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代盐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代盐法 清代盐法清代制定的盐业国家专卖的办法。《清史稿·食货志》: “盐法: 清之盐法,大率因明制而损益之。蒙古、新疆多产盐地,而内地11区,尤有裨国计。11区者: 曰长芦、曰奉天、曰山东、曰两淮、曰浙江、曰福建、曰广东、曰四川、曰云南、曰河东、曰陕甘。长芦旧有20场,后裁为8,行销直隶、河南2省。奉天旧有20场,后分为9,及日本据金川滩地,乃存8场,行销奉天、吉林、黑龙江省。山东旧有19场,后裁为8,行销山东、河南、江苏、安徽4省。两淮旧有30场,后裁为23,行销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6省。浙江32场,其地分隶浙江、江苏,行销浙江、江苏、安徽、江西4省。福建16场,行销福建、浙江两省。其在台湾者,尚有5场,行销本府,后入于日本。广东27场,行销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云南、甘肃6省。云南盐井最著者26,行销本省。河东盐池分东、中、西3场,行销山西、河南、陕西3省。陕甘盐池最著者,曰花马大池,在甘肃灵州,行销陕西、甘肃两省。长芦、奉天、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之盐出于海,四川、云南出于井,河东、陕甘出于池。其制法,海盐有煎、有晒,池盐皆晒,井盐皆煎。论质味,则海盐为佳,池盐、井盐次之。海盐之中,滩晒为佳,板晒次之,煎又次之。论成本,则晒为轻,煎之用荡草者次之,煤火又次之,木则工本愈重。此其大较也。初,盐政属户部山东司。宣统二年 (公元1910年) 乃命户部尚书兼任督办盐政大臣,外遣御史巡视。后裁归总督、巡抚管理。其专司曰都转运使司。无运司各省,或以盐法道、盐粮道、驿盐道、茶盐道兼理。其行盐法有7: 曰官督商销,曰官运商销,曰商运商销,曰商运民销,曰民运民销,曰官督民销,惟官督商销行之为广且久。凡商有2: 曰场商,主收盐; 曰运商,主行盐。其总揽之者曰总商,主散商纳课。……商人之购盐也,必请运司支单,亦曰照单,曰限单,曰皮票,持此购于场。得盐则贮之官地,奉天谓之仓,长芦谓之坨。未检查者曰生盐,已检查者为熟盐,熟盐乃可发售。两淮总栈始由商主,后改官栈。四川以行销黔、滇者为边岸,本省及湖北为计岸,潼川州为潼岸。河东总岸立于咸丰初。其行陕西者,以三河口为之汇。行河南者,以会兴镇为之汇。山西则蒲、解,于安邑运城立岸,而泽、潞等处亦分立焉。大抵畅岸外有滞地,或展限,或减引,或停运,或用并引附销、统销、融销诸法。并引附销者,将积盐附入,3引销1引。又纳引半之课行1引之盐,纳3引之课行2引之盐是也。统销者,将积引统毁,其正杂钱粮令商人分年完缴。融销者,以畅岸济滞地是也。凡引有大引,沿于明,多者2千数百斤。小引者,就明所行引剖1为2,或至10。有正引、改引、余引、纲引、食引、陆引、水引。浙江于纲引外,又有肩引、住引。其引与票之分,引商有专卖域,谓之引地。当始認时费不赀,故承为世业,谓之引窝。后或售与承支者。买单谓之窝单,价谓之窝价。……盐课分2类: 曰场课,曰引课。场课有滩课、灶课、锅课、井课之分。长芦有边布,福建有坵折。边布者,明时灶户按丁征盐,商人纳粟于边,给银报支,是谓边盐。其有场远盐无商支,令800斤折交布3丈2尺。后改征银3钱,是谓布盐。灶课向分地、丁为2。但丁不尽有地。……坵折者: 盐田所纳钱粮, 谓之折价。程𡏺所纳钱粮,谓之盐坵。……引课有正课、包课、杂课。盐厘分出境税、入境税、落地税。” ☚ 乾封泉宝钱 清代钱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