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qīngjié shēngchǎn从产品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置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合理利用资源,有效控制污染的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 ~的全过程都要避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 ☚ 清洁燃料 清盘 ☛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的一种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全新生产概念和模式。 清洁生产对于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于产品,要求减少从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我国的清洁生产工作从1992年原国家环保局利用银行贷款 “推进中国清洁生产” 项目,以及联合国1994年决定资助中国建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已通过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一批清洁生产项目。较重大的有: 中挪清洁生产合作项目。由原国家科委和挪威合作开发署组织的这一项目,由北京市环保局实施,从1994年12月到1995年9月全面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啤酒行业清洁生产审计示范项目。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与黑龙江省环保局联合,于1995、1996两年在该省开展了两批啤酒厂的清洁生产审计示范。 中美清洁生产合作项目。由原国家环保局污控司与美国伊利诺斯州环保局共同组织,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实施的这一项目,主要在石化、电镀、制药三个行业选择一定数量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示范。 除此之外还有造纸行业清洁生产审计示范项目、山东清洁生产项目、中加清洁生产合作项目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清洁生产,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于去年成立了全国清洁生产网络,80多个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参加了这一网络。 目前在我国各行业、各企业中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1) 思想认识障碍。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以及清洁生产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2) 资金投入障碍。目前我国尚无一种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可将环保成本计入生产成本之中,用于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项目也未列入银行贷款项目中,因而企业既缺少环保投资动力,也缺乏资金。 (3) 技术与人才障碍。企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缺乏掌握和利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同时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人员素质低,缺乏清洁生产的系统知识和正确观念。 (4) 管理落后的障碍。主要是管理人员素质低,操作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清洁生产习惯,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 原有政策的影响。如资源定价政策不合理,重末端治理轻系统整治,生产、环保 “两张皮” 等等。 ☚ 环境生产 白色污染 ☛ 清洁生产Clean Production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本质上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清除对人类及环境可能的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尽可能地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量,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达到保护人类生存空间、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清洁生产包括清洁能源、清洁原料、清洁工艺、清洁产品和清洁服务等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借助于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采取 “预防” 措施,通过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及产品等方面与物流、能量、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运行方式,实现最小的环境影响、最少的资源和能源使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意义的行动,是工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清洁生产根本上克服末端治理的弊端,通过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和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和服务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清洁生产这个具有效率高、可带来经济效益、容易为企业接受等特点,使实行清洁生产成为控制环境污染的一个有效手段。不仅可以减少末端治理设施的建设投资,也减少其日常运转费用,大大减轻工业企业的负担。 清洁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它提倡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途径,实现 “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另一方面强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在内的所有员工在经济观念、环境意识、参与管理意识、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同时,清洁生产还可有效改善操作工人的劳动环境和操作条件,减轻生产过程对员工健康的影响,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使公众对其产品的支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生态工业技术、模式与评价 清洁生产主要内容 ☛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该名词于1989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 IE/PAC)提出,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亦被称作为“源削减”、“污染预防”、“废物最小量化”等。美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清洁生产的内涵:在可能的最大限度内减少生产场地产生的全部废物量。它包括通过源削减、提高能源效率、在生产中重复使用投入的原料以及降低水消耗量来合理利用资源。污染预防不包括的活动是,废物的厂外再生利用、废物处理、废物的浓缩或稀释以减少其体积或有害性、毒性;将有害或有毒成分从一种环境介质转移到另一种环境介质中。其中,源削减是指如下活动: ❶在进行再生利用、处理和处置以前,减少进入任何废物流或释放到环境中(包括短期排放物)的任何有害物质、污染物或污染成分的数量; ❷减少与这些有害物质、污染物或组分相关的对公共健康与环境的危害。其内容包括设备或技术改造、工艺或流程更新、产品的重新配置或重新设计,原料替代,以及促进生产的科学管理、维护、培训或仓储控制。源削减不会带来任何形式的废物管理(例如,再生利用和处理)。源削减不包括通过一种非构成整体所必要的以及对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所必需的工艺过程或活动来改变有害物质、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的任何活动。常用的两种源削减方法是改变产品和改进工艺。它们减少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废物处置中废物及制成品的数量和毒性。改变产品指为了减少产品制造、使用或最终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由生产厂商对制成品或中间产品的配方或使用方式进行的变革。改进工艺是对产品生产方法的改变,包括改变投入的原料,改变生产工艺技术以及改进操作规范方式。而UNEP IE/PAC的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不包括末端治理技术,如空气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焚烧或填埋。清洁生产通过应用专门技术,改进工艺技术和改变管理态度来实现。该定义得到广泛认同。 ☚ 成本效益分析 排污收费 ☛ 00003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