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真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真寺qīngzhēnsì伊斯兰教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等的场所。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伊斯蘭教 > 清真寺 清真寺 qīngzhēnsì 阿拉伯語“麥斯吉德”之意譯。原意爲禮拜場所,後漸演變爲寺院,爲伊斯蘭教徒舉行宗教儀式、傳授宗教知識的寺院之通稱。我國此類寺院采用四合院式的宫殿建築布局,由大殿、望月樓、宣禮樓、經堂、浴室等組成。大殿内無偶像而有聖龕,背向麥加方向(正西)使禮拜時可面向麥加克爾白。聖龕右側有宣教臺(敏拜爾)。入寺禮拜者須作淨、脱鞋。唐宋稱爲“禮堂”、“祀堂”、“禮拜堂”等,至元明有多樣化之具體寺名,如廣州懷聖寺(光塔寺、狮子寺)、泉州清淨寺(麒麟寺、艾蘇哈卜寺)、杭州真教寺(鳳凰寺、正教寺)、揚州禮拜寺(仙鶴寺、瑞符寺、西來寺)、西安清教寺、清修寺、真教寺、南京淨覺寺、北京普壽寺、法明寺,教外人則稱之回回堂、回回寺等。以清真二字命名伊斯蘭教寺院,蓋始於明代。明·李時榮《勅賜清真寺重修碑記》:“初創於唐之天寳元年三月,工部差督工官羅天爵監造,名清真寺……至延祐二年三月,復差平音政事賽典赤督工重修,奏請勅賜清真寺。”明·陳循《勅賜清真寺興造碑記》:“清真寺初名禮拜寺……寺成,蒙恩賜額曰清真寺。”明·石三畏《重修清真寺碑記》:“寺以清真名,志潔也;清真以禮拜名,志敬也……國人撒哈八撒阿的斡葛思始傳其教入中華,於是中華有禮拜清真寺。”按,上引明代李時榮《碑記》中“初創於唐之天寳元年三月”云云,源於託名王鉷《創建清真寺碑記》,然王碑據考係僞碑,作僞者亦明代人。 各种寺庙 各种寺庙尼姑住的寺院:庵(庵堂;尼庵;尼姑庵)尼寺 尼居 尼庵 尼院 尼庙 尼姑庙 姑子庙 ☚ 寺庙 道观 ☛ 清真寺吉林市有东、西、北清真寺3座。东寺在船营区青岛街兴吉胡同。1735年初建大殿4间。1911年省城火焚。1912年复建大殿10间、礼拜堂3间、教长室2间、沐浴室4间、养病堂2间和住房17间。现作仓库和民宅。西寺在北大街124号。1737年建。1911年焚后重建大殿10间、沐浴6间、传达室2间、教长室2间、客厅5间和住宅45间。现作工厂商店和民宅。北寺在北大街致和门外太平街路西。1760年初建草房3间,1775年改砖瓦结构,建大殿3间,1837年扩建为6间。1898年扩建大殿13间,增建沐浴室5间。1922年增建学阿文校舍5间,客厅5间和教长室3间。1929年建女清真寺1座。近年整修后殿内新制砖雕龙灯座,屋檐燕尾木雕彩绘“犀牛望月”、“丹凤朝阳”、“老龙训子”和“海市蜃楼”等民族传说图案。今北寺殿宇辉煌,古树参天,古朴肃穆。 清真寺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场所。又称礼拜寺,为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寺院的通称。寺内常用建筑主要是圆形拱顶的正殿和尖塔式宣礼楼。阿拉伯语称其为“麦斯吉德”,原意为叩头或礼拜的场所。传入中国后称清真寺,因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在中国被称为清真教。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即已出现清真寺建筑,广州怀圣寺、泉州圣友寺、杭州真教寺和扬州仙鹤寺被称为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到了清代已完全形成中国特有建筑形制“三堂一院”布局,即大殿为礼拜堂,南北厢房为经堂和澡堂。现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撤拉、保安族穆斯林生活地区都建有大量清真寺。 清真寺亦称礼拜寺。阿拉伯语 “麦斯吉德”的意译, 原意为“俯首叩拜处”,渐演变指寺院。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和从事教育场所的通称。在中国, 唐时称“礼堂”,宋元时称“清净寺”、“净觉寺”、“真教寺”、“回回寺”等,明代统称“清真寺”,沿袭至今。其建筑形式依各地各民族而异,较常见者为古老宫殿式,也有圆顶尖塔式。主要由大殿、经堂和沐浴室组成, 规模大者还设有宣礼楼和望月楼等。大殿一般外部殿脊高隆,飞檐四出,内部西墙正中有1米高浅窑,称“米哈拉布”,标志朝拜方向,四壁通常以阿拉伯文艺术字体(古兰经文)装饰, 忌形象景物。入殿者须净身脱鞋。经堂设于寺内正院南北厢房。由教长、阿訇主持教务,设有学东、乡老等,征集学粮、课税,管理寺务。 清真寺/回回寺/化觉巷清真寺/清修寺/同心清真大寺/天水北关清真寺/徽县东关清真大寺/临夏老王寺/临夏华寺/兰州西关清真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库车大寺/艾提卡尔清真寺/沙吉买德里斯/顾特卜尖塔/巴德沙清真大寺/萨迈拉清真寺/大马士革大清真寺/阿哈默德一世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先知寺/禁寺 ☚ 小和卓木 清真寺 ☛ 清真寺 清真寺阿拉伯语Masdjid的意译,原意为“礼拜的场所”或“叩拜处”,后来才专称寺院。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传授宗教知识场所的通称,又称“礼拜寺”。自伊斯兰教在唐代传入中国后,即有其礼拜场所的设点。宋代有人称“祀堂”,明代才泛称清真寺,元称“回回寺”。其建筑形式因时代、民族和地域而异。在中亚、西亚的丝绸古道上至今仍保存有许多闻名世界的清真寺,其建筑形式、风格、结构、外观都具有代表性,如座落于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巴基斯坦拉合尔城的巴德沙清真大寺、埃及开罗城的爱资哈尔清真寺等。在我国由于历代重修,现保存古代原貌的清真寺在西北丝绸之路上主要有: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宁夏同心清真大寺等。 ☚ 清真寺 回回寺 ☛ 清真寺 清真寺伊斯兰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寺院,亦称礼拜寺。主要由大殿、望月楼、宣礼楼、经堂、浴室等组成。有中亚式、中国楼阁式等多种风格。 ☚ 归真 拱北 ☛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道外区十三道街,占地2400平方米。初建于1908年,1935年修,1980年整修并对外开放。清真寺由大殿、楼梯形敏拜儿(讲坛,宣教台)和窑殿组成。大殿面积426平方米,高13米,殿顶有五个隆起的绿色圆顶,圆顶上都竖有月牙。敏拜儿位于大殿两侧,高1.8米。窑殿尖塔高21米,俗称望月楼,塔尖亦竖有月牙。 ☚ 圣母恲懞教堂 东北烈士纪念馆 ☛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市西,卫运河东岸。俗称北寺。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现存大门、钟鼓楼、望月楼、穿厅楼、礼拜堂、北讲堂和沐浴室等,共80余间,大门底层有清代“彝伦攸叙”匾额。礼拜堂为主要建筑,绿琉璃瓦覆盖,葫芦形尖顶,彩绘花形斗拱,出檐较长。室内壁画,工笔重彩,色泽绚丽。整座建筑既具有中国古代庙宇特点,又有浓厚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 鳌头矶 舍利宝塔 ☛ 清真寺 清真寺有东、北二寺。东清真寺在清平南北街路西,俗成东大寺,为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坐西朝东,内分三进,大门五间,三明三暗,右廊房内有明代阿拉伯文《可兰经》石碑和清康熙重修清真寺碑。二门后为庭院,两房南北厢房各五间,为讲堂,中为礼拜大殿,高三丈余,进深七丈二尺,宽六丈,顶覆碧色琉璃瓦。北清真寺在铁塔寺街,俗名北大寺。传为清初修建。现寺坐西朝东,内有大殿六间,高三丈,进深四丈,宽七丈,顶为碧色琉璃覆盖。大殿左角门有石刻一方,篆书“龙图负马处”五字,下款“嘉祐二年三月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包拯”正书。寺内还存有宋、清碑刻多方。 ☚ 延庆观玉皇阁 犹太教礼拜寺 ☛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城关镇自治街中段。俗称北大寺。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清重修。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伊斯兰教寺院。占地3800余平方米。寺东向大街,男寺在左,女寺在右。男寺有厦殿三间,客庭三间,客庭四角有四座讲堂; 客庭后为大拜堂,殿呈长方形;拜殿后为主殿。主要殿宇均以琉璃瓦覆顶,瑰丽壮观。两拜殿木柱通体雕画,沥粉贴金;主殿曲拱结构,未用一椽一木,似受阿拉伯建筑影响。 ☚ 12. 沁阳市 天宁寺三圣塔 ☛ 清真寺 清真寺临夏为我国伊斯兰主要教派、门宦的发源地,也是宗教学者较集中的地方。临夏市是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是一座古城,“只道河州天尽头,谁知更有许多州”(明解缙《寓河州》),为古丝绸之路所必经,系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市内有大小清真寺90多座,故有“中国小麦加”之称。南关八坊,随处可见望楼和尖塔,穹隆式的圆尾顶、曲拱形的门窗。中国古典式和阿拉伯尖顶式的清真寺建筑,各具特色。华寺已有近700年历史,中间屡毁屡建,外表素洁,凝重端庄,殿内雕梁画柱,富丽堂皇;王寺初建于明洪武年间,后多次毁坏,今存为1980年重建,宽敞明净,庭院数进,拱门顶上的砖雕琳琅满目;大西关寺和水泉寺的宣礼塔格外壮丽,气度不凡;南关清真大寺原来规模不大,1982年重建,占地6530平方米,大殿面积2160平方米,可供数千人同时礼拜,雄伟的前厅廊柱,宏大的球形顶盖塔楼,肃穆壮观。 ☚ 4. 临夏市 5. 永靖县 ☛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九龙公园一角,尖沙咀地铁站旁,面对弥敦道,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带有东方神秘感。占地1500平方米,顶部直径5米,桃形穹顶及四角尖塔。全寺用素白色的大理石建成,显得庄严纯洁。现为香港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和回族活动中心。 ☚ 九龙公园 太空馆 ☛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伊斯兰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寺院的通称。各伊斯兰教地区结合各自的建筑传统,建造各具特色。在中国,一般为宫殿式,也有尖塔圆顶式,主要由大殿、望月楼、宣礼楼、经堂教育讲堂、浴室等组成。 清真寺 清真寺伊斯兰教徒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聚众礼拜的场所,亦称礼拜寺。阿拉伯文masdjid(音译买斯吉德)的意译,意为叩拜之处。中国唐代称礼堂。据传元延祐二年(1315),咸阳王赛典赤·瞻思丁奉敕重修陕西长安寺,奏请赐名“清真”,以称颂清净无染的真主。至此中国始有清真寺之名,习惯上并以此作为伊斯兰教寺院的通称。早期的清真寺建设无严格规定,清净可叩拜即可,一般为周围有廊之露天大院,后来才出现由院子、屋顶和讲台组成的朴素的礼拜场所。以后各伊斯兰教地区结合各自的建筑传统,建成各具特色的寺院。较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圆形拱顶的正殿和尖塔式的宣礼楼(中国穆斯林称邦克楼),建筑规模不大,设备较简朴。中国一些著名清真寺多为殿宇形式,也有尖塔圆顶式,主要由大殿、望月楼、宣礼楼、经堂教育讲堂、浴室等组成。其格局大多是大殿居中,两旁南北讲堂相对,后殿凹壁外部角楼屹立,内部绘制经文。有的更是碑亭遥峙,画栋雕梁,悬匾垂联。各寺祭坛和正殿总是背向麦加,使教徒朝麦加跪拜。祭坛右方有敏拜楼,入正殿礼拜者必须作净、脱鞋。由教长管理寺务,其次有海推布、穆安津等。近代开始建立女寺供女性信徒礼拜。著名的清真寺有麦加的禁寺、麦地那的先知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萨寺等,中国有北京的东四清真寺、西安的化觉寺清真寺、广州怀圣寺等。 ☚ 清真 教门原根 ☛ 清真寺 清真寺伊斯兰教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译,原意为“叩拜之地”、“礼拜场所”,故又称“礼拜寺”。在我国,清真寺除用于礼拜外,又是传授宗教知识、节日庆祝活动和调解穆斯林纠纷、办理婚丧等的场所。伊斯兰教的第一座清真寺,是穆罕默德在迁往麦地那时,在麦地那郊外的古巴义建立的。初期的清真寺较为简陋,只是周围有廊的露天大院,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清真寺的建筑由简到繁,规模扩大,多由庭院、礼拜大殿等组成。伊斯兰教最著名的清真寺有3座,即麦加的克尔白(又称“禁寺”)、麦地那的“先知寺”和耶路撒冷的“安格萨寺”(又称“远寺”)。清真寺的式样和风格没有统一规定,各伊斯兰教地区和民族多结合自已的建筑传统修建,故世界各地清真寺式样繁多,风格各异。但礼拜正殿的“正向墙”必须背向麦加,墙上再挖壁龛(“米赫拉甫”),以标示礼拜朝向。壁龛左侧一般应置“敏拜尔”(讲经用的讲台)。大型清真寺一般由礼拜大殿、望月楼、宣礼楼、浴室等组成,有些还附有宗教学校。清真寺按其规模大小,又分为3类:可供作“会礼”用的为“艾提卡寺”(回族穆斯林称为“汉依”),可作“聚礼”用的为“加曼寺”,小清真寺称为“稍麻”。另外还有家庭礼拜寺(供一家人做礼拜用)、麻扎寺(附属于麻扎的清真寺)等。我国自唐代伊斯兰教传入后即开始修建清真寺,出现了许多规模巨大、建筑宏伟的清真寺,如广州怀圣寺、泉州圣友寺、杭州凤凰寺、西安化觉寺、北京牛街清真寺等。新疆地区最早的清真寺,是约于9世纪末建于阿图什的“阿图什清真大寺”。著名的清真寺有:喀什市艾提卡清真寺、乌鲁木齐市陕西大寺、莎车县城加曼寺、伊宁市陕西大寺、吐鲁番市额敏塔清真寺、哈密市艾提卡清真寺、库车县城库车大寺等。据统计,新疆地区现有清真寺20000余座。 ☚ 黑山派 艾提卡尔 ☛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邵阳县长阳铺镇新立村北。始建于明末。清同治八年 (1869) 重建。占地面积386平方米。砖木结构,前后两进,两侧有厢房。礼拜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内存碑刻10通,记载历代修建等事。 ☚ 乡贤祠 向暄烈士墓 ☛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临清市卫运河东岸。为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整个建筑群由大殿又俗称礼拜寺、望月楼、讲堂、沐浴室等组成。殿堂高高隆起,四出飞檐,雄伟壮观,殿内雕梁彩绘,丹柱擎立,工艺精巧。建筑风格既有中国古代民族庙宇特色,又有浓厚的伊斯兰教建筑韵味。大殿左右有角楼对立,院内古柏,苍劲葱郁,为寺院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寺院始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距今已有400多年。 ☚ 康王城 清泉寺 ☛ 清真寺 清真寺亦称“礼拜寺”。阿拉伯文Masjid的意译,原意为“礼拜的场所”。我国对伊斯兰教徒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寺院的通称。伊斯兰教早期(7到10世纪)的礼拜寺是一个作祈祷用的周围有廊的露天大院,后逐渐出现由院子、屋顶和讲台组成的朴素的礼拜场所。各国礼拜寺结合地方建筑传统各有特色。较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圆形拱顶的正殿和尖塔式的宣礼楼。在中国,一般为宫殿式,主要由大殿、望月楼、宣礼楼、经堂、教育讲堂、浴室等组成。祭坛总是背向麦加,使教徒朝麦加跪拜。寺旁大多建有光塔。入寺礼拜者必须作净、脱鞋。由教长管理寺务。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礼拜寺,其中麦加的圣寺(又名禁寺)、麦地那的先知寺和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又名远寺),合称世界伊斯兰教三大圣寺。在中国,有北京东四清真寺、广州的怀圣寺(又名光塔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艾提戈尔清真寺、上海小桃园清真寺等。近代,开始建立女寺供女性信徒礼拜。 ☚ 渐悟 清真言 ☛ 清真寺mosque 清真寺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泽,意为“礼拜的场所”。一称礼拜寺。在中国,为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之民族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聚会和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场所。唐称“礼堂”,宋元称“清净寺”、“真教寺”,元末明初始称“清真寺”。唐宋以来,中国与阿拉伯、波斯等国交通频繁,随着伊斯兰教商人、使者的来华,即已有清真寺的建筑。相传※广州怀圣寺、※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化觉巷清修寺,为唐时所建。元时回回人大批东迁,我国清真寺建筑更为普遍。上述三寺和※泉州圣友寺、清净寺、※杭州真教寺、※南京净觉寺、※三山街礼拜寺、※河北定州清真寺、※北京牛街清真寺、※东四清真寺等均为我国回族伊斯兰教著名古寺。在中国,犹太教礼拜寺也有名清真寺者,如明弘治二年(1489),河南开封犹太教礼拜寺,即刻“重建清真寺记”石碑。早期清真寺多为阿拉伯风格建筑,元明以来多为中国宫殿式,也有尖塔圆顶式,主要由大殿、望月楼、宣礼楼、讲经堂、浴室等组成。礼拜正殿和壁龛背向沙特阿拉伯麦加,以示跪拜的朝向。由教长管理寺务。近代,在内地开始建女寺,供女性信徒礼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