤自婚早有所察,是“甚有姿慧”的绝好注脚;流露出少女的天真直率和欣喜之情,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真是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温峤娶妇》使人联想到美国作家马拉默德的《魔桶》。《魔桶》中以为人撮合婚事为生的犹太老头儿沙兹曼看中了攻读犹太教法典的大学生列奥,名义上为他介绍对象,实际上为自己物色女婿。沙兹曼为列奥寻找的对象有寡妇、大龄青年、残疾人,列奥一个也看不上眼。经过沙兹曼做工作,列奥勉强同意去见面,但对方根据沙兹曼的介绍,把他当成“热情的先知”,感兴趣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能在法典里看到“上帝显身”。
 沙兹曼又来了,给列奥留下六张相片,还“无意”中把女儿斯妲拉的相片也留下了。列奥看中了斯妲拉,他说:“沙兹曼,爱情终于来到我的心上。”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列奥有些怀疑:这是不是沙兹曼一手策划的。
 《温峤娶妇》与《魔桶》,虽然一个是中国古典小说,一个是外国现代作品;一个是娶妇,一个是嫁女,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一,情节曲折是两篇小说的共同特点。《温峤娶妇》将温峤娶妇的过程写得若隐若现,含而不露;《魔桶》则写了列奥不成功的会面和会面后失意的心情,两篇小说都善于制造悬念,这正是“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写法。
 其二,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富于心计,温峤巧妙地利用自己受人之托的有利条件,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而沙兹曼则有一种带有狡黠色彩的谋略,但两人都不是坏人,敢于追求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们的这种追求精神,是他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其三,《温峤娶妇》和《魔桶》的结局都富有喜剧色彩,给人联想和启发。在《魔桶》的结尾,列奥与斯妲拉终于相会了,看到这一切,“沙兹曼靠在拐脚的墙边,为死者唱着祷文。”给读者留下神思遐想的空间,含蓄隽永。《温峤娶妇》也大抵如是。
 其四,《温峤娶妇》中出现了玉镜台。作为温峤的聘礼,玉镜台在情节发展中占有一定地位,后世小说戏曲中常以一信物维系爱情,此类关目当肇于此。在《魔桶》中,列奥手持着一束紫罗兰和玫瑰花蕾等待与斯妲拉见面:“……空中回荡着提琴的声音,闪着烛光。列奥向前奔去,花儿冲着斯妲拉。”玉镜台和花儿的描写,在小说中深化了作品内涵,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