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疮术
清疮术是使污染伤口转变为清洁伤口的手术。凡开放性伤口,多受污染,都应及时清疮,其具体步骤如下述。
疮口及周围皮肤的清洗 先用消毒纱布将疮口覆盖,剃除疮口周围皮肤的毛发,如有油腻,可用有机溶剂擦除,用肥皂水将周围皮肤洗擦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如是重复两遍。然后去除疮口的纱布块,使用双氧水洗,再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疮口。洗刷净后,常规消毒。早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已指出:如伤口“在发内者,须剪去发。”晋·葛洪主张用盐汤或药液冲洗伤口,他在《肘后备急方》卷七载:“仍煮葛根令浓以洗疮,……又煮生铁令有味,以洗疮上。”该书卷八又介绍:“有诸疮,先以盐汤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主张用经煎煮的水冲洗疮口,并把“煎水洗”列为治疗开放性骨折的第一个处理步骤。用盐水洗疮一法,一直为后世所采用。如《圣济总录·金疮门》及《世医得效方》卷十八也继承和推崇用盐水洗伤口。
清除坏死组织 在疮口内按解剖层次检查,把污染严重及已失去活力的组织彻底切除,如不齐整的疮缘; 呈暗紫色、刺激不收缩、切割不出血的肌肉; 被挤压破损的肌腱; 污染严重的神经鞘膜;失去血供的游离小骨片,均应予以切除,一直切到有出血为止。污染的骨折端,用刮匙刮净,或钳咬净。坏死组织存在于机体中,影响伤口愈合,必须彻底消除。如《诸病源候论·金疮不瘥候》指出:“其疮内有破骨断筋,伏血腐肉……久而不出,令疮不愈。喜出青汁,当破出之,疮则愈。”《外科启玄·明疮疡死肉当去论》云:“内多有死肉停蚀好肉,苦痛难禁,若不早去,愈加腐烂,正谓之恶如狼虎,毒如蛇蝎,有伤性命,恐致不救,当视其缓急,死肉大小,或以针刀割去,缓以腐肉锭子或末药或膏药贴之。”又云:“如不去净,亦不能得愈。”《外科正宗》亦云:“此已坏者不能复活,只救将来未坏者也……但腐肉不痛者,逐一剪割。”
摘除异物 疮口内有异物存在,可造成患处合并感染,致使疮口不易愈合,甚至邪毒内攻犯血,变证多端。在清除坏死组织的过程,把所有的异物摘除,若存在于深层组织内,可适当扩大伤口寻找并摘除之。当施术时,则须细心操作,勿误伤重要器官。《诸病源候论·箭镞金刃入肉及骨不出候》云:“箭镞金刃中骨,骨破碎者,须令箭镞出,仍应除碎骨尽,乃傅药,不尔,疮永不合,纵合常疼痛,若更犯触损伤,便警血沸渍有死者。”
缝合 人体各种软组织和某些器官损伤分离,都应考虑按解剖关系予以缝合。有骨折者,先整复骨折并作内固定,然后,把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皮肤,对位缝合。缝线可根据不同组织的需要选用丝线、肠线、尼龙线或金属线等。施术时,按解剖层次,把组织对准缝之,且深浅得宜,免留空隙死腔,缝线的结扎不可过松或过紧。如《诸病源候论·金疮断肠候》载:“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肠两头可见者,可速连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以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太平圣惠方》卷十八介绍:“治金疮,或肌肉断裂方……右剥取新桑皮,作线缝之。”《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云:“或筋断有破处……却用针线缝合其皮。”缝合的方法,《诸病源候论·金疮成痈候》指出:“凡始缝其疮,各有纵横,鸡舌隔角,横不相当,缝亦有法。当次:阴阳、上下、顺逆、急缓相望,阳者附阴,阴者附阴,奏理皮脉,复令复常。”
伤口引流 对于污染严重,行清疮术较晚,已经超过8~12小时的伤口,仅用软组织把神经、肌腱、血管及骨折端覆盖,伤口只作部分缝合或让其敞开,于伤口深处插入引流条,或药纱松松填塞覆盖以引流。伤口引流,元代齐德之《外科精义》称为“絍”,引 流条亦称“絍”。《世医得效力》卷十八亦有“并不得封裹疮口,恐生脓血”的记载。同时亦介绍引流的适应证和具体方法:“伤损深者,撚成条入孔中,浅者中油单为膏贴之。”让“脓血”能排出,使邪有去路。
包扎 经清疮处理后的伤口,用消毒敷料覆盖并包扎,以防再度污染。如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所云:“绢片包之,不可见风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