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宣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宣宗 即“道光帝”。 清宣宗1782—1850即爱新觉罗·旻宁。清代皇帝。满族。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仁宗次子。即位后,鸦片走私越发猖獗, 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和烟毒泛滥。道光十八年(1838), 命禁烟派领袖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掀起群众性禁烟运动。翌年迫使英商等呈缴二百数十万斤烟土, 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局部地暂时阻止鸦片毒害。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后, 在军机大臣穆彰阿等和英国侵略军的威胁下, 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战事失利,1842年在英军胁迫下,派耆英、伊里布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此后,与美、法等国又签订《望厦条约》 (1844年)、《黄埔条约》(1844年)等, 使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谥成。 清宣宗即旻宁,见该条。 清宣宗 清宣宗1782—1850即旻宁,姓爱新觉罗,满族。仁宗次子,母孝淑睿皇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十日生于撷芳殿。嘉庆四年 (1799) 四月“仁宗遵建储家法,亲书上名,缄藏鐍匣”。十八年九月逢林清起义军攻打紫禁城,旻宁抵御有功,封智亲王。二十五年仁宗死,继立为帝,改元道光,是为宣宗。时年三十九岁,在位三十年。在位期间,正值中国内忧外患迭生之际。宣宗反对奢靡之风,力倡节俭,留心捐班之滥,注意整顿吏治; 改革漕运、盐政,解除开矿之禁。又因鸦片病国,腐败吏治,凋零农商。曾多次下令申禁鸦片入口,禁止各省种鬻罂粟,熬制土烟。道光十四年 (1834),诏令各省兴复书院,查保甲,修水利,严禁扣饷派兵积弊。但因整个封建制度已病入膏盲,上下因循苟且,官吏巧取豪夺,军备戍务废弛,故收效甚微。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遍布全国。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企图以大炮维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大门。道光十八年,接受林则徐、黄爵滋等人建议,严禁鸦片。但他虚骄自大,举棋不定,时战时和。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不久又派琦善到广州议和。结果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三十五年正月病死于圆明园慎德堂,终年六十九岁。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庙号宣宗。葬慕陵 (今河北易县)。有后妃十六人,其中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先后病死。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最得宠爱,先后被册封为全妃、全贵妃、皇贵妃、皇后、生一儿子,即后来的文宗咸丰帝。孝全成皇后死时三十三岁。仁宗悲痛异常,再没有册立皇后。有子九人。有女十人,其中四人夭折。 ☚ 清仁宗 清文宗 ☛ 清宣宗即“旻宁”(1413页)。 清宣宗见 旻宁 清宣宗1783—1850清代皇帝。满族人,爱新觉罗·旻宁。嘉庆帝顒琰的次子。庙号宣宗。他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三十八岁时即位,是清潮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年号“道光”,以第二年(即1821年)为道光元年,在位期间,吏治腐败,军备废驰,人民奋起反抗。道光六年(1826)爆发了台湾高山族起义,十一年湖南、广东、广西瑶族起义,十五年陕西先天教亦起义。此期间,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鸦片大量输入,使清政府“兵弱银涸”。为了摆脱其统治危机,他接受严禁派的主张,于道光十八年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当禁烟顺利时,他指示林则徐: “不患卿孟浪,只患卿畏葸。”道光二十年五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七月英国舰队窜抵白河口,他又惊慌失措,急图苟安,听信投降派谣言,将林则徐等革职,另派投降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求和。道光二十一年英国代表查理·义律单方面公布割地赔款的《穿鼻草约》,琦善对割让香港一事,表示不敢作主,但答应向道光帝请示,激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他又逮捕琦善,命奕山为靖逆将军到广州对英作战,闰三月奕山战败,向英军求和,签订《广州和约》。他以为从此无事,又下令裁撤军备。七月,英国扩大侵华战争,浙江连失三城,他又派奕经为扬威将军,率兵赴浙江反攻。次年二月奕经败后,他又派耆英、伊里布向英军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不久,又与美、法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 (参考图58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