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三调
中国古代清商乐的宫调体系名称。指汉代相和歌和魏、晋、隋、唐时代清商乐的主要三种调式,即清调、平调、瑟调,又称“相和三调”。关于清商三调的宫调结构,《魏书·乐志》所载北魏陈仲儒的奏议作过解释。奏议说,当时曾以七弦琴为准,按琴五调调声之法来为清商乐的管、弦乐器调音: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角为主。现在所见的清商三调的史料多见于文学典籍,例如《乐府诗集》的小序与编目。这种根据音乐韵律的分类来编排歌辞作品的方式,表明当时乐工歌手曾将清商三调歌按调式情况进行分组演出。后来词集《金奁集》也继承了这一方式。“清商三调”之称,实际内容并不限于三调,此外还包括楚调和侧调。《旧唐书·音乐志》说:“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汉世谓之三调。又有楚调、侧调……与前三调总谓之相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