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渡汉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渡汉江 渡汉江唐诗篇名。五绝。宋之问作。见《全唐诗》卷五三。一说晚唐诗人李频作,误。约作于神龙二年(706)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东)贬所逃归洛阳,途经襄阳附近一段汉水时,抒写潜归途中的心情:“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前两句叙写自己被贬岭南,与家人音书断绝,平中见奇,为下诗伏线,用笔精严圆熟。后两句描摹临近故乡的内心感受,不写其欢喜急切,而着笔于情怯心惧,看似有悖常情,实则活画出私自逃归之贬谪者既思念家人又恐事泄的特殊心态。全诗短小精警,情真意切。清施补华评此诗曰:“五绝中能言情,与嘉州‘马上相逢无纸笔’七绝同妙。”(《岘傭说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为历来传诵之名句。后人对它的理解,已超出原有的特定情景,视作游子行近故乡时普遍心理的反映。论者将该二句与杜甫《述怀》中“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作类比,正着眼于此。 ☚ 度大庾岭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①,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②,不敢问来人。 【解题】 此诗约作于中宗神龙二年(706),时诗人正由泷州(今广东罗定南)贬所逃归洛阳途中。一作李频诗,误。汉江:汉水。诗人由湖北襄阳渡汉水,然后经河南南阳到洛阳。诗中描写在岭外日久与家人隔绝,此次逃回接近家乡反而担心被人发现的害怕心情,生动活现。后二句语浅意远,历来传为佳句。 【注释】 ①岭外:岭南,从中原看岭南在五岭之外。音书:音讯、书信。 ②情更怯:心情更加害怕,既怕听到家中不幸消息,更怕被人发现自己是逃回。 渡汉江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宋之问 ←上一篇:题大庾岭北驿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写自己逃归接近故乡时复杂心情的诗。宋之问谄事武后的男宠 张易之,被贬泷州,是罪有应得。后来,他从贬所逃归,经过襄阳附近,写了此诗。此诗 写得尤为精彩,故能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首二句是追叙。诗人言自己流放岭南, 遥阻山川,断绝音讯,历时久远,道出了在偏僻荒蛮之地的孤独、苦闷和凄凉,道出了对 家乡对亲人的无比思念。“断”字,言贬所与世隔绝的处境,何其孤寂! “复”字,言度日 如年的时间,何其久长! 一句话,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难以忍受也。后二句抒情。“汉 江”,离之问的家乡还很远,说“近”,是就心理上的感受而言。 一般说来,“近乡”应“情 更切”,为何“近乡情更怯”呢?诗人遭贬,音讯断绝,既思念家人,又担心其命运,怕他 们受牵连而遭不幸。故有想见家乡又怕见家乡、想见亲人又怕见亲人的矛盾心理。一 个“怯”字,就把他担心、忧虑的复杂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因此,“情更切”变了 “情更怯”,“急欲问”变了“不敢问”。这是特殊情况下真实心理活动的反映,也是心理 矛盾发展的必然。此诗书写痛苦的矛盾心理,是真实生活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和普遍性。能触发人的审美意识,引发感情的共鸣。此诗精短,容量较大,极有情致, 耐人寻味。
渡汉江 题解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①。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②。 注释 ①岭外:指贬所泷洲(今广东罗定县一带)。经冬句:将近一年。 ②近乡:接近家乡。不敢句:因担心家中受牵连遭难,故不敢探听。来人,从家乡来的人。 赏读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追叙岭南的情况。在荒远的岭南与家人断绝了音讯,而且经冬历春,度过了漫长的时间,表现了诗人在贬居之地的苦闷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断”字写出了诗人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是抒情名句,准确的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情。因为诗人被贬岭外,与家人音讯隔绝,既时刻思念家人,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遭到不幸,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这种“情怯”、“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就越加明显。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渡过汉江后的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抒写真切,富于情致,耐人咀嚼。 渡汉江〔1〕这是宋之问从泷州贬所逃归洛阳,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一首绝句。汉江,即汉水。 〔2〕“岭外”二句:岭外,大庾岭外。二句写作者到泷州后经过两个年头,得不到家信。 〔3〕“近乡”二句:情怯,心情紧张、胆怯。来人,指来自家乡,了解自家情况的人。二句写越是接近家乡,心情越是惴惴不安,以致不敢打听来人,深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这首绝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久居贬地,故乡音信断绝,接近家门却又恍惚多疑、紧张心怯的复杂心理。《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说:“贬客归家心事,写得逼真的妙。” 渡汉江宋之问 《渡汉江》du han jiangCrossing Han River→宋之问 (Song Zhiwe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