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渔阳鼓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渔阳鼓声

《渔阳鼓声》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新唐书》卷五《玄宗纪》:“(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陷河北诸郡。”《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上《安禄山传》:“冬十一月,反范阳,诡言奉密诏讨杨国忠,腾榜郡县,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张通儒、通晤为腹心,兵凡十五万,号二十万,师行日六十里。”又,白居易诗《长恨歌》:“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释义】安禄山在唐玄宗时为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天宝十四年在范阳起兵叛乱。范阳节度使领有蓟州、幽州、燕州等地,渔阳属蓟州治内。

【例句】①姮娥面,天宝年,闹渔阳鼓声一片。(张可久[双调·落梅风]《天宝补遗》)此写天宝年间安禄山反叛一事,“姮娥”指杨贵妃。②贬李白因他口伤,闹渔阳为我唇亡。(张可久[双调·折桂令]《太真病齿图》)此说安禄山为杨太真而在渔阳造反。唇亡用“唇亡齿寒”成语,指社稷遭到危险,太真也危。又有双关意义:实指太真病齿,暗指马嵬之灾。

渔阳鼓声

渔阳:唐代郡名,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平谷县、天津蓟县等,当时属范阳节度使管辖。渔阳之地的击鼓声。指代安史之乱,也泛指叛乱爆发。唐玄宗时,安禄山为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天宝十四年,他在范阳渔阳郡内起兵,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述这段历史说:“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见《旧唐书·安禄山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