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代流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代流人 清代流人清兵在入关前即到关内大肆掳掠人口,以充实兵力,获取奴仆。清兵入关后,民族矛盾尖锐,反清斗争连绵不断。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在中原的统治地位,采取了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其中之一就是将“造反”者遣送边疆垦荒生产。此种被掳掠人口及遣犯,史称“流人”。清代各种矛盾在山东比较集中,触犯各种刑律者亦多,因此山东是发遣各种人犯的重要地区之一;同时,由于山东地理位置靠近东北,清兵到关内掳掠人口,山东首当其冲,是被掠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据考证,清兵入关前,山东被掠人口达60万人之多。清兵入关后,被遣送东北的参加反清斗争的农民、具有反清思想的文人学士,刑事犯及其家属,以及失职或犯罪官员士兵等各种流人,有数千人。清代山东的流人,主要发配地点是东北各地。山东流人到东北,同关内各省发配去的流人以及后来大批闯关东谋生的流民一起,对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之间融合、疆土的保卫,作出了重要贡献。 ☚ 鹿省三 渊子崖抗日烈士塔 ☛ 清代流人获罪而被流放远方之人。清代发遣东北的流人,主要是汉人。有的因科场案、文字狱、教案,亦有以旗民杂犯等,免死、加等而发配苦寒地方从事苦役,略分为管束、安插、当差和为奴等处置。发遣黑龙江者,以齐齐哈尔为大宗。《黑龙江外记》载,齐城“今(嘉庆)有三千余名,余城亦千名以外”。多数充水手、站丁、庄丁,亦有充工匠、捕鹰等役,文士或有充训蒙师傅者。至于吉林,仅水手营水手入“会稽司”册档者即多达800余户,概以流人及其子弟充当。康熙七年(1668),为抗御罗刹(沙俄)侵犯,宁古塔将军巴海以水手、庄头、庄丁三项让该地流人自己挑选,报充水手者多达200名。发放东北的流人,对开发东北,保卫疆土等都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