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远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远楼

明柳佥、沈廷训、释砥室名。清远,清明高远或清秀幽远。《周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三国魏王弼注:“进处高洁,不累于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峨峨清远,仪可贵也。”南朝宋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唐钱起《过桐柏山》诗:“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明刘基《自灵峰适深居过普济寺清远楼记》:“出灵峰循溪而上……取道禾黍中,二三界为普济寺……寺西庑有楼焉,其扁曰‘清远’。昔创之者云峰和尚,而今居之者砥上人也。有泉出竹根,流入于楼下,其声琅琅。然又有白石冈在楼外,其石色皆白如玉。上人……求叙‘清远’之义。予笑曰:‘楼之名,予与之也,我安能知子意哉?且盈目前皆山水也,我不知其孰为清孰为远也……请无求诸目而求诸心。’”(见《诚意伯文集》卷八)明清以“清远”名室者甚多,并指心境、环境相和谐之意。
[附目]元赵孟𫖯作有《吴兴清远图》。

清远楼

清远楼

又称“钟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城内正中(宣化区鼓楼北街北端)。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系都御史秦纮所建(见《宣化府志》),清代维修。楼建在高7.5米,东西长28米,南北宽26米的砖台上。高17米,3层,面阔5间,进深7间,琉璃瓦歇山顶,三重檐。楼四面出抱厦,周围游廊。在楼顶檐下四面各挂一匾额,东为“耸峙严疆”,西为“震靖边氛”,南书“清远楼”,北题“声通天籁”。楼内悬挂的铜钟,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0.5吨,是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都御史郭登庸铸造的。钟由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主持体上层中央,楼底层所立的两通碑,一为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中宪大夫、宣府地方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谧撰写《宣府钟楼之记》,一为清乾隆朝议大夫、工科给事中吴炜撰的《重修清远楼记》,内容记载了有关此楼的兴建和修葺情况。清远楼构思独特,造型精美,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佳作之一,具有较高的价值。1988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金山岭长城   避暑山庄 ☛
清远楼

清远楼

位于石家庄市宣化区中心,是一座明代建筑,其建筑形式及造型,全国罕见,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重要实物,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远楼建于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清乾隆年间曾重修。楼体建筑在一个高7.5米的砖砌高台上,台下有十字形拱券洞。楼体高17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三重檐多角歇山顶建筑。楼的平面呈“亚”字形,南北出抱厦,四周有游廊。三重檐中,一层和二层为布瓦顶,三层为绿色琉璃瓦顶,其柱梁斗拱,精致美观。楼的四周层檐下皆悬有匾额,其中南边一块为“清远楼”三字,北边是“声通天籁”,东为“耸峙严疆”,西为“震靖边氛”。清远楼内还悬有铜钟一口,高2.5米,直径1.7米,重约万斤,为明嘉靖年间所造。敲击铜钟,其声音洪亮绵长,40里外也可听到,“声通天籁”即是对钟声的形容。因清远楼内有此古钟,故该楼在当地人称“钟楼”。

☚ 义慈惠石柱   直隶总督署 ☛
清远楼

清远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宣化区北南大街北端。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成化二十二年竣工。清乾隆十九年(1754)作较大修葺,很好地保持了明代风格。楼为三层砖木结构,筑于7.5米高的砖砌十字形券洞墩台上,高17.83米,面阔五间,进深七间,周围环廊,前后抱厦向外延伸一间,平面呈亚字形。楼檐三重,十字脊,屋面呈多角形,一二层为布瓦顶,三层为琉璃瓦歇山顶。建筑形式国内少见。三楼檐下四面各悬匾额,南为“清远楼”、北为“声通天籁”、东为“耸峙严疆”、西为“震靖边氛”。楼内有明嘉靖年间铜钟一口,高2.5米,直径1.7米,重约万余斤,旧时司报晨昏,钟声可传40里,故楼又称为“钟楼”。

☚ 宣化辽墓   镇朔楼 ☛
000004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