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产后缺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指分娩后,乳汁分泌甚少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或无乳汁分泌,称为产后缺乳。属中医学“缺乳”、“产后乳汁不行”范畴。 〔病因病机〕 分娩后由于胎盘产生的孕酮在血中的浓度突然下降,使乳腺内泌乳素受体失去抑制而开始泌乳;新生儿吸吮的刺激,通过神经反射传达到垂体前叶,促使分泌催乳素;吸吮乳头及乳晕的刺激由神经传达到垂体后叶,促使分泌催产素,作用于乳腺,完成乳汁喷射。其中某一环节失调,均可影响乳汁分泌或不泌乳。此外不良精神因素刺激、营养状况欠佳、乳房发育不良等均可成为影响乳汁分泌的不利因素。中医学认为气血生化不足、气血虚弱,无以化乳或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失调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 〔西医诊断标准〕 1.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无乳汁分泌,无发热、恶寒等。 2.检查乳房柔软、无乳汁感,挤压时仅有点滴乳汁。 3.血液检查无异常。 〔鉴别诊断〕 1.乳腺炎:虽然乳汁不通或缺乳,但有畏寒发热,乳房局部有红肿热痛,甚可触及波动。 2.乳房发育过小:如乳房过小,乳腺发育少,也可致泌乳量少,较少见。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气血虚弱 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肝气郁滞 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或身有微热,舌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充分休息、睡眠。 2.早开奶,产后半小时内即进行早吸吮、勤吸吮以刺激乳汁分泌。 3.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哺乳方法。 4.产妇应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多饮汤、水。 5.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烦躁。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气血虚弱 治法:补气养血,通乳。 方药:通乳丹。 党参20g 黄芪30g 当归15g 麦冬15g 木通15g 桔梗15g 七孔猪蹄2只。 加减:食少便溏加炒白术15g,山药20g。 2.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 当归15g 川芎10g 白芍20g 生地20g 柴胡15g 青皮15g 桔梗15g 漏芦15g 通草15g 白芷15g 穿山甲15g 王不留行15g 甘草10g。 加减:乳胀甚加丝瓜络10g,香附15g;乳房胀痛有块,局部发热触痛加蒲公英20g,败酱草15g,赤芍15g。 三、西医治疗 治疗该症,主要应突出一早字。积极刺激乳头,加快乳腺管排空。必要时可用吸乳器适当抽吸乳头,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新生儿吸吮,起到刺激乳头,促进乳汁排出,这样可增加泌乳量。 四、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取膻中、乳根温灸,配伍少泽、天宗、合谷穴。血虚加配肝俞、膈俞。气滞加配内关、期门。 2.外治法:局部用热水或用葱汤熏洗乳房或用橘皮煎水湿热敷。 五、中成药 1.十全大补丸:1丸日2次口服。大补气血。用于气血虚弱型缺乳。 2.人参养荣丸:1丸日2次口服。补气养血。用于气血虚弱者。 3.逍遥丸:1丸日2次口服。疏肝理气。用于肝郁气滞者。 六、单方验方 1.维生素E100mg,土鳖虫3g、啤酒100ml送服,破血逐瘀通乳。用于气滞者。 2.鹿角粉:每次4.5g,每日2次冲服。用于各种类型之缺乳。 3.王不留行50g研末,取10g用黄酒调匀,猪蹄3~4只煮汤冲入药末食用。通络下乳。 七、食疗 1.黄花菜根50g,水煎送服胡桃肉25g,日2次,连服7日。可下乳并提高乳质。 2.豆腐1块,冰糖50g,炖熟食之,连用数天。有增加乳汁的作用。 3.羊肉250g,猪蹄1只,加配料共炖,食肉饮汤,日1~2次,连服1周。有养血通乳的作用。 八、推拿疗法 取膻中、乳根;气血虚弱配关元、少泽、足三里、脾俞、肝俞。气滞配期门、肝俞、少泽。用单掌或双掌推揉胸腹数分钟,后点按、按揉(气虚者)或捏拿、重提(气滞者)各穴1~3分钟。 九、梅花针 取肺俞至三焦俞、天宗、膻中及乳房周围,每次10分钟轻叩,每日1次。 〔现代研究〕 通过现代药理证明,党参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黄芪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影响,通草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王不留行水浸膏片内服,对通乳及子宫复旧有明显效果,穿山甲也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乳汁分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