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温公史学对韩之影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温公史学对韩之影响

[韩国]权重达撰,《纪念司马光王安石逝世九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第231——257页,约18000字。
一、绪论。通鉴之出现,即史学理论之进一步,又可说中、韩文化交流中,韩国收入资治通鉴之事,乃韩国史学理论之进一步。二、资治通鉴传至高丽之年代。通鉴于北宋末年或南宋初年传至高丽,此则于宋资治通鉴初刻(1092年)而后,五十年内之事。三、高丽儒者了解通鉴之阶段。通鉴传于高丽后一百年,朝鲜儒者了解认识通鉴史学之价值,又过一百年至于朝鲜世宗命文臣撰修通鉴训义之境界,此则说明朝鲜朝廷已至于了解通鉴史学之阶段。四、东国通鉴编撰之阶段。通鉴于高丽仁宗时已流传于高丽,其后经了解通鉴史学,又经撰成训义阶段。其次则以通鉴史学撰写自己历史。此种现象于朝鲜世宗萌芽之。继之者,则编修东国年代之记事也。朝鲜编纂东国通鉴之情形,与司马光修通鉴恰似。东国通鉴之史论,虽与温公史论有异见,而多依照温公史学论定韩国之历史事件。五、结论。1192年后,高丽士大夫社会渐次认识通鉴之史学价值,因而高丽朝廷,一方面读通鉴,一方面雕印通鉴。进而撰写训义和利用温公史学撰写自己的历史。经1458——1484年,三代君主,遂完成 《东国通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