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胃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胃散清热剂之一。出自《中兽医治疗学》 (原无方名)。生石膏60克、天花粉30克、玄参30克、黄芩30克、知母30克、大黄30克、枳壳25克、陈皮25克、神曲30克、连翘30克、地骨皮30克、甘草15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或煎汤服。马、牛250~350克:猪、羊40~80克。功能清胃泻火。主治胃热。证见食少、口干舌红、口臭、粪干尿少者宜用。方中生石膏、知母、连翘、黄芩、大黄清胃热,为主药:玄参、天花粉、地骨皮滋阴生津,为辅药;枳壳、陈皮、神曲理气消食为佐药;甘草和中,协调诸药,为使药。各药合用,清胃泻火。 清胃散❶《脾胃论》卷下方。当归身、黄连(夏日加倍)、生地黄(酒制)各三分,牡丹皮五分,升麻一钱。为粗末,水煎,候冷服。功能清胃凉血。治阳明热盛,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喜寒恶热,其齿喜冷恶热。方中黄连苦寒,直折胃腑之火,为君药;生地、丹皮凉血清热,为臣药; 当归养血活血,可助消肿止痛,升麻散火解毒,并为阳明引经药,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成清胃火,凉血热之效。 清胃散 《脾胃论》卷下【组方药物】 生地黄 当归身各0.9克 牡丹皮1.5克 黄连1.8克(如质次,更加0.6克。夏月倍之) 升麻3克 清胃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组方药物】 生地 丹皮 黄连 当归 升麻 石膏(煅) 清胃散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方药物】 人中白9克 青黛 白芷 杭芍各4.5克 生石膏6克 冰片3克 牛黄1.5克 麝香0.3克 清胃散qīngwèisǎn《兰室秘藏》方。当归身、黄连、生地黄各三分, 牡丹皮五分, 升麻一钱。为末, 水煎去滓, 冷服。功能清胃凉血。治胃有积热, 上下牙痛, 牵引头脑,满面发热, 其牙喜寒恶热, 或牙龈红肿溃烂, 牙宣出血, 或口气热臭, 或唇舌颊腮肿痛等症。 清胃散 清胃散本方出自《兰室秘藏》卷中。方由当归身、黄连(如质次,更加二分,夏月倍之)、生地黄(酒制)各三分,牡丹皮五分,升麻一钱组成。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待冷服。现用法为用饮片各适量,水煎服。功能清胃凉血。主治胃经积热,上攻口齿。症见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者。本方主治胃经积热上攻所致的牙痛及牙龈溃烂等,故用清胃凉血法。方中黄连苦寒泻火,能清胃经积热,是主药;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分热则伤阴耗血,故又配生地黄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当归养血和血,升麻散火解毒,兼为阳明引经药,均为辅助药。五味合用,共奏清胃凉血的功效。东垣创制此方,原为治疗胃火牙痛而设,其实凡是胃热之证,血分亦热者,均可用之。现临床上对于三叉神经痛、口腔炎、牙周炎等属于胃火上炎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清胃泻火汤(《寿世保元》卷六) 连翘、桔梗、黄连、黄芩、栀子、干葛各七分,元参、升麻、生地各一钱,薄荷五分,甘草八分。水煎,频频温服。功能清胃泻火。主治心胃之火上攻,口舌生疮肿痛,及咽喉、牙齿、耳、面肿痛。清胃散(《外科正宗》卷四) 黄芩、黄连、生地、丹皮、升麻、石膏各一钱。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功能清胃凉血。主治胃经有热,牙齿或牙龈作肿,出血不止。 ☚ 火郁汤 石斛清胃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