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骨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清骨散
清骨散  qīnggǔsǎn

散藥。能補腎滋陰清熱,使骨蒸潮熱消退,故名。由銀柴胡、胡黄連、鱉甲、地骨皮、知母等八味藥組成。主治虚勞骨蒸,低熱日久不退。參閲明·王肯堂《證治準繩·類方》。

清骨散

方名。同名方约有7首,现选《证治准绳·类方》之清骨散为例。方剂组成为: 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秦艽、鳖甲 (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甘草五分。上以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具有滋阴清虚热的功效,用以治疗阴虚内热。

清骨散 《永类钤方》卷十三

【组方药物】 北柴胡 生地黄各60克 人参 防风 熟地黄 秦艽 赤茯苓各30克 胡黄连15克 薄荷叶23克
【制剂用法】 上药9味,为粗末。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
【适应病证】 气阴两虚,热邪内伏,五心烦热,欲成劳瘵。


清骨散 《准绳·类方》卷一

【组方药物】 银柴胡4.5克 胡黄连 秦艽 鳖甲(醋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3克 甘草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主要功效】 清骨退蒸,滋阴潜阳。
【适应病证】 虚劳阴虚火旺,骨蒸劳热,身体羸瘦,脉细数。
【加减应用】 血虚甚,加当归、芍药、生地;嗽多,加阿胶、麦门冬、五味子。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方。方中银柴胡能清骨髓之热,治虚劳之骨蒸;地骨皮、胡黄连、知母均入阴分,而清伏热于里;青蒿、秦艽均具辛散之功,能宣内伏之热而出于表;更以鳖甲滋阴潜阳,补益肝肾,又引诸药入里;甘草调和脾胃,以免寒凉滋腻之味损伤脾胃之气。配合成方,共奏清骨退蒸,滋阴潜阳之功。故对阴虚劳热者,极为合宜。

清骨散qīnggǔsǎn

❶《证治准绳》方。银柴胡一钱五分, 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 甘草五分。水煎服。功能清阴分虚热。治阴虚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 消瘦, 唇红颧赤, 舌红少苔, 脉细数。
❷ 《丹溪心法》方。生地黄、柴胡各二两, 人参、防风、熟地黄、秦艽、赤茯苓各一两, 胡黄连半两, 薄荷七钱半。为末, 每服四钱, 水煎服。治男子、妇人五心烦热,欲成劳瘵。

清骨散

清骨散

本方见于《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由《丹溪心法》清骨散加减而成。《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柴胡清骨散,系从本方衍化而来。方由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甘草五分组成。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功能清骨退蒸,滋阴潜阳。主治阴虚内热,虚劳骨蒸,午后或夜间潮热,或手足心发热,心烦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者。
本方所治证属阴虚火旺,热邪内伏阴分所致,治宜清骨退蒸,滋阴潜阳。方中银柴胡能清骨髓之热,治虚劳之骨蒸,并且退热而无苦泄之弊,为主药。地骨皮降肺中之伏火,清肝肾之虚热,退有汗之骨蒸,胡黄连泻心经之火,清血分之热,主骨蒸劳热,知母滋肾水泻肾火,亦能清骨蒸,三药均入阴分,而清伏热于里;青蒿清血分之伏热,治无汗之骨蒸,秦艽和血养血,治虚劳发热,二药均具辛散之功,能宣内伏之热而出于表;更以鳖甲滋阴潜阳,补益肝肾,又引诸药入里,甘草调和脾胃,以免寒凉滋腻之品损伤脾胃之气。以上俱为辅助药。配合成方,共奏清骨退蒸,滋阴潜阳的功效。从本方用药来看,本方所治之症阴虚程度尚轻,而内热则较重,内热不除,久则阴虚亏而火愈炽,火愈炽而阴更伤。虚火不除,病根不去,徒事养阴,岂能获效,所以立方宗旨以清骨退蒸为主,稍佐滋阴补虚之品。如阴亏较甚,当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原方加减:“血虚甚,加当归、芍药、生地;嗽多,加阿胶、麦门冬、五味子。”
清骨散(《丹溪心法》卷二) 北柴胡、生地黄各二两,人参、防风、熟地黄、秦艽各一两,赤苓一两,胡黄连半两,薄荷七钱半。每服四钱,水煎,温服。功能益气养阴,清热除蒸。主治男子妇人气阴两虚,热邪内伏,五心烦热,欲成劳瘵。
柴胡清骨散(《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卷四十) 秦艽、知母、炙草、胡黄连、鳖甲、青蒿、柴胡、地骨皮、韭白、猪脊髓、猪胆汁、童便。功能清骨退蒸,滋阴降火。主治骨蒸久不痊愈。

☚ 秦艽鳖甲散   青蒿散 ☛
000040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